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的琴》

小人物的真情故事,用爱与梦想铸造的钢琴,无悬念击中观众泪点。而对于导演张猛自身来说,电影充满了他对东北老工业区那块土壤的怀旧与热爱。这是一部关于变迁、关于记忆的电影。这也是一部深刻而浓烈散发着爱与热的电影。这种热情传递出的感动,被拆分成了妙语连珠的幽默对白、朋友间弥足珍贵的情谊、父爱如山的伟大,还有缱绻缠绵的爱情。网友们都深情投入到这部小成本文艺片中,赞叹《钢的琴》竟是如此惊艳!

观影评分:88分

现场点评

观影团点评

  • 小人物的大梦想,废钢厂的六人行,笑中有泪地告诉我们,活出真性情,守住梦想!——child_fun


    用亲情的故事来折射东北老工业基地人民的心理状态。无论是前苏联的音乐,略夸张的台词,还是幽默的东北腔,都让人欢喜!小电影,大感动。——547669341he


    如此小成本的电影,如此让人感动。——sunny1985hear


    一群看似不靠谱的人,用真心实践着靠谱的浪漫故事!——ppaidianying


    有泪有笑,有苦有爱,不论贫贱,有理想就值得尊敬,人是需要点精神的,很受感染,希望有更多这样的精彩电影涌现!——fly8285


    一部笑中透着辛酸的电影!——liulisha


影片亮点

《钢的琴》中的音乐绝对堪称经典,结合得相当完美。落魄的工人却弹着钢琴、拉着手风琴、唱着俄文歌曲,如此充满艺术气息,让人感到如此格格不入,这种反差,从而又形成巨大的冲击力。

演员表现

王千源饰演的陈桂林积极乐观,为了留住女儿的抚养权,他召集众工友在废弃的厂房里用废弃钢材铸造钢琴。片中,王千源不动声色、略带黑色幽默性质的表演十分精彩。

观影调查

影片概况

片名:钢的琴
导演:张猛
主演:王千源 秦海璐
上映日期:2011年7月15日
时长:107分钟
剧情梗概:钢厂下岗工人为了女儿的音乐梦想,通过身边朋友的帮助用钢铁为女儿打造钢琴的故事,展露一段感人至深的亲情和友情。

观影团介绍

电影网观影团

电影网观影团在每部影片上映前或上映的第一时间邀请部分网友、资深影评问、业内专家观看影片,并对影片做出中肯的评价和评分,为广大观众观影提供快速有效的指南。

合作影城

金逸国际电影城北京中关村店

座落于北京市中关村大街19号新中关购物中心B1层,北京金逸国际电影城于2006年12月8日开业。电影城有七个豪华放映厅,868个座位,巧妙地引进了观影DIY的概念……

精彩影评

  • 朴实的人物,真实的情感

    我们每个人都很渺小,可以改变的事物真的太少太少。改变不了历史的脚步,改变不了时代的方向,但总有一些东西,用心去做,改变还是会发生,奇迹还是会出现。钢的琴的诞生就不得不称之为一个奇迹,这是一个父亲用最朴实的真情与努力创造的,为之付出辛劳汗水的每一个人,都是伟大的。[全文]


  • 追忆触动心灵的时代变迁

    《钢的琴》并没有采用悲情的方式去描述故事,而是用诙谐的手法去诠释,按照电影中这位爸爸的说法就是“忽悠啊”,而在欢笑的背后却更让人感到父爱的伟大。父爱的掩盖下,还有令人“羡慕嫉妒恨”的纯粹友情,“为朋友两肋插刀”这句话你能在《钢的琴》中看得真真切切。每个人都没有获得任何回报,却义无反顾地铸造着钢琴,而且是如此认真,那个年代的纯粹感情足以让你回味良久。全片都充满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理想主义精神,交织着亲情、友情和爱情。他们铸造出来的其实并非“钢琴”,而是信念与坚持。底层小人物的充满戏剧性的故事,也让人看到梦想照进现实的希望。[全文]


  • 钢的琴弹奏出不一样的篇章

    《钢的琴》里面的所有人物都是耿直、仗义、好干仗的火爆脾气,导演将东北人直率火爆的性格很客观的反应到了影片当中,所以听着东北话,看着钢的琴,一点儿也不觉得别扭。这是张猛导演下了功夫,也是其他导演没有注意到或是认为不重要的细节。[全文]


媒体观点

东莞时报:钢是这样弹着琴


  表演:让所有人的戏融为一体 王千源、秦海璐等人有上佳的表现,所有人物的戏都融为一体,就连扮演王千源妻子的韩国人张英都没有让人觉得出戏,实在难得。值得一提的是导演为了在电影中营造舞台的感觉,需要摄影机不动,而熟悉舞台的演员在上面调动,因此演员全部都是戏剧学院的,这在某种程度上也保证了影片表演的统一。
  音乐:把一个时代呈现给观众 影片的配乐绝对是《钢的琴》最大的亮点。影片开始的音乐为整部电影定下了调子,影片中充斥着俄罗斯摇滚,熟悉的苏联音乐比如《喀秋莎》、《三套车》,还有徐小凤的歌曲,甚至超级玛丽的游戏音乐也做了重要的串场。用出品方的话说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把一个时代呈现给观众。   
  幽默:将煽情变得不悲不怨 这不是普通意义上的表现父女感情的片,也不是煽情的对钢铁时代的挽歌,而是保持着积极向上,夹杂着幽默,带点荒诞色彩的普通人写照的现实主义题材。整部戏里描写起父女情、朋友情均不煽情,反而处处展现东北人的幽默。不少地方惹得全场观众哈哈大笑,而这种幽默是不动声色的。


