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网>新闻>电影资讯

所谓“纯爱”:从《情书》探秘纯爱电影的背后

二花 2013.10.14 来源:1905电影网


纯爱电影
电影网专稿 “纯爱”一词或许由“耽美”转换而来,在日本文学史上的“耽美派”把“唯美、感官美、艺术美”作为“艺术至上”的目标,对早年的纯爱电影有着巨大的影响作用。“纯爱”与其内核是相通的,都会追求不同形式的“美”。无论在日本的文学还是影视剧上,有关“纯爱”题材的作品不在少数,并且形成一种气候,一种属于日本本土特有的艺术形式。

或许在日本人眼中,“美”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天生的凄凉感,对四季变化尤为敏感的日本人,春天一瞬的樱花、夏季绚烂的花火、深秋飘红的枫叶、寒冬初降的瑞雪,都会在日本人的内心深处产生一丝忧愁与悲悯的情怀,而恰恰在这种转瞬间的一蹙中暗含着“美”的影子日本人就将其捕获了。同样在纯爱电影中,往往美好的事物也都是短暂但却令人铭记的。
    正如有人说:“纯爱电影具有所有被称之为俗套片的‘死穴罩门’,但正因为它‘傻’到了一定的级别,才会‘纯’的令人感动。”在即将召开的东京电影节上,也有像《纯净脆弱的心》《向阳处的她》等纯爱电影亮相,小编则为您探秘日本纯爱电影的背后,为您解读“所谓纯爱”。



博子对藤井树是一段难以言喻的爱
 

《情书》看纯爱电影的背后
    岩井俊二在1995年拍摄的《情书》成为后人影迷心中纯爱片的代表作。其中有这样的一个场景,博子来到藤井树的故乡。她对着公路上茫茫白雪说:“我想就是这里,第一封信寄到的地方”。博子不愿见女藤井树,因为直面藤井树也就等于让她直面现实,而现实是她的藤井树,死了。而片中博子面对死去的藤井树所埋葬的八岳山大喊:“你还好吗?”赚取了无数人的眼泪。
    《情书》给了无数人梦幻般美好的幻想,让大家有了“做梦”的自由。纯爱电影的主题人群是青少年群体,尤其是青春期的女孩。她们大多有着比男孩更细敏的恋爱神经末梢以及天然呆萌的“白日梦想家”属性。这种内心深处隐隐萌发的恋爱情愫被移植到大银幕,通过直观的视觉与想象呈现出来,便让泪腺一发不可收拾。纯爱电影的便具备了下面所提列的属性。



《情书》中的初恋是极其单纯美好

→ 青涩,是你我的初恋
    初恋是滋长在青葱岁月中的朦胧情感,像一团紫色雾气氤氲在那些寻常午后的涌动。洁白整齐的校服、男孩傻乎乎的表达、女孩轻舞飞扬的裙角,不知是男孩不懂你的心,还是女孩沉默般只想站在身后默默观望,一场本该美好的感情就此夭折。直到多年后暮然回首才发现,那个男孩低头的侧颜永远横亘在心间,但却物是人非。
    可以说纯爱题材的电影大部分都围绕初恋或者以初恋为类似的感情经历。初恋可以有着完美的结局,也可以是一次未完成的单恋,曾经许下的海誓山盟在时间的冲刷后变得体无完肤,你有了完美的妻子作伴,而我亦是当年那个痴傻的女孩;同样初恋也可以是一次伤痛欲绝的悲恋,劈腿、绝症、无来由的从你生活中消失,只剩下自己在黄昏下拉长的身影望向路的远方却只能默默流泪。
    纯爱电影最核心的东西是“情”,是导演、编剧、演员用不同的方式演绎不同的情感,而这些情感的结局无非是喜或悲,但从这些初恋的小事中我们都获得了成长,获得了一段你愿意铭记或者忘记的记忆。
嗨,你看那唯美麦田


