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职人员

(2)
【城市之间的故事平移】   《12回合》所集中体现的,仍然是那种非常典型的“平民英雄”的故事,讲述了一个警察在不情愿的状况下,穿梭于整个城市玩命地奔跑,就为了拯救他的未婚妻以及所有不幸被卷入其中的陌生人……影片中的故事发生在新奥尔良,而在编剧丹尼尔・昆卡(Daniel Kunka)创作的剧本中,最初却是将其设定在芝加哥的,不过制片人迈克・莱克(Mike Lake)显然是出于经济和创造性的考虑,才决定变换背景地--为此,莱克和昆卡还特别飞往新奥尔良去实地勘察了一番,回来之后,昆卡为了重新选择的这个城市修改了剧本,莱克说:“相信观众肯定会在《12回合》中加深对新奥尔良的认识,因为里面所包含的场景拍摄,要比任何一部描述这座城市的电影都多。我们把那里的建筑风格和特色,完全结合到了影片的故事当中,起到了极大的推动剧情发展的促进作用,观众将会在影片中看到包括‘九区’、‘法国区’、‘商业中心’和‘阿尔吉尔斯区’在内的很多城市所特有的标志性地界。而且最令人感到欣慰的是,新奥尔良总是带给人们一种热带特有的异域风情,要知道这可是美国其他城市都不具备的韵味之一。”   但是,每当提及新奥尔良的时候,最令人难忘的恐怕仍然是“卡特里娜飓风”对这座城市所造成的毁灭性的伤害,现如今,当初的那场灾难性的打击,仍然留有清晰直白的印记,在影片中饰演了莫莉・波特的艾什丽・斯科特(Ashley Scott)说:“我们亲自目睹了一切,那样的景象真的让人感到无与伦比地悲伤和难过,但是这里的每一个人都在积极地重建家园,努力地让他们的生活重新走上受到飓风袭击之前的正轨。我们在这里见到了一些非常特殊的人,也听到了好多很特别的故事。”   背后有着数量庞大的粉丝团队的支持,选择摔跤界的超级巨星约翰・塞纳(John Cena)来饰演一个“普通人”,本来就是不同寻常的决定,他在这部影片中需要装扮成一位新奥尔良的警察,努力地营救被要报复自己的罪犯绑架的未婚妻……以塞纳的话来说,他是因为受到了影片中的丹尼・弗希尔所散发出来的人格魅力的吸引,才会努力地去争取这个角色的,塞纳表示:“装成‘普通人’对于我来说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因为那才是真正的我。我最喜欢这个角色的地方,就是他正在面对的挣扎,他可不是那种把电话亭举起来躲避子弹的‘大力士’。当观众们真正坐到电影院观看《12回合》的时候,我相信不管是男人、女人、还是小孩,他们都会一致认为,‘你知道吗?这一切都是非常真实的,在普通的环境下也有可能发生,我相信如果换作是我的话,也许我也能做到。’”另外一位制片人乔什・迈克劳林(Josh McLaughlin)则认为:“丹尼很喜欢自己的警察工作,但问题是他并非那种非常优秀的警察形象。所以当他意识到有人威胁着要伤害他最爱的人的时候,他只能一刻也不停歇,直到解决了所有的问题为止。”   同时还是WWE电影公司的主席,制片人迈克・莱克表示约翰・塞纳在《12回合》中需要接受挑战的,不仅仅是他的身体素质,同时还有他作为演员天生的表演才能,影片的导演雷尼・哈林(Renny Harlin)对此表示认同,他说:“对于各种不同派别的动作电影来说,塞纳无疑属于一种‘前景重现’,看到他你会忍不住想起像史蒂夫・麦奎因(Steve McQueen)和西尔维斯特・史泰龙(Sylvester Stallone)这种非常硬朗的动作明星,他们的肌肉所营造出来的那种效果,贯穿了影片的始终。在我看来,这样可以让整个故事变得更加地可信,而且也能让观众产生真实的恐惧感。一流的动作英雄应该是那种会引起观众的共鸣的同时,还会让人们欢呼喝彩的角色,在一种充满幽默感和真实气息的氛围下,你真的能从这些人的经历中体会到受伤的疼痛。我想就这些极具现实主义的高能量的动作电影来说,现在还有着极大的可开发的空间和市场需求。”   当剧本还在创作阶段的时候,约翰・塞纳就已经开始尝试想要出演这部影片了,他让自己的经纪人给乔什・迈克劳林打了一个电话,希望可以找个机会“坐下来聊聊”。让他们没想到的是,塞纳和迈克劳林简直就是一见如故,没几分钟,他们就开始像老朋友那样聊天了,迈克劳林回忆道:“我当时就想,‘乖乖,这个人身上带着某种气场呢。’塞纳拥有着真正能够吸引人的魅力,我一看到他,觉得他就是丹尼。”   