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网>电影评论

《93航班》:须回头,莫悲切

时间:2006.11.23 来源:1905电影网 作者:未知
  在我二十多年看电影的历史中,这是第三部看到几乎吐出来的电影。
  我一向自认为牛胃超强,无论是血腥、暴力、恶心,还是色情,都可以一边香喷喷地吃饭一边照看不误。但有一样东西我受不了,那就是一直摇晃的镜头和极端直接而强烈的情感。二者如果只是任选一,对我也没有影响,但是融合在一起,很可能对我而言是一场身体上的折磨。
  很不幸的,《93航班》(United 93)正好是一部这样的电影;所以整整110分钟的时间里,我在电影院宽大的座椅上辗转反侧,企图平息胃部的翻涌,简直比银幕上受难的普通人还难受。
  至少,从煎熬时间来看是如此。因为作为观众,我是完全清楚整个电影故事的经过及结果的,而银幕上93航班号的乘客几机组成员们,则对即将发生的不幸在影片四分之三的时间里是一无所知的。
  电影正是从这种无从知晓的平静中开始,而且从头至尾都恰当地保持了这种局限而集中的视角。对于一个地球人都知道经过和结果的故事,如何讲得引人入胜,编导能依赖的法宝,就只有“悬念”与“真实”了。幸好,对于9.11事件中的“93航班”灾难来说,这两个要素都是得天独厚的,关键在于导演的表现手法是否能突出这两点。
  很多电影青年都知道,关于“悬念”,希区柯克曾有过经典的“定时炸弹”的比喻,简而言之就是“事先透露比突然展现结果更有紧张感”。当然,这种“透露”或“展现”的对象,是“观众”而不是剧中角色。不过,这个论断显然要针对不同的题材而灵活运用。如果生硬套用希胖子的标准,《93航班》的表现手法,恰恰是落了“下乘”的悬念制造方式,因为在电影的叙事逻辑中,9.11事件是作为一个突发事件来表现的;那么,按照希胖子的结论,这种表现方式所营造的悬念程度是比较轻弱而短暂的。然而,本片给人的紧张感,却是由始至终都让观众的心悬甚至不忍目睹的,这是为什么?是希胖子错了,还是《93航班》的悬念手法另有玄机?
  答案是后者。
  原因很简单,对于现在来观赏表现9.11的影片的观众来说,已经是“先验”的知道了故事的结果,这就好比希胖子所描述的“事先知道炸弹存在”的状况。有这种先验意识存在,电影的全部表现时空,都是在还原一个悬念结果而已,非常完美地符合希区柯克的悬念结构。当然,为了世界上那也许是不太可能存在的还不知晓9.11事件,或者至少不知道93航班故事的孤陋寡闻人士,影片一开场还是暗示了即将发生的阴谋。对于已经知晓事件经过的观众来说,这只不过是个过场说明;对于“两眼一抹黑”的同志们而言,这些暗示就充当了悬念开始的作用。事实证明,希胖子的论断固然经典,但也需要结合不同题材灵活运用。《93航班》的叙事结构,充分兼顾了信息灵通和闭塞人士,不论是头脑过分发热猜想家还是一心只求落泪的多愁善感者,都能从本片情节的编排中,体会到紧张的逐渐积累乃至最后爆发。
  除开叙事结构,在情节的编排上,编导也不动声色的保持了浓郁的紧张气氛。虽然影片名为《93航班》,但实际表现那架飞机的场景,最多也就占全片篇幅的50%左右。影片将大量镜头对准了事件发生前和发生时地面各处的零乱场景。这中间主要是美国国家航空管理中心和地区指挥中心的工作情况,以及他们与军方的协调工作。从影片开始,到第一架飞机撞击世贸大厦(93航班也在之后紧接着升空),大概有45分钟的事件是在表现地面控制人员、乘客和机组人员的日常琐事,一切都显得与“劫机”或“灾难”无关。但正是这种看似零乱琐碎的情节安排方式,起到了从另一个侧面烘托悬念的作用;彷佛你明明知道对方就要说出什么结论来,结果他却总是在有意无意地“顾左而言它”,作为被动接受的观众,我们反而会更加期待他说出真相那一刻。
