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孩子下地狱 (2012)

  • 美国
  • |
  • 喜剧  恐怖  悬疑
6.0
力荐
0看过
0想看
  • 片       名坏孩子下地狱
  • 上映时间2012年12月07日(美国)
  • 导       演 Matthew Sp...

图片

(3)

演职人员

(7)
先有剧本,然后才是漫画 改编自一套非常畅销的同名漫画书系列,《坏孩子下地狱》是由原著的创造者巴里•韦尼克(Barry Wernick)和马修•斯普莱林(Matthew Spradlin)联合搬上大银幕的,在共同创作了电影剧本的同时,斯普莱林还将亲自担任导演的工作——其实他们最初构思这一原创概念的时候,本身就是要把它拍摄成一部针对年轻人群的电影作品的,可是后来却发展成了一套异常受欢迎的漫画系列,斯普莱林描述道:“因为我和韦尼克就住在好莱坞,我们经常会一起去比弗利山庄的一家电影院看恐怖片,打发一下闲暇的时光……有的时候,我们会停留在当地的一所高中的门口,站在一群学生身后听他们交谈,还有他们和对方说的内容。当我们听完了他们所说的话之后,真的产生了一股毛骨悚然的感觉,我们都觉得这实在是太反常了,如果不是亲耳听见,很难相信这一切都是真的。这些高年级的孩子们,说话的口吻就好像是40岁的中年人,而且还是那种经历了太多甚至离过婚的,我们从他们的语气里感受到的是无尽的疲惫与厌倦。随后,我和韦尼克开始交换我们自己学校里的故事,我们都上过那种非常势利的高中,韦尼克去的就是私立学校,我倒是在一所公立高中读书,但名声一直都不怎么样——也许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我们都对此有颇多的感触和想法,于是决定根据这一故事观点创作一个电影剧本。”韦尼克接着说:“正好我与斯普莱林手头上都没什么重要的事情要做,所以我们决定一起把这个想法发展成一个完整的故事……一开始的时候,我们只是产生了要把这些东西写下来的冲动,可是我们并不知道随后应该怎么做,到了最后,还是斯普莱林的一位朋友给我们指明了一个充满希望的方向。” 马修•斯普莱林的这位朋友还是颇有点来头的,特别是在漫画出版的领域里,算是非常地有名气的,斯普莱林说:“他在看过了我们写完的故事之后,发现里面的内容特别适合发展成一套漫画书,正是在他的建议下,我才开始思考是不是可以换一种方式去呈现我们的想法呢?”巴里•韦尼克则认为:“当斯普莱林第一次向我提起是否能够转战漫画的世界的时候,我其实一点都不确定,也不知道这是不是真的能够实现……可事实上呢?我们确实是成功了,由于在此之前,我和斯普莱林都没有接触过漫画制作的领域,所以我们只能寻找可以帮我们奠定画风的画家——让我们感到非常庆幸的是,我们最终得到的是一个超出了想象的完美成果。” 由于绘画的部分并不是马修•斯普莱林还有巴里•韦尼克真正擅长的环节,所以他们决定寻找这方面的专业人士来弥补自己的不足,韦尼克表示:“我们先是从芝加哥找来了安东尼•瓦格斯(Anthony Vargas),然后在圣安东尼奥的克里斯•艾伦(Chris Allen)的帮助下,进行素描和线条的勾勒……在漫画的第一卷发行之前,我们还接到了来自于电影公司的好消息,那就是有人愿意出资投拍这部《坏孩子下地狱》。” 相信没有人能够拒绝这样一个很有诱惑力的提议,巴里•韦尼克说:“我们创作这个故事之初,就是以电影的框架构思它的,可惜的是,我们的剧本没有卖出去,如果永远停留在编剧的思维模式的话,可以说我们为此做再多的努力,也不会有所收获的……所以我们决定将它变成一套漫画系列,可是就在第一卷即将要出版的时候,竟然有人跑来问我们,‘你们是否有意向把这套漫画改编成一部电影作品?’这样的转折确实是超乎了所有人的意料,我们从没想过好运竟然就这么降临到在了我们的头上。第一本漫画在一周之内就宣布售罄,然后是第二卷,同样仅用了一周的时间就被抢购一空,还有最后的合订本,竟然在一天之内全部卖光了。” 随着原版漫画的受欢迎程度和覆盖范围越来越广,很快就聚集了大量的拥护者,也使得改编的可能性再一次被提上了议程,巴里•韦尼克回忆道:“很多电影公司都向我们投来了橄榄枝,明确表示了想要合作的决心和意向,也让我和马修•斯普莱林再次燃起了希望,毕竟我们现在已经有了一定的粉丝基础,难道我们真的要放弃漫画的电影版权,由别人负责把它搬上大银幕吗?说实话,我们真的不想这样做,所以我们选择了一个相对折衷的办法,那就是靠个人的投资,走独立制作的路线——这样的话,至少版权还是属于我们的。” 