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情,跳跳舞 (2004)

Shall We Dance

【关于导演】   彼德·切尔瑟姆1956年出生在英国北部的黑泽。最初他作过摄影师,曾在伦敦中央戏剧学院工作。随后的10年间,他以演员的身份出现在多部电影、电视剧和皇家莎士比亚剧团、国家剧院和皇家宫廷剧院的剧目中。在演艺生涯渐入佳境之时,切尔瑟姆决定转行编剧和导演,先后在中央戏剧学院、演员协会和康奈尔大学执教。   1987年,英国电视四台和British Screen制片公司合作物色电影导演,切尔瑟姆成为5位幸运者中的一员。随后,他自编自导了《Treacle》,影片不但获得了好评,还被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提名最佳短片奖,并应邀参加了很多国际电影节。切尔瑟姆的长片处女作是1991年的爱情喜剧片《Hear My Song》,影片赢得了极高赞誉,甚至黛安娜王妃都参加了影片的皇家首映式。后来,切尔瑟姆凭借该片赢得了晚间标准英国电影奖(Evening Standard British Film Awards)的最佳新人奖。   《狂笑风暴》是切尔瑟姆执导的第二部长片,相继摘得了5个欧洲电影节的最佳影片奖。在此之后,切尔瑟姆陆续拍摄了《陪着你走》、《缘分天注定》和《城里城外》,大多获得了不错的反响。 【关于影片】   1996年,周防正行用自编自导的《谈谈情,跳跳舞》征服了日本观众,故事主人公是一位平凡忙碌的中年男人,他感到正在错失生活和婚姻中的美好,每天都是同样单调、准时、规律和缺乏新意。他发现了舞蹈之美,全身心的投入到舞蹈世界中,随着舞姿的逐渐完善,他性格中的木讷和忧郁也消失得无影无踪。影片凭借鲜活的喜剧人物和缤纷多姿的舞蹈赢得了观众的欢呼,并惊人的囊括了日本电影艺术学院奖的13个奖项,甚至在美国和欧洲也都反响不俗。   编剧奥戴丽·威尔斯(Audrey Wells)就是众多日版《谈谈情,跳跳舞》影迷中的一员,她知道影片故事道出了很多普通人的心声,应该有更广泛的受众。威尔斯非常了解,纵使当今快节奏的生活如何纷乱,人们都能从中找到浪漫和创造的激情。威尔斯在自己编导的《漂亮宝贝》和《托斯卡尼艳阳下》都曾探索这个主题。不过,《谈谈情,跳跳舞》的故事并非关于找到传统的爱情,而是重拾追逐内心梦想的乐趣以及重燃中年婚姻的激情火花。   威尔斯开始将《谈谈情,跳跳舞》改编成英语片,不过她很快就意识到,需要更改的不仅仅是语言,围绕故事的文化全部都需要改头换面。既然故事被改为在美国发生,所以美国式幽默必不可少,而且主要人物也要重新构思,唯一不变的是有关舞蹈的设置。   当威尔斯完成的剧本出现在制片人西蒙·菲尔斯(Simon Fields)和导演彼德·切尔瑟姆的办公桌上时,两人立即希望尽快拍摄,因为在他们看来,威尔斯的剧本不但呈现出了原有的趣味,而且还触及了大多数影片中未曾出现的主题。   菲尔斯说:“这个故事会让观众联想到自己。故事的主人公不是一个企图不切实际的改变生活的绝望男人,他和我们一样,有一份好工作,家庭和婚姻都很美满。可当有一天,他看到玻璃上映出自己的面孔时,他开始想知道能否进一步改变生活。我从未看过这样的故事。”   