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河 (2005)

这是一部散文化的电视电影。也是向朱自清先生表示敬意的影片。原著本身给我们提供的就是一篇隽永的散文,本片的风格样式无疑需要我们坚持散文化的叙事特征。朱自清先生是现代文学史上的散文大家,他的写景散文在现代文学的散文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他运用白话文描写景致极具感染力。朱自清先生炉火纯青的文字功力在散文《阿河》中一样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篇散文语言细腻深切,文字刻意求工,显示出朱自清先生驾御语言文字的高超技巧,展现了另一语言风格,语言平易,叙述朴素,展现了作者正直、热情、进步的心怀。在时下读来,《阿河》中所传达出的悯人关怀,依旧打动心扉。我们将朱自清先生的散文作品《阿河》再现到屏幕上时,首先要传递出朱自清先生文中所寄寓着的浓厚、凝重关怀情愫,同时也要保有散文所呈现的淡雅、朴素的风格。散文化的叙事风格,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更多的是去营建意境。事件和冲突在本片中会在一定程度上弱化,当然这不是说我们只要意境,放弃叙事。从剧作上看,《阿河》所体现的,是上个世纪20年代江南乡村一个普通村妇的生活境遇,以及当时知识分子面对首被生活与时代蹂躏的妇女时的情感片段的累积,是一个在外求学并具有一定进步思想的青年归乡之后与阿河之间所发生的的零散的事实叠加。也就是说,影片剧作放弃了常规的情节,放弃了事件罗列,没有严密紧凑的逻辑结构,戏剧冲突较弱,重渲情而轻叙事,所以,从情节的意义上而言这不应该是一部常规意义上的情节电影。于是,我们在形态上需要放下常规故事片的叙事方式,找到一种适合这部影片的风格样式。《阿河》是一部根据名著改编的电影。在我看来,时至今日,名著改编的影片在一定程度上应该已经成长为类型电影之一种了。从类型电影的角度而言,名著改编的影片的特征在于影片主题对原著的忠实,而在风格样式上同样可以多样化。因此,我们努力营建和追求的散文化叙事风格无疑是贴合影片的剧作的,也不背离原著散文的叙事特征。同时,对朱自清先生情有独钟的人们,也一定会乐于接受这样的散文化的风格样式。每一个改编名著的导演总是试图让自己的作品在忠于原著的基础上,能有一些自己的印记。我也一样。所以,在这里我想说,我们首先要把拍出自己的风格来。确立了影片的散文化风格样式,并非放弃影片的视觉冲击力、放弃影片的必要的叙事。影片的叙事力求忠实于原著,但在视觉空间的构成上,营建意境,是我们视觉建构的重点。我们要努力克服局限,尽量通过多机位多角度来获得非常的视觉形象。这是一部采用标清拍摄的电视电影,但运用标清拍摄不是低质量的理由。各个创造部门都要在有限的条件下,努力去营建影片所需求的造型风格。影象结构上,追求大气恢弘与朴实真挚并重。景别上可以多采用两极镜头,有条件的情况多采用运动摄影。用光上写意与写实兼顾,力求朴实,不求怪异。本片的演员大部分为职业演员。因此,在表演处理上,尽量排除程式化的表演,不刻意雕琢,追求质朴真实,允许带有生活的毛边。场景选择和室内陈设尽量寻求质朴的江南古镇的风貌。服装应该朴素大方,切忌花哨。本片采用同期录音,力求获得演员们语音语态上的真实感。在语言以外,音响的运用追求饱满而不喧哗。本片的音乐在整体结构上占有的比重不大,音乐元素主要体现为渲情。因此,影片的音乐主体为江南风格,点到为止即可。片中的婺剧演出段落的音乐以现场同期录音为依据,尽量不做修饰。此外,本片的旁白部分也是影片风格构成的重点,是体现原著精神的重要构成部分,因此,旁白的选取一方面要遵循原著的基本语言特征,同时,也要与影片的叙事相依相融,以使旁白能有机地融合到影片的整体叙事里。在最终的画面呈现上,旁白字幕将采用与叙事台词字幕不同的形式来体现,以强化本片的散文化特征,同时在形态上求得一定的时代感。 在《阿河》里,人们不要指望从中看到宏大的历史场面,惊天动地的爱情,这里没有战争,没有英雄,没有家国情仇,这不是一部关于历史或者关于伟大人物的影片。在《阿河》里,只有朴素的关怀情绪和淡淡的少年愁滋味,这里只关注曾经在这个世界上生活过的一群人,也许有些久远了,但他们有血有肉有情感。这就够了。所以,我们在刻画细节、塑造人物上,宁真诚不做作,宁稚嫩不矫饰,努力通过最简单最朴素的行动或行为细节来描绘人物。我想,如果我们能做到这些,我们就表示了对朱自清先生的最大敬意。 

CopyRight © 2022 电影频道节目中心官方网站| 京ICP证100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