《莉莉周》中青翠麦田与少年惹人怜悯

→ 嗨,你看那唯美麦田
    岩井俊二的《关于莉莉周的一切》开场便是一段在广袤绿油油麦田里的戏,白衣少年在麦田里低头沉吟,背景音乐略显哀伤,也难怪总被人称这段“明媚而忧伤”的场景美得让人心疼。同样《情书》中柏原崇拿着书本侧靠窗棂,当窗帘飘动而过的时候,抬头那浅浅的一瞥成为无数人心中永恒的定格。纯爱电影的画面总是唯美的,似乎只有在唯美的镜头下才能衬托出爱情的纯粹。



《秒速5厘米》全片色彩明媚、美到窒息

金黄的油菜花田、缤纷的樱花树下、潺潺细语的河流旁、纷至沓来的飞雪......这些都是纯爱电影中常用的场景地。樱花树下适合亲吻、滂沱大雨适合分手,或许人类的情感有了大自然风花雨雪的助力会变的格外强烈。在新海诚《秒速5厘米》中,贵树与明理二人站在樱花树下,樱花以每秒五厘米的速度降落,也成就了那一句动人的台词:“我该用什么样的速度去生活,才能与你重逢?”
    纯爱电影之所以能成为一大气候的电影,正因为有了与其他电影相区别的要素,而唯美的场景成为纯爱电影最显而易见的特点。或许人类都有具备善于发现、感受美的能力,由此牵动着我们敏锐的情感神经。
慢,再慢一点 伤,再伤一些


《世界中心呼唤爱》亚纪的悲伤让人为之落泪

→ 慢,再慢一点 伤,再伤一些

    工业革命带动城市化、全球化的急速发展,人们越来越享受这样一个快节奏的生活。一旦有人拉扯着你让你放慢脚步你会显得极不自在,但纯爱电影是靠情节致胜,然而这样的恋爱感情是无法在速食两口麦当劳中产生并发酵的。纯爱电影要得就是一个“慢”,要得是一种酝酿。
    依然是《情书》,重感冒的藤井树在迷糊中见到医院窗边的一轮光晕。医生护士推着床上奄奄一息的病人从她身边跑过时,时间缓慢了下来,病人的脸与患病的父亲重叠在一起,藤井树内心莫名的悲伤、快乐被勾连在一起。
    或者说,纯爱电影与动作片之流完全就身处于两个尽头,纯爱电影只需要你静静的坐下来泡上一杯香茗,窝在沙发里细细感受片中男女主角的爱情发展,跟随他们一起笑一起流泪即可,感动与否用心体会足矣。



三名少年的青春年华越发令人怀念

“哀伤”是一种很奇妙的人类感觉。它有时候会让人失去理智,有时又是奋发人向上的积极正能量。而在纯爱电影中,哀伤是一种催化剂,能够催动情节的更替、内涵的升华,同样也成为大部分纯爱电影的基调。有人说:“我们之所以看纯爱电影会哀伤,是源于我们对手上的事物过分的看重,始终怀揣着既担心,又欲罢不能的复杂感情,像早春的雾气般萦绕着,挥不去。”
    其实,我们哀伤的不仅仅是片中男女二人未能走到尽头,不仅仅是那份街头错过爱情和街角的祝福,我们同样哀伤在多年后回头再看曾经走过的路、度过的年华、带走的时间,因为我们常常会恐惧,恐惧一切未知的东西,因为它不知道要把我们带向何处。
那些熟悉的纯爱映像与面容


