X计划 (2012)

  • 美国
  • |
  • 喜剧  剧情
6.2
力荐
0看过
0想看
  • 片       名X计划
  • 上映时间2012年03月02日(美国)
  • 导       演 尼玛·诺里扎德

演职人员

(6)
变成了灾难的17岁生日派对 对于《X计划》中的3个少年来说,在高中校园一直过得平淡无奇的他们,如今面临毕业,却再也无法掩盖自己蠢蠢欲动的小心思了,他们也想成为别人眼中的“酷男”,希望所有的女生都对他们投来钦佩和关注的目光,所以他们决定举办一个盛大的派对,结果却因为很快就失去了控制,最终发展成了一个他们没办法收场的局面和灾难——房子变成了一片废墟,看上去就好像经历了一场战争的洗礼,根本就想象不到这里其实是一个人口密集的居住区。你甚至可能想象不到还有什么能够引发比这个更强大的摧毁程度和破坏力了,但是,如果是一个手持火焰喷射器的愤怒的毒品贩子的话,就多多少少可以理解了,当然,他也只是想要拿回被这些少年偷走的守护神而已,而且他们一开始顺手牵羊的时候,显然并没有意识到这个东西的价值,他们不过是想为他们的派对找一个象征吉祥的福神罢了……这是一场得到了很好的计划的社交事件,3个男孩指望着靠这次行动彻底地摆脱他们在高中校园里平凡不起眼的路人甲身份,他们要将自己的“壮举”载入历史史册——毕竟人的一生只能有一次17岁,他们都觉得不要虚度才好,所以造成了这种高达7位数的直接损失,主要还是他们的过错。 以如今越来越流行的伪纪录片的形式展现,《X计划》讲述的是一个新颖且没有道德底线的喜剧故事,至于创作灵感,则是来源于真实的派对事件,尤其是那些过于鲁莽最后完全失去了控制的大型聚会,并导致了高额的花费和赔偿的,制造的全部都是一些没办法收场的混乱……身为影片的制片人,托德•菲利普斯(Todd Phillips)说:“所有的一切都是以一种非常古怪且奇特的方式开始的,感觉上更像是在做一次实验性的尝试。一旦我们从另外一位制片人亚历克斯•海涅曼(Alex Heineman)那里得到了这个电影概念之后,我们就围坐在一个房间里,把自己参加过的令人难忘的派对故事全部讲述了出来,我们甚至对其中的一些略有耳闻,影响力自然也就可见一斑了——从这一刻开始,我们最先确定的就是如何为这部影片奠定一个可以遵循的基调,我觉得这无疑是最有意思的一个组成部分。” 随后,由编剧迈克尔•巴考尔(Michael Bacall)将这些故事收集到一起,进行调整和整合,把它们发展成了同一部电影作品里的一段段情节和相关的设定,巴考尔表示:“托德•菲利普斯联系到我的时候,我正在多伦多拍摄另外一部影片呢,在我们探讨了这个主题和想法之后,当天晚上我就给他写了一封很有意识流的电子邮件,基本上是在对整个故事做出了一番大概的描述……打从一开始,我们的目的就是创造出一场有史以来最粗俗、最热闹的高中派对,所以我觉得在这里面使用一下火焰喷射器显然是再好不过的选择了——仅用了两个星期的时间,我就已经完成了一个剧本的雏形。” 至于另外一位编剧马特•德雷克(Matt Drake),他似乎特别享受这种将不受结构限制的故事归类到电影的体系当中的过程,德雷克说:“最开始的时候,这确实是一个比较难应付的挑战,因为我们必须在一台摄像机前面尽力去创造正当且真实可信的一系列内容,同时还不能转移观众的注意力,否则很可能会打破那个看不见的禁忌或僵局……当我们找到了办法之后,这些难题随即也变得更加地具有技巧性了,大多都是一些起到调剂作用的细节部分,比如说,‘故事发展到这里,我们应不应该杀死某个人呢?’全部都是诸如此类的内容。” 《X计划》是围绕着3个好朋友展开故事的,为了庆祝他们中的一个的17岁生日,这3个人决定举办一场能够“终结”所有宴会的派对……然而渐渐的,由于不合时宜的选择导致了糟糕的决定,整个生日宴会很快就失去了控制,而且以一种最为真实的感觉,开始从庆祝走向无法逆转的骚乱,托德•菲利普斯解释道:“这部影片描述的是一批校园里最常见的男生,他们是如此地默默无闻,既不是这个也不是那个,他们是一群通常不会受到关注的过客,所以他们连最基本的分类都没有,他们变成了可有可无的隐形人,就像科斯塔在影片中说的那样,‘我们需要的是一个规则颠覆者。’在我看来,大多数孩子在上高中的时候都会被归在这个群体当中,他们与风云人物和怪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全部都是一些不起眼的小角色。” 