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客帝国2:重装上阵 (2003)

  • 美国
  • |
  • 动作  科幻  剧情
  • |
  • 2小时18分钟
7.4
力荐
0看过
0想看
  • 剧       情
    假若明天这场战争能够结束?难道不值得为之战斗吗?难道不值得为之牺牲吗?   当尼奥提出墨菲斯和崔妮蒂以前都问过的问题时,他做出了一个代价很大的决定,他要寻找并接受真相,将他的灵魂从母体中释放。   一切都从“选择”开始。   现在,当人类最后的城市锡安陷...
  • 获       奖
    获奖2
幕后制作 【黑客效应】 1999年的《黑客帝国》不但以极具大胆的视觉创新俘获了全球观众的视线,还让一系列商业电视、音乐电视和电影等效仿作品应运而生,其中对现实和身份的置疑更令人回味无穷。在最初创作《黑客帝国》时,沃卓斯基兄弟就希望将影片拍成三部曲,首部的成功让两人的想法得以延续,紧随其后的续作将由《重装上阵》和《矩阵革命》两部组成。 《黑客帝国》的延续其实是一场超越自我的革新,像首部中的"子弹时间摄影术"和续作中的"虚拟人"技术都在不断重新定义着电影拍摄的极限。同时,黑客帝国影片还打破了动作编排的构造极限。他们将经典功夫电影的元素与西方枪战动作、东方武术和吊钢丝融为一体。在香港导演,例如吴宇森和袁和平的电影传统中,主演们都有着自己的动作套路。这种方法有助于让动作为叙事服务,动作推进了叙事,而不是作为增强娱乐性的噱头。 沃卓斯基兄弟将哲学和技术结合在一起的杰作还催生了一系列书籍,这些书籍都是围绕《黑客帝国》影片进行剖析和阐述。很多大学的课程都因此由哲学向科幻、电脑信息沟通、信仰和当代文化延伸。因电影而产生的大量想法正证明着沃卓斯基兄弟极具创新的拍摄手法已经深入人心。 【苦练身手】 2000年11月,所有演员重新回到了《重装上阵》和《矩阵革命》的训练场。袁和平回忆说:“演员们的身材更棒了,他们更适合各自的角色,而且更清楚的理解我们的要求。” “这两部续集所接受的训练强度可能是第一部的三倍”,基努·李维斯承认,“尼奥的功夫和吊钢丝更加复杂,甚至在续集的一场打斗中,动作比第一部的总和还多。” 当年的冬季格外阴冷多雨,圣莫尼卡机库中留下了演员们受训的身影。特技组人数几乎是第一部的三倍,其中包括12个扮演特工史密斯的特技演员。李维斯每天至少要投入7小时练习武术。在拍摄《黑客帝国》之前的训练中,他由于颈部手术而活动受限,袁和平相应调整了动作设计,尽量减少了腿部动作。这次,李维斯终于不再有任何限制,他回忆说:“我做的越多,他们就要求的越多,虽然有趣,但同时也非常辛苦。”在训练过程中,李维斯甚至曾被要求坐在放满冰块的浴缸里。 “基努异于常人,”袁和平说,“他是一个超级完美主义者,即使我觉得非常好了,可他仍对自己的表演不满意,我尽最大的努力帮他达到他想要的水准。在第一部中,尼奥单手与特工打斗。可在《重装上阵》中,尼奥要随特工一道升级。我必须给尼奥增加大量动作,尽管这些动作很有难度,但基努都很好的完成了。” 为了完善一段5分半钟的打斗镜头,李维斯和12个特技人员一起训练了9周,在短短的330秒内,他们要完成500个动作。因为尼奥要同时和100位史密斯特工交手,所以李维斯必须学会一系列让人难以置信的密集、频繁的移动,而那些史密斯特工的替身也要观察雨果·维文的动作并准确的模仿出来。 在拍摄茶馆中的打斗场景时,李维斯要同扮演六翼天使的邹兆龙交手,两个角色的武功水平应该相同,但邹兆龙是一位习武多年的东方演员,与有着10年武术功底的邹兆龙相比,李维斯就是刚刚入门的初学者,于是袁和平必须让李维斯的技艺得到快速提升,以让两人的身手不相上下。 