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网>电影评论

别对着镜头发呆好吗我看《三峡好人》

时间:2007.08.14 来源:M1905 作者:未知
《三峡好人》单从这个名字上讲,很可能会使一些爱好关注艺术(与商业相对)电影的人联想到著名德国戏剧理论家、剧作家和诗人贝托尔特•布莱希特1943年创作的一出寓意剧《四川好人》。

而二者的区别在于,《三峡好人》更注重写实,而《四川好人》偏重于寓意。所谓“四川”不过是个符号,包括剧中的角色。

但是,二者之间也存在着相同点:作品都是在貌似荒诞的情境中展开着对社会问题以及个人生存状况的思考。

贝托尔特•布莱希特主张寓教育于娱乐。他认为观众不应是被动的接受者,而应对反映的现实问题进行思索,用探索的目光观察社会,用批判的态度改变完美的世界。从他的作品来看,他的确体现了寓教于乐的创作理念。而贾樟柯则无论从作品的内容以及表现技巧上,还有许多应该考虑的东西。毕竟,从时间上讲,他也必须承认这部作品有师从贝托尔特•布莱希特的特点,只是还没学透。

我只是看过《四川好人》的剧本,但是感觉却要比观看《三峡好人》精彩的多。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后者的节奏过于缓慢了,似乎希望通过不剪辑或尽量少剪辑的方式还原生活的真实面目,然而这种表现手法其实并不新鲜,国产80年代(文革结束以后)的电影几乎都是这么拍的,(当然对剪辑的看法也有出于对电影成本的考虑)因为那时的电影有个非常沉重的负担,就是要通过对现实生活的反思来体现编导者的思考水平,所以看电影基本上不是去娱乐的,而是去受教育的。于是就有《谁是第三者》、《为什么生我》、《恶梦醒来是早晨》等类似的直白的电影,后来专家呼吁含蓄,大家才在名字上进行了改变。一部展示文革对人性扼杀的电影取名叫《枫》(后被禁映),还有一部同样非常轰动的电影叫《小街》,概括的说,就是用诗一般的名字跟影片内容形成强烈的反差,从而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其中最为有代表性的应该是《巴山夜雨》、《城南旧事》。

那时的电影就是那么拍滴。可是即使现在看也不觉得沉闷,因为其中包含的是当时那个时代的人所集体表现出的一种对社会、生活的感悟,而编导们更不会沉浸在对自我意识的陶醉中,一味展示自己的所谓创作个性,忽略观众的欣赏反应。在成龙和吴宇森的电影之前,你在哪些国产电影的片头见过“×××作品”的字样?即使是中国现代电影的泰斗级导演谢晋,什么时候在自己的电影里特别注明“谢晋作品”了?因为什么?因为那时的电影不是某一个人的,但是现在,即使是《绿帽子》那样的东西,也要加一行字:刘奋斗的第一部电影。

非常可笑,也非常小家子气,因为从骨子里透着一股小人得志的张狂。

这样的导演拍不出什么好东西,因为起始就太把自己的所谓思想太当回事儿----所以,当《三峡好人》跟《黄金甲》上映期相撞后,贾导演就抱怨对方多少有欺行霸市的嫌疑,认为影院几乎全被对方占了----可是他真的没有搞清楚,就是他的这部电影怎么跟人家抢地盘?----我不是说在电影里思考东西不好,可是就不能改改自己对着镜头发愣的习惯吗?
标签: 三峡好人

保你平安
喜剧

保你平安

拒绝网暴狂飙辟谣

大决战之辽沈战役
战争

大决战之辽沈

辽沈战役经典还原

大决战之淮海战役
历史

大决战之淮海

抗战经典淮海战役

大决战之平津战役
历史

大决战之平津

战斗场面气势恢宏

猪八戒吃西瓜
动画

猪八戒吃西瓜

中国首部剪纸动画

漂亮的女邻居
爱情

漂亮的女邻居

三男子倾心一村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