  何况,这些与93航班飞机没有直接关联的故事情节,也并不完全是为了制造悬念,它们还有带给观众更真实的9.11体验的作用。2001年9月11日那天究竟发生了什么?可能大家都有从电视新闻中看到片断,不过那都只是结果而已,无法体现该事件对亲身经历过的人所产生的影响。但是,如果以非常有控制力、情节安排非常符合戏剧理论的方式来展现,观众反而在潜意识里会有排斥感,因为经验告诉我们这种百年难得一遇的突发事件,不可能是如此符合艺术美的规律的。事实上,亲历过9.11事件发生的人都知道,我们当时的反映就是很震惊而不知所措的。我当时也是刚到美国不到一个月,那天对我而言就是从一个“普通的早晨”到一个“难以置信的上午”的印象。
  《93航班》也非常忠实地还原了这种感觉。从大家各自上班、乘客正常登机,到航空管制中心的工作人员发现屏幕上几架飞机的不正常,到那今天看起来仍然冲击力十足的撞击双塔镜头,电影里并没有将这些线索形成系统连贯的印象;对于不熟悉美国机构运作的观众来说,这些片断的描述甚至可能显得比较烦乱无序。然而,这种无序状态恰恰正是那个上午的真实写照。从电影中我们看到各个航空管制中心的人都是手忙脚乱,像迷宫中的小白鼠一样搞不清状况,各机构之间的协调、尤其是民用航空管制与军方之间的信息往来更是一团糟。其中有一个镜头,是军方协调小组负责人多次致电上级:“请求总统批准行动计划。总统在哪里?”看过迈克尔摩尔的《华氏911》和最近的《惊声尖笑4》的观众,都知道军官问题的答案。
  影片叙事的以真实为导向的有意无序,还表现在不突出任何角色。在情节发展过程中,观众倒是能对几个面孔留下印象,但这也仅仅是局限在电影所描述的时空范围内,影片没有交代关于他们的任何背景信息,一切就如同当天的情况一样:你只能知道有些什么人做了什么事,但整个事件中根本没有任何“主心骨”似的人物。从真实的角度来看,甚至可以说电影中也没有任何“英雄”或“坏蛋”或者该谴责的政府首脑等明确有指代意味的角色,一切只是以一种近乎冷漠的镜头捕捉的零乱而真实的历史再现。
  这种表现手法的真实性,打消了我长久以来对该片的疑虑。之前最担心的,就是编导过于多愁善感,凭空营造出什么领袖群伦的英雄或者是附带过强的政治与意识形态的争论信息。那样的电影,对于煽情或者发泄来说是可以说得通,但对于一部5年之后回首+反思的电影来说,会显得过于刻意乃至歪曲整个事件。事件本身是简单的,但一万个人来看,会有一万种感触和一万种反应。与其刻意引导观众的思维走向,不如将思考的权利完全交给观众,这样的态度,方是担当得起5年的等待的。
  电影成就了什么?这样的问题对《93航班》来说是没有意义的。从故事内容和电影技法来说,可以说本片什么都没成就,因为故事本就为人熟知的,技法也是朴实无华的。但是,从态度和勇气来讲,又可以说本片成就了很多。回首悲痛是需要勇气的,但更需要正确的态度。愤怒也好,悲切也好,那都过于情绪化,有什么比静静地看着一个悲剧无可挽回地发生更令人震撼的呢?无言的说明,是对历史最好的注解。
标签: 93航班

保你平安
喜剧

保你平安

拒绝网暴狂飙辟谣

大决战之辽沈战役
战争

大决战之辽沈

辽沈战役经典还原

大决战之淮海战役
历史

大决战之淮海

抗战经典淮海战役

大决战之平津战役
历史

大决战之平津

战斗场面气势恢宏

猪八戒吃西瓜
动画

猪八戒吃西瓜

中国首部剪纸动画

漂亮的女邻居
爱情

漂亮的女邻居

三男子倾心一村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