凯瑞-安·莫斯有力而精准的“蝎子腿”可谓让人过目难忘,为了这个动作莫斯足足训练了6个月,腿伤自然难免。而劳伦斯·菲什伯恩也未能幸免,他在训练中严重拉伤了手腕,不得不戴了6周的软石膏。 【虚拟拍摄】 2000年3月,影片的特效团队在特效总监约翰·盖特(John Gaeta)的带领下开始着手本片中的1000多个特效画面,盖特曾因首部《黑客帝国》赢得奥斯卡最佳特效奖。 尼奥同100名升级后的史密斯特工过招是《重装上阵》中的两大重头戏之一,其中包含了复杂的镜头运动。如此多的人物,如果用"子弹时间摄影术"来应付的话,将会耗费极大的人力物力。沃卓斯基兄弟和盖特想出了解决办法,那就是放弃使用"子弹时间摄影术",在电影史上第一次使用全面的“虚拟拍摄”技术。 所谓“虚拟拍摄”,在沃卓斯基兄弟的构想中,就是在电脑的虚拟场景中完成导演所要求的效果。拍摄所需的各种元素全部被整合进了电脑,然后,导演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图,在电脑中"指挥"角色的表演和动作,从任意角度取景,简而言之,就是拍摄出导演想拍摄的任何场景。但是,所有输入到电脑里的数据又是全部源于真实世界,也就是说,输入电脑中的虚拟场景和虚拟人物必须是真实世界和演员的"全息"复制,等于是把一个真实的世界克隆到电脑里的虚幻世界,从而在物理意义上打通“虚拟”与“真实”的界限。 利用“虚拟拍摄”,导演能创造出在真实世界不可能完成的镜头,同时由于虚拟世界是真实世界的完美复制,观众根本无从挑剔表演、动作和场景的真实性。 以尼奥大战100个史密斯特工的场景为例,为了达到“虚拟拍摄”的要求,首先要解决的便是取得交战双方的全息复制数据,说白了就是如何真实的创造“虚拟人”。100个史密斯的虚拟人形象是从扮演史密斯的雨果·维文和他的12个替身演员身上提取数据的。 替身们进行了为期数月的训练,主要是模仿雨果·维文的一言一行,包括他的各种表情和动作习惯,据说最后连雨果本人都接受不了,因为感觉整天面对着12个"自己"。当替身们对雨果的模仿达到导演满意的程度后,动作指导袁和平的小组和基努·李维斯加入了进来,开始动作戏的排练,在这过程中,用“动作捕捉”(Motion-Capture)技术将所有尼奥和100个“史密斯”该完成的动作全部输入电脑。单单这项工作就持续了整整4个月,创造了电影史上 “动作捕捉”之最,而且事实上已经超越了所有大型三维游戏曾使用过的动作捕捉数量(电脑游戏是“动作捕捉”的最大市场)。“动作捕捉”也让袁和平的动作设计更加得心应手,他可以设计出很多常人难以做到的动作,并通过电脑修饰,使武术动作看起来更加有力而舒展。 在所有动作被记录、输入进电脑后,虚拟人将被盖特的特效团队赋予肌肉和骨骼,然后再被覆盖上和照片一般清晰、真实的肌肤和衣服。在创造虚拟人的过程中,盖特的特效小组又发明出一项尖端技术——“全息捕捉”(Universal Capture),简称U-Capture。他们使用5台索尼超高精度HDW900型数码摄像机,呈半圆形对准演员的面部,当演员开始表演时,摄像机捕捉下演员脸部的每一个精细反应,从一根发丝的摆动到每条皱纹的抽动方式都不会错过(HDW900能清晰拍摄到毛囊和毛细血管)。然后综合5台机器的数据,就可以得到演员面部的三维精确数据,所有这些数据都未被压缩,而是直接输入大型电脑系统,每秒钟的数据流量超过1G。特效小组再将这些真实的面部表情根据事先设计好的情节"贴"到相应的虚拟人身上。