菲尔斯和切尔瑟姆非常熟悉日版的《谈谈情,跳跳舞》,不过印象最深的,还是威尔斯的版本。切尔瑟姆说:“日本文化与美国文化当然存在很多差异,在日本版本中,很多矛盾源自日本文化关于舞蹈中身体接触的禁忌,而在美国这是根本不可能的。如果说奥戴丽的剧本中也埋下了美国式的禁忌,那就是如果你怀有美国梦,就不能对不快乐无可奈何。尽管拥有了很多,但约翰·科拉克还是感到失去了什么。他意识到,尽管自己和妻子都在忙忙碌碌,可他们内心中的某种东西却停息了下来,于是他必须去找回激情。对我来说,影片的美妙之处正在于此。”   另外,作为一名导演,切尔瑟姆非常乐意在电影中显示出交谊舞的魅力。切尔瑟姆是从黑泽走出来的英国导演,而黑泽正是交谊舞的圣地,那里每年都要举行盛大的黑泽舞蹈节。尽管切尔瑟姆的舞姿难以达到专业标准,但黑泽的耳濡目染让他对华尔兹、伦巴和狐步舞情有独钟。据他说,几乎每个黑泽人都从9岁起开始学习舞蹈。   制片人菲尔斯也是地道的英国人,而且也是从小就喜爱交谊舞。他说:“交谊舞是英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被看作是重要的体育运动。在彼德和我年少时,每周日电视中都会播放两小时的交谊舞。所以对我们来说,对舞蹈的迷恋几乎成了第二天性。” 【关于角色】   勿庸置疑,约翰·科拉克的角色很特别,所以合适的人选必须具备独特的魅力,理查·基尔是制片方的最终选择。“我们需要非常微妙的表演,而且他还要成为一个出色的舞者,”切尔瑟姆说。   片中下班的科拉克总会经过舞蹈教室,于是对种种可能充满向往。理查·基尔说:“我觉得每个人都有过这种经历,坐在汽车、火车或者飞机里,突然看到了某人,由此引发关于另外一种生活的联想。有趣的是,大多数人只会一闪念而随即回到日常生活当中,而片中的约翰却决定一探究竟。最初时,约翰并不能准确指出自己的生活或婚姻中到底在哪出现了问题。作为一名演员,对此进行演绎无疑是一种挑战,因为忧郁并不是你能精确表现的东西,你不能将忧郁挂在脸上。于是我从内心的感受来刻画约翰,抓住他起初并不知道内心的渴望和冲动,进而疯狂的改变人生轨迹的转变。”   虽然理查·基尔在《芝加哥》中接触过舞蹈,但从没受过专业的舞蹈训练,尽管如此,基尔仍很喜欢舞蹈,他认为舞蹈的自由和趣味是约翰发生转变的重要因素。此外,影片的主题以及约翰的婚姻也让基尔萌发了兴趣。   制片方之所以选中苏珊·萨兰登扮演约翰的妻子贝弗莉,是因为她可以独特的表现出女性的聪慧。切尔瑟姆说:“苏珊在表演喜剧的同时还要深入表现影片的主题,她能恰当的掌握好平衡。贝弗莉不但因丈夫的排斥而陷入深深的悲哀之中,还患上了有趣的神经官能症。她的善良足以让你心碎,因为她毫无过错,却对丈夫无可奈何。虽然她一心持家,去无法满足丈夫当下的需求。”   很明显,詹妮弗·洛佩兹能够扮演舞蹈教师宝琳娜与她的专业舞蹈背景密不可分。切尔瑟姆说:“我们需要一位在身体和精神上都了解舞蹈和生活的女演员。詹妮弗不但能够演绎角色的情感,还能将精彩的舞蹈发挥得淋漓尽致。詹妮弗舞技高超,足以拿到专业大奖。”对洛佩兹来说,吸引她的不仅仅是影片中的舞蹈,还有普通人寻求非凡梦想的构思。她说:“我喜欢这些全然不同而聚到一起追寻遗失已久的梦想的人们,这个舞蹈学校成为了他们发现自我和真正属于自己的地方,舞蹈让他们将一切烦恼都抛到脑后。” 【关于舞蹈】   在演员们就位之后,拍摄的序幕也即将拉开。