制片人马克・戈登(Mark Gordon)也对约翰・塞纳留下了相同的深刻印象,他说:“我们都看到了塞纳身上所蕴藏的表演潜能,我们有理由相信他很可能会成为下一个动作巨星……我相信《12回合》真的能够改变他的事业方向,将他带向国际电影演员的行列当中。” 【对动作电影进行重新定义】   其实很早的时候,乔什・迈克劳林就和第一次做编剧的丹尼尔・昆卡开始执行一项非常严峻的任务,他们希望可以在现代的观众中间重新明确动作电影类型的定义,迈克劳林说:“我们想知道应该如何制作一部影片,才能让它拥有包含着很高端的观念的故事想法,后来我们不约而同地发现,你越追求答案就会变得愈加迷茫,何不尽可能地让事实说话呢?这个时候,昆卡对我说,我们必须创造一个身体里兼具了力量和真实的动作英雄。”昆卡则补充道:“当我们想到要让观众领略一下以前从没有看过的动作片风格时,几乎就好像是上了瘾般的沉迷于其中,可以说我和迈克劳林的会面,很有一点命中注定的感觉……《12回合》中所讲述的那个故事以它自己的方式呈现出来,里面的内容非常地紧凑,全部都夹杂着动作场面,就连对话都是在奔跑的过程中说出来的,没有一刻停歇的时候。”   对于马克・戈登来说,他已经不是第一次与这种非常有天分但没什么经验的编剧合作了,而他所有的经历中,最令人难忘的就是他和当时还不怎么有名的编剧格雷厄姆・约斯特(Graham Yost)共同制作的那部《生死时速》(Speed)了,如今已经被当成现代动作片中的标准与典范,戈登说:“我一直都觉得,能够从有才华的编剧那里拿到可能成为伟大的优秀作品的电影剧本,是整个过程中最让人舒服的一件事了。”戈登参与过的其他作品还包括像《后天》(The Day After Tomorrow)和《拯救大兵瑞恩》(Saving Private Ryan)这样的经典动作片。   至于丹尼尔・昆卡自身的遭遇,就像是那些只可能出现在好莱坞的故事氛围中的传奇一样,非常地有戏剧性,他的好运气似乎是在一天晚上同时向他砸来的,昆卡说:“我记得我当时正拿着一块三明治,银行帐户里的全部存款只有800美元,发呆思考着是不是应该退出编剧的行列……然后,有一天我突然接到了制片人给我打来的电话,他们对我说,‘约翰・塞纳和WWE电影公司都想加入进来一起制作你的那部影片。’”   找到了理想的男主角约翰・塞纳,还得到了WWE电影公司的资金投入,现在最需要的就是一个能够捕捉到丹尼尔・昆卡赋予给剧本中故事的狂热本质的导演了,这个人一定要是那种对悲惨痛心的现实主义非常有品味和欲望、有着属于自己的一套风格的电影人。随后,他们找到了资深导演雷尼・哈林,曾经执导过《虎胆龙威2》(Die Hard 2: Die Harder)和《绝岭雄风》(Cliffhanger),已然让他成为了那种刺激人心脏的动作电影作品的化身,他对故事的发展速度拥有着敏捷熟练的感觉,在制片人迈克・莱克看来,哈林确实是他们所能找到的最完美的人选,莱克说:“哈林为这个故事带来了属于他自己的能量和活力,他希望这部影片能够因为一刻都不曾间断的动作场面,而真正迅猛高效地运转起来。”   在雷尼・哈林看来,《12回合》是一个显而易见的机会,令他可以为动作电影类型重新划分区域,哈林说:“我很愿意把这部影片想象成是动作电影中的一个全新的流派的开始,里面暗含的是很有纪录片感觉的现实主义、突击队风格的拍摄手法,而不是采用现今很流行的被超级美化了的好莱坞式的梦幻色彩。我们赋予影片的是一种非常真实的暴力和不道德的底线,能够更好地反射出流行文化的要旨所在。”   至于《12回合》中令人毛骨悚然的动作系列场景,雷尼・哈林则想着要打破自己早期作品的传统的制作流程,他继续说:“我希望这部影片能够具备一种视觉想象力,将约翰・塞纳过去所秉承的竞技热潮也一并地补充进去。首先我不想把他描绘成那种时下非常流行的超级英雄,我们要让他作为一名普通人出场,然后使用的也是一些我们都能够触手可及的平常工具……想象一下如果影片中的那个故事足够真实到完全可以发生在现实生活中,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感觉?我们找来了三位纪录片的工作人员,然后让他们拿着摄像机追逐这些奔跑中的角色--《12回合》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拍摄出来的。”
...详情
CopyRight © 2022 电影频道节目中心官方网站| 京ICP证100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