由于无论是虚拟人的身材、动作、表情,还是他们的服装在动作时的变化,都是直接从真实表演当中复制过来的,虚拟人也就和真实世界中的演员别无二致了。 最后,另外“复制”好的虚拟场景、道具,和一些影片需要的特殊效果被加了进来,完美的组合成和真实世界如出一辙的虚拟世界。盖特称之为“虚拟制片厂”,无限制的多样化运镜和剪辑由此成为可能。沃卓斯基兄弟正是利用“虚拟拍摄”这一革命性技术,在Burly Brawl一战中,以让人难以置信的角度完成了几乎不可能的镜头运动:例如镜头自由围绕尼奥和100个史密斯,或者在他们中间任意穿插、流畅的从超慢速过度到超高速。可以说,"虚拟拍摄"让导演无限的想象力得以发挥。 【视觉预览】 《重装上阵》中的另一场重头戏是长达14分钟的高速路追车戏,乔·西尔沃(Joel Silver)形容这场追车戏让所有其他影片都望尘莫及,这场追逐中有300多辆各型车辆,其中有数十辆车会发生碰撞和爆炸,被爆炸气浪掀起来的车又将制造更多的碰撞和爆炸,这其中翠尼蒂还要以高速摩托车载着"制钥者"在混乱中逆向行驶,简直是对特技编排的一次终极考验。因为所有场景都要进行实拍,稍有闪失就有可能导致特技人员的伤亡惨剧。 剧组决定采用“视觉预览”系统来编排这场影史上最复杂的追车戏。简而言之,“视觉预览”就是在电脑上模拟出一个实际场景来,然后在其中对机位和角度等进行试验,从而找到最佳方式,最后用动画演练,以观后效并相应做出调整。 为了这段惊心动魄的场景准确无误的进行,剧组在正式开拍的一年前就开始准备,设计人员和工程师用三维模型来确定每部高速行驶的车辆的轨迹以及在碰撞和爆炸过程中的移动方向。最终,通过“视觉预览”系统,特效和特技小组将每部车的速度精确到1英里/小时,同时也为每位特技驾驶员制定出了详细操作流程,使得这场超级大追车得以完全按计划进行,同时又看不出编排的痕迹。 另外,“视觉预览”还帮助沃卓斯基兄弟捕捉到了一些不同寻常的效果。在这场戏中,摄像机似乎经常被置于以往追车场面中前所未见的位置。兄弟俩经常突发奇想,然后利用“视觉预览”来检验在银幕上的效果,然后特技人员再利用模拟结果实际规划出真实场景中的拍摄方式。 【布景掠影】 《重装上阵》和《矩阵革命》的主要拍摄都是在澳大利亚完成,由于工程浩大,这两部影片共为当地提供了3500份工作,雇用了80个全职演员和成百上千的临时演员。在艺术部门,为完成两部影片总计150套的布景,制作设计师欧文·帕特森(Owen Paterson)雇用了400多人,他回忆说:“布景工作相当繁重,而且我们的摄影棚数量有限,有的布景只用了两天,工作流程在制作、拍摄、拆掉、准备下一个布景间往返。” 拍摄追车戏的高速路并非是被封闭的现有公路,而是剧组特地铺设的,这段仅长1英里半的高速公路其实是在阿曼达海军基地的飞机跑道上改建的,包括两个天桥和一堵19英尺高的水泥墙。其中筑起水泥墙用了100人,而高速公路的造价是每平方英尺4.19美元。在完成拍摄后,高速公路布景被拆掉,所有木材按外景经理皮特·诺瓦克(Peter Novak)的安排被运往墨西哥,用于建造100个低收入家庭住房。诺瓦克由此被授予第七届加利福尼亚外景奖的人道主义奖。 帕特森的部门经常要为同一场景制作两、三个版本的布景,以体现不同阶段的损坏情况,而像梅罗文加王朝的城堡之类的很多布景需要能够承受大量的动作。另外,帕特森的部门还为影片设计了大量橡胶武器,他们用浇铸和绘画的方法制作这些外形复杂的橡胶武器,而且因为损坏率非常高,他们必须不停的制造。
...详情
CopyRight © 2022 电影频道节目中心官方网站| 京ICP证100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