《情书》是影迷心中纯爱电影的代表作
 

那些熟悉的纯爱映像与面容
岩井俊二:《情书》、《花与爱丽丝》

    至今为止,岩井俊二一直是日本导演中并不入主流的一位,但却是所有文青心中最熟悉但却最至高无上的一位。提到岩井俊二总是会把他与安妮宝贝、村上春树相提并论,并附着“小资”一词的标签。至少,在那个年代,他们三个人都是标新立异的,并抱有不同韵味的情怀。
    岩井俊二并不是专拍纯爱电影,他更多的反映着青春的迷茫与隐忍,爱情的欢喜与无奈。但岩井最受大家欢迎确是清一色的纯爱电影,如《情书》、《四月物语》、《花与爱丽丝》等。在岩井俊二的超8mm镜头下,一起变得不寻常起来,他会把美与残酷统统摆在我们面前,用他自己的电影语言来渲染,我们可以称之为“岩井美学。”



《花与爱丽丝》三名青春男女的爱恋纠葛

年少的感情,岩井总是能慢慢地捕捉与体会,小心翼翼的把它们包裹起来,再一点一点的倾斜出来,一点一点的释放内心的情感。虽不动声色却让我们欲罢不能。
下一页 行定勋:《在世界中心呼唤爱》


87亿日元的票房可见影响力之大

行定勋:《在世界中心呼唤爱》、《春之雪》《尘封笔记本》
    很多人说行定勋是岩井的接班人,做久了岩井的副导演,当自己执上导筒的时候还是会有岩井的影子在里面。《在世界心中呼唤爱》便是之一。2004年,原著小说在日本超越了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销售量,一度成为热门话题。而电影版同样也横扫票房,成为04年日本本土电影的票房冠军,高达87亿日元。
    行定勋的电影手法与岩井相似也有不同之处。如果说《情书》的悲伤像雾气弥漫,那么《在世界中心呼唤爱》的悲伤就是暴雨倾盆。同样,改编三岛由纪夫长篇小说《丰饶之海》首卷的《春之雪》让行定勋离纯爱导演更进一步。清显的爱欲中伴随着毁灭,而行定勋也恰恰好抓住了原著的精髓。



淡雅的感情在《秒速5厘米》中被渲染到极致

新海诚:《云之彼端,约定的地方》、《秒速5厘米》
    新海诚常常被看做是“新宫崎骏”,因为他本身就酷爱《天空之城》。而自己对这个评价深感惶恐,觉得是“过高评价”。然而仔细比较一下两者,其风格以及立意还是有很大的不同。
    《秒速5厘米》从头至尾渲染着唯美的气氛,道路拐角的樱花瓣、黄昏中的天际线,有人说看完这部动画用“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来形容是最好不过的了。在新海诚的眼中,恋爱的感觉就是淡淡的哀伤,青涩难忘。在动画CG的配合下,明晃晃的色彩、诗意的境界,这些属于新海诚的标签是他极力想告诉大家的真实情感。
下一页 土井裕泰:《泪光闪闪》、《花水木》


《泪光闪闪》中感情深厚的兄妹

土井裕泰《泪光闪闪》《花水木》
    他是拍日剧出身的,《青鸟》、《太阳的季节》、《魔女的条件》是他的招牌。这些纯爱类的日剧已然让土井跻身于纯爱导演之列,让他拍起电影来同样是游刃有余。《大约在雨季》获得当年票房年度季军引起的空前反响也足以证明土井功力不浅。
    《泪光闪闪》是妻夫木聪长泽雅美共演的作品,兄妹之间的感情亦能打动人心。暧昧的情愫、欲言又止的情话、妹妹离开之后哥哥簌簌的落泪揪动了观众的心。到后来哥哥的突然离去,看时觉得不尽人意,但过一阵子发现却是回味无穷。而《花水木》则探讨了两个不同的人生能否走在一起的命题,生田斗真新垣结衣,一位是渔夫、一位是考上大学的学生,两条不同命运的人相遇却又离开,有时感叹是上苍的捉弄,有时也会承认这份无奈。
    土井总能看透我们内心中不愿道出口的那一份真挚感情,而他把这份感情提炼出来摆给我们看,用梦幻的方式让我们沉迷、让我们无法自拔。
下一页 三浦春马、新垣结衣:《恋空》