在正式开拍之前,这些演员要接受严格的舞蹈训练,这和音乐剧不同,因为他们必须在极短的时间内掌握10种不同类型的交谊舞。为了完成艰巨的使命,导演切尔瑟姆请来了澳洲著名舞蹈指导约翰·欧康诺(John O'Connell)。欧康诺是享誉影坛的舞蹈指导,曾参加《舞国英雄》和《红磨坊》等热门影片的拍摄。不过这次,欧康诺所要迎接的挑战非同以往。在影片开机的数月前,切尔瑟姆和欧康诺展开了演员们的训练计划。   制片人西蒙·菲尔斯说:“我们放弃了一些基本的调研,而是直接参加舞蹈大赛并采访真实的获奖选手。那些人对舞蹈的狂热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我们开始意识到,让我们的演员学会舞蹈并在大银幕上表现出激动人心的风采着实不易。”   从签约出演本片的那一刻起,理查·基尔就开始接受舞蹈教师的指导学习舞蹈。虽然之前基尔的舞技平平,但他天生爱好运动,大学时还获得过体育奖学金,而且热衷太极拳。在影片开拍前,基尔每天要训练8小时,而在拍摄期间,基尔仍在坚持训练,有时直到凌晨3、4点。基尔称,恐惧是他最大的动力。对他来说,最难的莫过于华尔兹,而片中约翰擅长的正是华尔兹。基尔说:“华尔兹缓慢而优雅,为了跳好你必须控制全身,就像太极拳一样,虽然看上去简单,但实际上全身都在紧张之中。所以跳完一曲华尔兹之后,我常常会汗如雨下。”   片中约翰有段深夜的探戈课,导演切尔瑟姆将此设计为两人的交叉点,对两人的友谊起到关键作用。探戈这种经典、性感而火辣的舞蹈能让詹妮弗·洛佩兹的魅力充分发挥,大赛前夕,约翰将借此学会在舞蹈中表露所有情感。同一位成年人合作如此热烈的探戈,需要大量耐心、风度和慷慨,基尔称从洛佩兹身上学到了很多舞蹈的精髓。   众所周知,交谊舞不同于其他类型舞蹈,需要两个人的默契合作,从而精准的完成每个动作,所以培养演员们的默契感至关重要。就动作而言,制片方聘请了大量舞蹈教练,可以手把手的纠正每个动作和姿势,但谈到默契,就需要潜移默化的学习,这也是舞蹈中最难掌握的。   随着舞技的提高,又一个挑战浮现在演员面前。因为在整个拍摄过程中,不可能一直按故事的时间顺序拍摄,所以演员们往往要在流畅的跳完一曲之后,又要在早期场景中做出滑稽、生涩的舞姿。制片人菲尔斯回忆说:“在拍摄每段场景之前,舞蹈指导都要来到现场指导演员如何表现出不同的舞蹈水平,真是令人眼花缭乱。”理查·基尔说:“最初,我们不知道在做什么。但我们一旦学会了舞步,就很难能像初学舞蹈一般自然的丑态百出。看来跳好比跳坏简单得多。”·为了更好的执导本片,导演彼德·切尔瑟姆也曾专门学习舞蹈。 ·影片大部分在加拿大的温尼伯拍摄。 ·影片原定于2004年8月6日上映,但为了避开同时公映的《借刀杀人》而推迟了映期。 ·影片在2003年上半年拍摄,当时正值SARS肆虐,剧组后来不得不从温伯尼转移到多伦多继续拍摄。 ·在拍摄过程中,苏珊·萨兰登在影片中佩戴的价值约4000美元的珠宝意外失窃。2003年7月4日,这些珠宝在温伯尼的一个凶杀现场中出现。根据新闻报导,珠宝在片场的房车中丢失,最后在一家旅馆的房间中发现。

CopyRight © 2022 电影频道节目中心官方网站| 京ICP证100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