京华时报:钢的琴热的心


  《钢的琴》结尾,在钢铁厂内,天车吊着一架钢制的三角琴从天而降。也许,包括观众、电影制作者在内的每个人都得到了他们所要找寻的。父亲赢得了女儿的心,女人得到了男人严肃、负责的爱。他们中的每个人都为打造一架钢琴这个目标而努力着,钢琴是一种信仰,对抗世俗无聊生活,对抗贫瘠荒凉内心。

  《钢的琴》这样的故事,其实很容易飞起来。按一般人的思维,砸锅卖铁、卖血,买台二手钢琴不难,就片中这几个弟兄姐妹,凑个钱,每人掏几百元给侄女买台二手琴不难吧?造琴太难。

  电影能让观众忽略种种世俗的计算,让观众接受没有困难却要创造困难来造琴这件事,还有两个重要原因:第一,编剧、导演张猛拥有非常好的技术,他构架了一个吸引人的故事,而且对视听语言的掌握相当纯熟。第二,我们总是想超越平凡的生活,《钢的琴》就是一场超越平凡生活的旅行,它带给观众巨大的安慰。小人物和时代影像叠加,市井气与高贵灵魂融合,具有永恒光芒的知识、悲悯、情感均投影在一格格胶片之上,让人难忘。

华西都市报:小成本的最高境界


  《钢的琴》,由张猛执导,王千源和秦海璐主演,被誉为2011年度口碑第一片。该片在经历了国内外40个电影节的洗礼以及改名删减风波后终于在15日公映,虽然是没有大牌导演和大牌明星的小成本电影,但却仍然得到观众叫好,“每一个镜头都像一幅油画,每个桥段都像一部电影。”如果你看完一部你没有抱任何希望的电影后却让你觉得物有所值,也算是一种幸事。毕竟,这比你抱着很大的希望去看一部很滥的片子感觉要好很多。

  幽默的台词、并不复杂却饱含情义的故事、生活在我们身边的那些小人物……它可以是喜剧片,因为略带夸张的剧情和搞笑台词都能让人从头笑到尾;当然它也可以是部文艺片,那跳出现实的理想拍摄手法以及笑过之后心里留下的感受。就是这部文艺得不能再文艺的小成本电影,《钢的琴》却成就了三个人,一个是导演张猛,他让我们看到了超现实主义而又充满文艺范气息的电影,上海国际电影节电影频道传媒大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是对他最好的肯定;一个是王千源,他在东京国际电影节上拿了A级影帝;一个是秦海璐,拿了上海电影节的影后。

影评人/名人观点

影评人:麻绳

《钢的琴》让我想起了一些优秀的东欧电影,如捷克的《柯利亚》、前南斯拉夫的《爸爸出差时》、《我与铁托》等,都是用一个温情的故事来折射社会巨变之下心理动荡,而且片中大量运用前苏联和俄罗斯各个时期的流行歌曲作为配乐和有源音乐,更是突出了这种语境。《钢的琴》体现出一种通俗而不媚俗的智慧。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影片的两位主演,王千源和秦海璐,都表现出人物所应有的极精准的生活状态。


影评人:满囤儿

影片在某些特定段落中,利用了一些夸张的喧闹的手法,营造了一种理想化和魔幻化的效果,完全具备了商业片该有的视听效果。比如王千源和秦海璐的一段飘雪演出、众人打造钢琴时的快速剪辑、大功告成时的热舞庆功,都是极具视听感染力的拍摄手法。丰富多变的拍摄技法配上的却是极其简陋的场景、服装、道具、化妆,这种于贫穷生活中对精神层面的追求立刻带出更为辛酸的悲喜感。在这种强烈的反差画面中,我们既看到了一种让自己发笑的趣味,又看到了一种让自己感动的顽强的生命力。所谓“让人笑着哭”的力量,便源于此。


影评人:木卫二

《钢的琴》没有粉饰、虚假、夸大或者臆造,一些在厂区从小长大的朋友,他们会惊觉里头人物仿佛脱胎于自己的生活环境,这就是生活体验的魅力。当张猛选择了与生活直接对话,把自己最熟悉的那些人物和那套生活模式加以表现出来,这就仿佛给影片安装了牢固的钢结构。反观其他现实主义题材的中国电影,多是凭空想象,自行搭建的空中楼阁。那跟个人的真实体验没任何联系,他们要抢占的无非是道德的制高点。因此,《钢的琴》的突出优势不在于卖点或者主创班底之类,它就胜在质感上,结结实实,沉实厚重。


影评人:taoxinxu释凡

观《钢的琴》则被逗得捧腹,事实证明后者更易被咱接受。这种小人物为尊严而战的平民励志,各种诙谐幽默有着对现实嘲讽,还穿插了亲情、爱情、友情,讨巧透出盎然生机。


策划/制作:李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