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网>电影评论

《暴力史》:大卫・克隆伯格调和了的魅力

时间:2006.03.20 来源:1905电影网 作者:未知

在看《暴力史》之前,我只看过大卫・克隆伯格的《撞车》,而他最具代表性的片子《变蝇人》并未看过。这位加拿大著名的CULT片导演,以其在《颤抖》(1975)、《Videod rome》(1983)、《变蝇人》(1986)等片中对“变形”、“异化”等概念的令人印象深刻的演绎开创了一种独特的电影表达语言,就如同大卫・林奇对于梦魇的热爱一样。克隆伯格电影中有着“个人签名”色彩的的异化思想和镜头象征在后来甚至影响到了好莱坞的商业大片,不管是《异形》还是《骇客帝国》,都能看出对克隆伯格那些噩梦般的异化、物质反过来侵入人控制人等思想碎片的copy、演绎和发展。   说这些是为了说明《暴力史》一片对克隆伯格本人传统的一种改变与改变之下隐隐若潜流的延续。说改变是因为本片走的是商业路线,看起来也不象他以往的片子那样令人难以接受。性与暴力被穿插在颇具美国价值观的平静的小镇生活中,起用大牌明星(男主角维果・莫特森曾扮演过《魔戒》中的阿拉贡),画面精美而略带忧伤,配乐则由好莱坞最出色的电影配乐大师之一、长期为恐怖片和心理惊悚片配乐的霍华德•肖操刀,大量的交响乐片段在配合影片叙事方面起到了令人动容的渲染和强化作用。然而在这些正常与“适度”的表面之下,克隆伯格的“个人风格”或者说“口味”并没有被完全抹掉而消失不见,它们如同一条地下河流仍旧隐隐的流淌在影片正常叙事的表面之下,偶尔有露出地面的一段,构成了影片独特的质感和层次,它使得观众在观看的过程中得到的并不是普通的好莱坞大片带来的那种平面化的刺激、恐惧或感动,一种隐隐的焦虑和不安一直伴随着观众,这正是影片中表面的正常叙事与底层的“签名式”特征所构成的奇特张力。个人认为,这种张力才是影片最大的魅力。   影片一开始,观众便可感觉到这位导演有点“不对劲”。他对暴力怎么可以如此轻描淡写?仿佛杀死一个人就如同去便利店买一包香甜玉米圈一样简单、平常。两个男人一前一后走出MOTEL,年轻的男子出门之后还顺手将门口的一把太阳躺椅放正一点,然后上车,谈话,宁静的高速公路旁的小镇,天气炎热;之后中年男人去前台“结帐”,几分钟后回来,抱怨天气太热,找水喝,发现没有水,让年轻一点的男人拿着水桶去MOTEL里的冷水机上接一点。影片到这里,观众无法看出一点点暴力的端倪,这两个人,甭管他们是做什么的,看起来和普通的旅行者没什么两样,而他们所在其中的这种生活,也似乎也令人生厌,象当时的天气般令人昏昏欲睡、无精打采的。年轻男人走进MOTEL,仍旧是那种无精打采、无所谓的气氛,只见他按了会投币电话,转了转明信片搁架,然后镜头慢慢的移到了前台,在一种没有任何铺垫的情况下,仿佛是无意中的一瞥般,观众看到了镜头前前台上的一滩血迹!暴力在这里的出现被设置的稀松平常,有如家常便饭般不值一提,这正是导演的一种“趣味”。之后,镜头并没有跟踪那滩血迹,导演在这里又设置了一次“间离效果”,年轻男子看也不看那滩血,径直走向冷藏柜,拉开,百无聊赖看一看,拿出一瓶罐装饮料,之后来到冷水机旁,轻轻推开清洁工打扫客房用的手推车,这时,镜头跟着手推车的移动,来到倒在血泊中的清洁工身上,一具死亡几分钟了的尸体,聚集在尸体旁的苍蝇嗡嗡的声音令人头皮发麻,造成一种条件反射般的对死亡的恶心,包括这之后镜头切向饮水机,在一种特殊的光线效果下水桶上的商标在透明而略显浑浊的水中形成一种不明漂浮物般的效果,同样诡异而压抑。仅仅是对这次死亡的描写,导演通过欲扬先抑、打断与间离的方式将一种暴力的美学演绎的淋漓尽致。然而,这还不是高潮。MOTEL中一扇门打开,一个小女孩抱着一个玩具娃娃惊慌失措的站在门口,面对着眼前的这个年轻男子,不知道该求救还是快逃。小女孩的突然出现带来一种十分紧张的效果,年轻男子稍稍一惊,然后微笑,和蔼的,象个大哥哥对小妹妹那样说“嗨”,然后镜头切向他的背后,他拿出别在背后的枪,一只手放在嘴唇上说“嘘”,另一只拿枪的手慢慢对准小女孩,枪响,画面黑掉。   这段开头十分精彩。它在同时也告诉了观众,暴力在本片中不仅仅是一个故事或情节,而是形而上意义上影片讨论的对象,这个电影通过讲述一个故事所要达到的“能指”。