每所学校,都有这样一群“坏孩子” 积累了足够的资本之后,马修•斯普莱林和巴里•韦尼克真的开始着手将这套漫画改编成一部真人电影,先是来到了德州的奥斯汀的摄影棚,完成了室内的部分,然后又跑到了达拉斯,进行了一些外景的拍摄……曾出演过《早餐俱乐部》(The Breakfast Club)的贾德•尼尔森(Judd Nelson)将会在影片中出演校长一角,在韦尼克看来,这显然是他们所做出的一次最棒的选择,韦尼克说:“一提到《早餐俱乐部》,如果你和那些曾经参与过这部电影作品的人进行交流的话,就会发现他们其实最不想做的事情,就是对其的致敬和缅怀,甚至会有意避开一些可能产生相应的关联的影片,包括尼尔森在内,所以我们给了他一个校长的身份,也让他体会了一下那种‘高高在上’的优越感。” 不过,在创作《坏孩子下地狱》的过程中,巴里•韦尼克还有马修•斯普莱林确实是从上世纪80年代的电影中获得了极大的启发和创作灵感,斯普莱林形容道:“比如说约翰•休斯(John Hughes)早期的作品,都是我的最爱,还有1988年的《希德姊妹帮》(Heathers)以及丹尼尔•沃特斯(Daniel Waters)担任编剧的其他影片……然后就是那些经典的80年代的恐怖电影了,也饱含着我们需要遵循的风格与标准。”韦尼克继续说:“即使是恐怖片,也存在着更加细微的划分,比如说心理惊悚或杀人狂类的影片——不过,我们的《坏孩子下地狱》还是存在着极大的不同之处的,更像是那种在悬疑里融合了喜剧的张力,然后用一个又一个环环相扣的谜团将真相完全掩盖起来。有这么6个娇惯放纵的私立高中的学生,因为犯了错而被学校留堂,结果他们却一个接着一个地死了,没有人知道是谁干的,是学校里的同学?还是老师?亦或是某种没办法解释的灵异现象?你真的很想知道这里面到底都发生了一些什么……我们的目的是要让大家发自内心地憎恨这些孩子,他们甚至要比漫画书中还要糟糕且可怕,真的是非常、非常坏的孩子。” 如何为这6个非常、非常坏的孩子挑选到合适的扮演者,就成了尤为重要的一个环节,而第一个确定下来的人选,就是马克•多纳托(Marc Donato),他在影片中饰演的是塔瑞克,一个精通计算机的怪胎,多纳托说:“他通晓与电脑有关的一切技能,而他最大的心愿,就是碾碎学校,他将此当成了自己这辈子最伟大的目标。” 事实上,马克•多纳托是先看了剧本,然后又去看的漫画,而且他身边的很多同龄的好朋友,都是原著忠实的粉丝,多纳托解释道:“当我得到了这个角色之后,我读完了剧本,又找来了全套漫画……直到此刻,我才意识到其受欢迎的程度,因为不断地有人跑来对我说,‘天,你真的成了那个坏孩子?你是不是要下地狱了?’我感觉兴奋极了。” 也许是因为漫画系列的不断发展,最终在年轻人中间形成了一种非常流行且普遍的文化氛围,而在这个过程中,巴里•韦尼克和马修•斯普莱林也在反复的修改和调整剧本,所以基本上而言,他们最后拿到的是一个非常优秀且带有着强迫性的关注度的好故事,马克•多纳托说:“我瞬间就被剧本里的内容给深深地吸引住了,它给我带来的是一种混合着震惊和奇幻的恍惚感……我曾经看过大量的剧本,每个月都有10到15个那么多,一般情况下,我只翻了前几页的内容,就知道结局是什么了,也失去了继续看下去的兴趣。但是这一部,给我的却是全然不一样的感觉,我迫不及待的一直翻下去,想要看看后面到底都发生了一些什么,还有会以一个什么样的结局收尾——这里面充斥的全部都是一些玄机和转折,与那种通常情况下会有的故事结构完全不一样,也让大家猎奇的心理在迅速地膨胀,兴趣也愈加地浓厚起来。” 在巴里•韦尼克与马修•斯普莱林看来,作为一对创作搭档,那种感觉就好像是生活在一起的老夫老妻,斯普莱林承认道:“我们彼此依赖,缺了谁都不行,我们只有在互相信任的情况下,才能真正达成所愿。”韦尼克继续说:“我和斯普莱林的合作,采用的是一种非常良性的方式,因为我们经常会面对面地坐到一起开一些小型的会议,把想法传达给对方知道,甚至做一些笔记,然后,我们会同一时间却写自己负责的那一部分,写好了之后还要发给对方,进行相应的修改与着色……就这么来来回回反复地调整,直到我们对一切都感到满意为止。在我看来,当你搞创作的时候,如果有一个值得信任的伙伴陪在你身边的话,那样你就能得到一个难能可贵的机会,至少不会在文字的海洋里迷失了自我,因为你旁边一直有一个人,在帮你修正偏离的方向,所以我们是在一种让人感到安心舒适的心态下完成剧本的——虽然我们并不能够非常透彻地了解,为什么会有人愿意为另一个人这么做,还有这一切都是在一个自然而然的情况下发展出来的。当然,我们都会出现迷惑的时候,但这也意味着一个全新的视角的诞生,在对方的鞭策下,至少我们知道自己不会走上歧途或弯路。”
...详情
CopyRight © 2022 电影频道节目中心官方网站| 京ICP证100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