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网>新闻>原创深度策划

故宫网红之路:老师傅b站出道 网店1年赚了10亿

时间:2016.12.19 来源:1905电影网 作者:獠牙牙

《我在故宫修文物》让神秘的文物修复师强势出道


1905电影网专稿   故宫紫禁城在不少人的印象里一直都是既高冷又神秘的存在。这个坐落于北京城中心区域的宫殿建筑群历经过百年沧桑,见证了数朝更迭。金碧辉煌的琉璃瓦和高高的红色宫墙,无时无刻不在彰显着它皇家园林的强大气场。 


不过如今,这位“老艺术家”也已悄然走上了转型之路。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年初于b站(哔哩哔哩视频弹幕网)迅速蹿红,文物修复师变身“男神女神”强势出道,全网千万点击、万条弹幕加持,人气不容小觑;而负责研发故宫周边产品的网店则成名更早,不仅在社交平台拥有大批粉丝,还能凭借花式百出的历史衍生品贡献10亿销售收益。


王津(右)与徒弟亓昊楠(左)

亓昊楠

从高冷咖到人气网红,故宫可谓将“互联网+”思维玩得666,这也让我们对转型背后的那些事儿产生了好奇。于是借《我在故宫修文物》大电影上映的机会,1905电影网与“故宫男神”王津屈峰进行了独家对话,并对“故宫淘宝”这家神奇的网店进行了一番“八卦”。


千万点击、万条弹幕 修复师变男神女神b站出道


12月16日,《我在故宫修文物》大电影在内地院线上映,而这已经不是它第一次出现在公众视野当中。2016年初,三集版《我在故宫修文物》于央视纪录频道首播,随后登陆b站。


没想到在这个年轻网友聚集的地方,一部全无“流量担当”的纪录片却迅速蹿红,刷出了惊人的存在感,让修复师这个原本藏身在故宫高墙之下,鲜少为人关注的职业通过网络平台成功“出道”,圈粉无数。


影片展现了故宫文物修复师鲜为人知的修复手艺


截至目前,《我在故宫修文物》全网点击超千万,仅b站单一平台就已收获超过200万次的点击和6万条弹幕。点开播放页面,屏幕上密密麻麻都是网友给修复师发出的弹幕表白及N刷纪录片的“打卡”记录。


钟表组修复师王津是《我在故宫修文物》粉丝心中的绝对“ACE”。凭借温文尔雅的气质以及精湛的文物修复手艺,这位55岁的老师傅被网友们送上了“故宫郑少秋”、“故宫男神”的名号。尽管是文物修复界的“第一网红”,但王津师傅起初对自己的超高人气并没有明确的感知。身为一个“60后”,他坦言“最开始都不知道b站是什么”:“我是通过小亓(徒弟亓昊楠)告诉我的。(b站)好像年轻人多,像我的侄女儿啊她们可能知道,包括网上(对我们的)评论什么的。”


王津(右)师傅在B站人气爆棚,左为导演萧寒


成为“网红”之后,修复师们的日常生活倒是依然如故。“我们在工作当中一点儿感觉都没有,不至我一个人(这样觉得),同事们每天也还是跟原来一样,没有什么坐不住了或者是受到影响这些。


还真是没有。”王津师傅告诉我们。当然,走出故宫外,他们也曾多次被热情的粉丝认出。王津师傅在坐公交车、飞机和国外旅行期间都有过被迷弟迷妹们围住求合影的经历,屈峰师傅第一次偶遇粉丝则是在医院里:“我去医院看感冒,有一个人跟我说,‘我看过你们的片演得不错’,我说对不起我们那不是演的,我们就是那样(工作),这个事儿让我觉得挺逗的。”


影片上映后大受欢迎


而对于故宫博物院和文物修复这项工作来说,《我在故宫修文物》的成功则有着更加深远的影响和意义。王津师傅向我们透露,通过这部片子,了解并对故宫幕后修复工作真正感兴趣的人越来越多:“今年报考故宫的可能有一万几千人吧,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比较喜欢这个文物修复。故宫是全院招聘的,但是通过看一些网络留言上写的,他们是看完片子以后感兴趣(报考的)故宫”。


屈峰师傅认为,这种影响或是关心,给予了他们以及他们从事的文物修复工作一种“精神力量”。在跟随《我在故宫修文物》到各地宣传路演的过程中,很多年轻人都向他们表达了愿意投入到这项工作中来的心情,这让屈峰师傅感到非常欣慰。