之后电影转向印第安纳州米尔布鲁克小镇上汤姆•斯道尔一家平静而幸福的生活。这一段在刻画汤姆温和、谨慎,看起来有点唯唯诺诺的性格的同时,着重描述汤姆与妻子之间的爱,以及他的儿子在学校中被人欺负却表现懦弱。平静的叙事之下有一些细小的伏笔被安插进来。比如,咖啡馆中一个伙计说当年他和她妻子约会的时候,她妻子半夜惊醒,认为他不是她的爱人而是一个杀手,惊惶之下拿刀刺中了他的肩。这与后来汤姆的妻子发现与自己共同生活了多年的人在二十年前曾是东海岸一个凶残的黑帮杀手的情节形成一种“互文”。   这影片中平静的一段,汤姆过去的“暴力史”被暴露之前的幸福生活的描写,其基调实际上是有点忧伤和不安的。汤姆的妻子用车载着他去上班的镜头,汽车在乡间道路上平稳行驶,摄影机从车后拍摄,交响乐响起,竟有一种车子不知要驶向何方的忧郁和苍凉。影片中类似这样的渲染和铺垫段落很多,在使片子显得丰富而有质感的同时,也带给观众一种有独特魅力的情绪感染。   接下来便是汤姆的“暴力史”被缓缓揭开的过程。片中汤姆为了保护自己的平静生活而不得已的两次杀人中,影片对于中弹而亡的人的特写描写也带有明显的克隆伯格式暴力美学的色彩。颤抖着的、血肉模糊的被打烂了的下巴和鼻子。在主流影片中,这样的对暴力的细致描写,对暴力的“直视”甚至“凝视”是不可能出现的。而对这样镜头的“欣赏”,无疑能给观众带来一种深层心理上的隐晦快感。   影片中如前所述的张力一直持续到汤姆去找费城找自己的哥哥之前。之后情节的发展有点失去了悬念,汤姆在城堡中轻而易举干掉数个全副武装的人,在情节上有点儿戏和“漫画化”。实际上本片本就是根据一个著名漫画改编而来。汤姆做为一个曾经杀手的无往而不利的身手在叙事上不能不说是有漏洞的。然而这并不是导演关心的。事实上,情节对这部影片来说并不重要,尽管它只一部典型的“惊悚”和悬疑片。影片的魅力不在于故事而在于故事的讲述方式,在讲述过程之中附加或者隐藏在故事表面之下的东西。   而对于一部片子来说,人们不可避免的要讨论它的“主题”问题,导演要表达的究竟是什么?本片的名字“暴力史”本身就给“阐述”提供了一个很大的便利,正如有纽约影评人借“题”发挥,说“a history of violence”实际上是“a history of America”。这在我看来有“过度阐释”之嫌。而真正有趣的是影片中有点象瑕疵一样其意义含混不定的部分。汤姆的妻子前前后后的反映。汤姆的暴力史被揭开之前,他与妻子十分恩爱,影片中插进一个段落,妻子扮演高中拉拉队女生与汤姆的一段性爱,描写大胆而真实。汤姆被发现就是“乔伊”之后,妻子愤怒,觉得受到欺骗,汤姆与她在楼梯上的一段“暴力式”性爱。还有汤姆第一次住院,汤姆有点不安的问妻子,你是不是不喜欢我现在的样子?妻子说,不,我喜欢。这些东西的含义很难被简单的讲清楚。实际上电影中汤姆妻子对于汤姆暴力史的态度应该是暧昧的,至少不象她表面上的愤怒那样看起来简单和明确。还有汤姆的儿子,他对父亲的谴责,他说的那些过激的话实际上更象是挑衅。这象是一些“不可说”的东西。比如你要说人性,问问你自己,你对暴力的态度真的就是很简单,“是就是是,不是就是不是”,这样的一清二白吗? (转自网易娱乐专稿) 片名:暴力史   英文名:A History of Violence   导演:大卫・柯南伯格 David Cronenberg   编剧:乔什・奥尔森 Josh Olson   主演:维果・莫特森 Viggo Mortenson      埃德・哈里斯 Ed Harris      玛利亚・贝洛 Maria Bello      威廉・赫特 William Hurt      艾什顿・霍姆斯 Ashton Holmes      苏米拉・凯 Sumela Kay

标签: 暴力史

保你平安
喜剧

保你平安

拒绝网暴狂飙辟谣

大决战之辽沈战役
战争

大决战之辽沈

辽沈战役经典还原

大决战之淮海战役
历史

大决战之淮海

抗战经典淮海战役

火锅英雄
剧情

火锅英雄

陈坤被打兄弟狂飙

漂亮的女邻居
爱情

漂亮的女邻居

三男子倾心一村姑

猪八戒吃西瓜
动画

猪八戒吃西瓜

中国首部剪纸动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