伴随着演员的升华 由于为运动品牌阿迪达斯执导了一系列以派对为主题的电视商业广告,给大家制造出了极大的视觉冲击,也使得尼玛•诺里扎德(Nima Nourizadeh)成为了几位电影人手中掌握的导演候选名单中最被期待的一个,他们都相信,诺里扎德肯定能够以一种巧妙的方法,创造出专属于《X计划》的令人目瞪口呆的混乱场面,托德•菲利普斯说:“对于这样一个故事素材而言,诺里扎德确实是一个相当完美的人选,像他这种来自于伦敦的导演,在此之前一直浸淫在音乐录影带和广告的世界当中,都是一些对视觉画面有着很高的要求的领域,即使他从没有制作过一部电影长片,但是他的作品所展现出来的风格,正是我们想让《X计划》具备的特点……在确定了大体的方向之后,我们特别会见了诺里扎德,与他聊了很多,比如说他想让这部影片以什么样的节奏和类型呈现,我想他真的很理解我们内心的想法。”诺里扎德则补充道:“我先是将我的想法灌输给了他们,还有我对剧本的解构和剖析,包括我希望这部影片应该拥有什么样的画面和感觉,也一一告知。随后,我还给制片组打了几个电话,最终,他们同意让我和菲利普斯直接对话,我们真的很合拍,在聊天的过程中有好几次都忍不住大笑出声,在那之后,我收到了另外一位制片人斯科特•巴德尼克(Scott Budnick)的邀请,他告诉我,他们希望我去美国——虽然那个时候我还没有弄明白这究竟意味着什么,只是打算停留两个星期的时间,可是当我到达洛杉矶之后,才发现这一呆就是两年。” 几乎与几位制片人达成了一种不谋而合的默契,尼玛•诺里扎德觉得《X计划》就是自己一直在寻找的大银幕处女作,他承认道:“他们都认为我能赋予这部影片一种很有风格化的特色,同时还能让里面的故事显得尽可能的真实可信……而从我的角度出发,我之所以如此地兴奋,是因为这部影片完全是以第一人称的视角讲述出来的,他们希望以此为基础,然后通过伪纪录片特有的现实主义风格来完成这次电影之旅。我觉得他们的想法非常地棒,如果这就是我们想要的结果的话,我们就应该选择一些不知名的演员来出演这部影片,当我们看到这些新面孔的时候,真的忍不住会对他们的表现有了更多的憧憬。” 针对这种结合了动作和骚乱的电影作品,制片人乔•西尔沃(Joel Silver)在这方面的经验可以说是相当地丰富了,所以他的加盟不但没有丝毫犹豫,而且还有点义无反顾,西尔沃说:“我们最终的目的就是让观众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代入感,就好像这一切真的在他们眼前发生了一样,所以我们不想在里面安插太多轻易就能识别出来的明星脸……《X计划》是一部有着很强的叙事色彩的影片,我们想让它呈现出一种大家以前从未见过的状态,我觉得这也有助于让影片显得更加地逼真。”尼玛•诺里扎德则认为:“我希望我们的演员不是以表演为目的的,而是要真正变成这些角色,所以我们在试镜的过程中,更加注重的是这些孩子能给我们提供一些什么,我们正在寻找的是那种可以完全融入到整体的故事环境中的人选。” 为了给占据了最重要的位置的3个好朋友寻找到合适的扮演者,参与其中的电影人都倾向于展开公开的招募和试镜——显然,他们的选择是正确的,因为他们得到的都是他们一直梦寐以求的年轻演员,不仅在个性上有着十足的相似之处,感觉上就好像是为他们量身定做的一般,而且他们也真的能够完全将自己接合到剧本当中,为这些人物进行精密的加工和再创造,反之亦然,真的是非常符合我们最初的想象……当演员和影片中的人物都有了对应的匹配之后,另外一个起到了关键的促进作用且带有着极大的发展性的决定,就是这些角色可以根据大家的意愿,以演员的名字命名。 托马斯•曼(Thomas Mann)与生俱来的可爱与脆弱,使得他与托马斯完美地契合在了一起——他就是影片中迎来了自己极具代表性的17岁生日的那个少年;乔纳森•丹尼尔•布朗(Jonathan Daniel Brown)的出类拔萃的滑稽技巧,在稍微有点沉默寡言的J•B身上得到了很好的运用,而他也是这3个人中看起来最不合群的一个,不过他还是很高兴能交到这样的好朋友的;最后是奥利弗•库珀(Oliver Cooper),虽然他看上去像是一个纽约客,其实他是一个来自于俄亥俄州的年轻人,所以他的角色的背景故事就是一个充满自信又不得不勉为其难的“移民”,从皇后区来到了帕萨迪纳市北部。曼是整体的演员阵容中少数几个之前曾有过表演经验的人之一,可是他也不可避免地意识到,这部《X计划》显然已经超越了他之前参与过的任何一部影片,曼形容道:“即使只是站在那里,我也觉得相当的不可思议,仿佛这一切都不是真的……对于我来说,最为艰难的部分还是如何演绎出托马斯惊恐的心情,尤其是当他看到派对以一种狂躁的方式演变成了一场灾难的时候,真的有一种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惊惶失措,不过却给我们带来了如此之多的快乐和趣味性。事实上,我觉得如果托马斯认为他的生命很可能就此终结,反而会更容易一些,所以当他发现一切已然无法挽回之后,只好坦然地接受现实了。” (文/Ivy)
...详情
CopyRight © 2022 电影频道节目中心官方网站| 京ICP证100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