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靓汤感动观众 《我的名字叫可汗》获84分
2010.11.30
来源:1905电影网
电影网讯(图/韩华伟 文/第五铁峰)《我的名字叫可汗》作为近年来唯一被引进的印度电影,虽然在前有《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上)》,后有华语贺岁大片的夹击下上映,但依旧吸引了很多内地观众的兴趣。11月30日晚,电影网观影团在北京星美影城世界城店观看了该片,很多观众被沙鲁克·汗扮演的男主角的单纯与执著所感动,最终该片获得了84分的综合评分。
沙鲁克·汗扮演的这位男主角,是一位生活在美国的印度裔穆斯林,本以为已经遵照母亲的遗愿过上幸福的生活,却在美国经历了“911事件”之后,因为他的信仰所带来的麻烦,让他经历了一系列沉痛的打击。而此时他只有一个愿望,那就是想尽一切办法去见到美国总统并当面告诉他:“我的名字叫可汗,我不是恐怖分子”。
影片旗帜鲜明的表达了对于穆斯林在“911事件”之后,遭受到的歧视和不公平待遇的愤慨,很多情节的设置讽刺了美国政府以及主流社会在反恐问题上的简单粗暴,从而对一般穆斯林民众所造成的伤害,以及这种日益强化的种族和宗教歧视对于美国社会造成的撕裂和分化。
看似有些离奇的故事、过分戏剧化的情节,以及演员略显夸张的表演,这些元素都让整部影片带有非常明显的印度电影特征,也正因为如此,看印度电影往往会给观众来十分饱满的情绪体验,人们总是喜欢用“嘻嘻哈哈,哭哭啼啼”来形容观看印度电影时候的感受,而这些感受在看《我的名字叫可汗》的时候都会有充分的体会。一位电影网网友在观后的感受中写道:“影片让人前所未有头的感动”,而另外一位网友则写道:“可汗单纯的爱情和执着深深地打动了我”。
沙鲁克·汗扮演的可汗是一个患有“艾森伯格综合症”的患者,它是自闭症的一种。他的症状表现在无法与外界环境产生有效的沟通,却拥有超人的记忆能力,对很多东西过目不忘,他惧怕看到黄色的物体以及听到刺耳的声音,这些外界的刺激都会让他瞬间失去自我控制能力。而这些行为表现看在正常人眼里,他却成了一个拥有善良、单纯和执着等美好品质的人,最终俘获了女主角的芳心。
这样的人物设定非常讨巧。首先,这么做很容易博得观众的同情心,所以看完电影后在女观众心目中,可汗成了一个大众情人似的人物。这样的人物在既往的影视作品中也非常常见,前有达斯汀·霍夫曼的“雨人”,后有休·丹西的“亚当”,近还有文章的“大福”都是患有自闭症的角色。影片后半段可汗为了完成对妻子的约定,历经重重困难也要面见美国总统的举动,让很多观众看到了汤姆·汉克斯“阿甘”的执著,一位网友留言写道:“这是印度版的阿甘”;其次,这为观众提供了一个从非主流的视角审视普罗大众,换一个角度去思考和检视自身行为的机会。可汗既是生活在美国的少数族裔,伊斯兰教信仰也不是美国社会的主流宗教信仰,同时他还是个自闭症患者,这些都让他成为了非主流中的非主流。
男主角沙鲁克·汗在影片中也贡献出了不俗的演技,以印度电影中相对少见的不过分矫饰和用力的表演方式,将这样一个自闭症患者演的入木三分。这位有着“印度阿汤哥”美称的男演员,在影片中也完全放弃了个人形象,很多时候以几乎完全不修边幅的形象出现在银幕上,甚至还有很多脸部的特写 镜头,这与中国观众熟悉的那个英气逼人的“阿育王”的形象反差很大。
网友一句话点评:
一部充满温情、幽默和思考的电影,最终人们在泪水和笑声中找到了前进的方向。
影片让人前所未有的感动,是一部好片子。
欢快的背景音乐,故事很好,印度版的阿甘。
可汗的爱情和执著打动了我。
电影网讯(图/韩华伟 文/第五铁峰)《我的名字叫可汗》作为近年来唯一被引进的印度电影,虽然在前有《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上) 》,后有华语贺岁大片的夹击下上映,但依旧吸引了很多内地观众的兴趣。11月30日晚,电影网观影团在北京星美影城世界城店观看了该片,很多观众被沙鲁克·汗扮演的男主角的单纯与执著所感动,最终该片获得了84分的综合评分。
影片旗帜鲜明的表达了对于穆斯林在“911事件”之后,遭受到的歧视和不公平待遇的愤慨,很多情节的设置讽刺了美国政府以及主流社会在反恐问题上的简单粗暴,从而对一般穆斯林民众所造成的伤害,以及这种日益强化的种族和宗教歧视对于美国社会造成的撕裂和分化。
看似有些离奇的故事、过分戏剧化的情节,以及演员略显夸张的表演,这些元素都让整部影片带有非常明显的印度电影特征,也正因为如此,看印度电影往往会给观众来十分饱满的情绪体验,人们总是喜欢用“嘻嘻哈哈,哭哭啼啼”来形容观看印度电影时候的感受,而这些感受在看《我的名字叫可汗》的时候都会有充分的体会。一位电影网网友在观后的感受中写道:“影片让人前所未有头的感动”,而另外一位网友则写道:“可汗单纯的爱情和执着深深地打动了我”。
沙鲁克·汗扮演的可汗是一个患有“艾森伯格综合症”的患者,它是自闭症的一种。他的症状表现在无法与外界环境产生有效的沟通,却拥有超人的记忆能力,对很多东西过目不忘,他惧怕看到黄色的物体以及听到刺耳的声音,这些外界的刺激都会让他瞬间失去自我控制能力。而这些行为表现看在正常人眼里,他却成了一个拥有善良、单纯和执着等美好品质的人,最终俘获了女主角的芳心。
这样的人物设定非常讨巧。首先,这么做很容易博得观众的同情心,所以看完电影后在女观众心目中,可汗成了一个大众情人似的人物。这样的人物在既往的影视作品中也非常常见,前有达斯汀·霍夫曼的“雨人”,后有休·丹西的“亚当”,近还有文章的“大福”都是患有自闭症的角色。影片后半段可汗为了完成对妻子的约定,历经重重困难也要面见美国总统的举动,让很多观众看到了汤姆·汉克斯“阿甘”的执著,一位网友留言写道:“这是印度版的阿甘”;其次,这为观众提供了一个从非主流的视角审视普罗大众,换一个角度去思考和检视自身行为的机会。可汗既是生活在美国的少数族裔,伊斯兰教信仰也不是美国社会的主流宗教信仰,同时他还是个自闭症患者,这些都让他成为了非主流中的非主流。
男主角沙鲁克·汗在影片中也贡献出了不俗的演技,以印度电影中相对少见的不过分矫饰和用力的表演方式,将这样一个自闭症患者演的入木三分。这位有着“印度阿汤哥”美称的男演员,在影片中也完全放弃了个人形象,很多时候以几乎完全不修边幅的形象出现在银幕上,甚至还有很多脸部的特写 镜头,这与中国观众熟悉的那个英气逼人的“阿育王”的形象反差很大。
网友一句话点评:
一部充满温情、幽默和思考的电影,最终人们在泪水和笑声中找到了前进的方向。
影片让人前所未有的感动,是一部好片子。
欢快的背景音乐,故事很好,印度版的阿甘。
可汗的爱情和执著打动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