“微服”行李牌“冷宫”冰箱……故宫网店凭脑洞赚10亿


《我在故宫修文物》登陆b站、进军大银幕大获成功,修复师从幕后走向台前,成为男神、女神人气大涨,不过,他们并非故宫走出的第一位“网红”。作为远近闻名的历史文化景区,制作、贩售衍生品原本是一件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但相比其他名胜古迹,故宫博物院选择了另辟蹊径,在单纯实体店经营之外,于2010年同步上线了一家名为“故宫淘宝”官方网店。“故宫淘宝”由北京故宫文化服务中心开设,销售产品的种类与景区内商店基本一致,希望能够借助互联网电子商务的新模式,更好的传播故宫的历史文化。


故宫在10年上线了一家官方网店


不过在店铺最初运营的两三年时间里,由于产品更新速度不够快,创意设计不够独特新颖,加之没能摸准营销“套路”,这些周边一直没能引起市场的广泛关注。直到2013年,改编运营思维的“故宫淘宝”一鸣惊人。从明清大臣顶戴花翎“同款”头戴式小红雨伞,到写着“如朕亲临”、“奉旨旅行”口谕的酷炫行李牌,再加上印有“冷宫”两个大字的电冰箱……一大堆奇怪又蠢萌的衍生品让网友们一边连连大呼“故宫不要闹”,一边控制不住的要剁手买买买。


从那时起,“故宫淘宝”微博转发量开始激增,单条平均都在千条以上,网店关注人数也达到了几十万。据报道,截至2015年12月,故宫博物院已经共计研发出8683种文创衍生产品,包括服饰、陶器、瓷器、书画等多个系列,故宫淘宝曾创下单日成交1.6万笔的业绩,当年营业额更是超过了10亿元。随着故宫网店的脑洞越开越大,走势越来越清奇,单纯研发文创产品已经无法满足他们的创作欲望。“故宫淘宝”开始投入更多精力来经营和维护自己的新媒体平台。


于是乎,几朝皇帝老臣,无论当年如何位高权重、庄严肃穆,如今都要成为送给网友们的表情包。歪头卖萌的雍正、扶额郁闷的崇祯以及被封为“all buy锦鲤”(all buy=买买买)的鳌拜等都是这样应运而生的。有心的是,除了单纯的逗趣搞笑,“故宫淘宝”也经常会以网文体的形式,给粉丝们写下一篇篇短小精炼的历史科普读物,在微信、微博平台均能收获超高点击量。比如文章“朕想静静”,讲述了崇祯皇帝“悲伤逆流成河”的一生,单篇阅读量133万,而为乾隆皇帝“辟谣”审美不佳的长微博,点击量也在72万次以上。


故宫转型“网红”背后:尊重工匠精神 传承历史文化


在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中,被粉丝们亲切称为“哲学家”的屈峰师傅曾经说过:“很多人都认为文物修复工作者是因为把文物修好了,所以有价值,其实不见得是这么一个简单的方面。文物是死的要文物干什么?文物的目的就是为了要让它传播文化。”


师傅们曾多次解释修复文物的意义所在


在我们与几位修复师的对话中,他们都不止一次提到,之所以愿意积极配合《我在故宫修文物》的拍摄和宣传,就是希望把在故宫深处积淀了好几代人的一段有关“工匠”历史讲给更多人听,同时也期待着自己的工作被搬上银幕,为更多人所知后,能够在整个社会当中引起对文物修复事业的足够关注。


“我们就是做了正常的工作,不能觉得自己是“男神”就怎么着了。大家喜欢你是你的幸运,,还是依旧踏踏实实做自己的事情;我最想要大家了解的,还是文物修复不仅仅只是一项技术活。真正做一个好的修复师,是一种文化传承的使命,技术只是其中最浅的那个层面。”屈峰师傅坦言。


做一个好修复师,是一种文化传承的使命


对于“故宫淘宝”这个平台来说也是同样。转型,不过是一种面向市场的必然选择。而无论走高冷路线还是蠢萌范儿,故宫百年传承下来的厚重文化,以及朝代更迭中的无数故事和人物都不应被生活在当代的我们遗忘或舍弃。


身为“网红”需要做的,便是继续用这样一颗开放、包容的心将传统的文化赋予更多现代化的语言和特征,以更容易被接受的形式,带到更多年轻人的面前。


配图/杨楠 文/獠牙牙

深海危机
剧情

深海危机

屈菁菁变飒爽女警

大决战之辽沈战役
战争

大决战之辽沈

辽沈战役经典还原

铁道英雄
动作

铁道英雄

再现壮怀燃情岁月

大决战之淮海战役
历史

大决战之淮海

抗战经典淮海战役

免费
剧情

免费

当代青年创业故事

小日子
爱情

小日子

不打不识欢乐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