《恋空》的成功让导演再次看到纯爱电影的价值

三浦春马、新垣结衣、冈田将生上野树里《恋空》《前路漫漫》
    早年的像山口百惠竹内结子等一派玉女形象的影人渐渐退出了人们的视线,俊男靓女的新人们义无反顾的接下传递棒。纯爱电影的主角不可能是去菜市场讨价还价、邻里唠家常的主妇们,也不会是杂货铺吆喝卖冰棍的老大爷,只有青春的少男少女才有“资格”去享受纯爱,享受“十七岁那年的雨季”。
    这几年,日本的银幕上也涌现了众多这样的演员,三浦春马、长泽雅美、新垣结衣、上野树里等算是红起来较早的一批,紧接着像冈田将生、北乃纪伊沟端淳平荣仓奈奈等新晋演员走进人们视野并逐渐被人们所熟知、接受。而他们大部分都是演青春纯爱类电影走红,如《恋空》的大热、《前路漫漫》悠然、《红线》的畸恋、《生命最后一个月的新娘》的凄美等等。



《前路漫漫》走向不同未来的二人

这些人撑起了日本青春电影的一片天,这些人在银幕上可以有很多形容词,但在专属的纯爱国度里,他们献上了远离浮华的气质。


密密麻麻的文字写满了寄思

纯爱电影少了这些可不行
    人们往往会对“物”产生一种依恋,它不同于人类这个情感动物,它死气沉沉、冷冰冰地存在于我们的周遭。正因为我们的生存依附于这些“物”上,我们才会有失去它们的恐惧不安感,会有安静的亦或是狂躁的爱欲感。这就是所谓的“恋物”。
    每个人都会有属于自己钟爱的那一件物品,有可能是小时候糖果盒里的人物卡片,有可能是家长不能满足你的玩具。在纯爱电影中,特定的物品往往被我们赋予了有着和我们一样的情感,它们就像是另一个我,有时代替我们去完成我们不敢尝试的事情,比如像表白。
  
    不管是看着手机屏幕痴痴发呆等待回信的少女,亦或是在女生家楼下傻傻望着屋内的灯光的羞涩男孩,他们对物的迷恋是简单、可爱、纯真的,笃定中又带有些许的“偏执”。



《尘封笔记本》牵扯出的两段感情

日记本
    不敢说出的话就大胆的写下来吧!如果你觉得梁朝伟《花样年华》的结尾,孤身伫立在吴哥窟的树洞前倾诉往事这种行径太过怪僻与复杂,那就买来一个带锁的日记本是简单又安心的。
    日记本是相当私人的物件,你不会忘记被同班同学抢走大声在班上念出来时那份羞耻感,也定会记得写下男孩送我礼物时的狂喜心情。《尘封笔记本》中一本遗留的笔记本带出了两份爱情,这种事情的发生是因缘巧合还是命中注定?


美好图书馆萌发爱的篇章


    纯爱电影大多数发生在校园,如果你不愿意在人多嘈杂的教室或者体育场表白,安静又隐蔽的图书馆难道不是最好的去处吗?书架间交错的二人,同拿一本书而轻触的手指,这个时候萌生爱恋不应该是最有情调的吗?
    同样,书、借书卡也是纯爱电影中钟爱的细节。《情书》里的图书馆场景已是不由分说的经典戏份,《四月物语》中女孩亲吻的书本成为表达爱意的完美展示。



《八月照相馆》片尾用照片做点睛之笔

相片
    相片有可能是你偷来的,也有可能是对方亲手赠与你的。而不管怎样,纯爱电影中的相片桥段往往不是夹在阅读的课本中,就是埋藏在抽屉的最角落里。有时,拥有一张暗恋的人的相片就会觉得拥有了他/她的全世界。
    就像《在世界中心呼唤爱》中那般,一张结婚纪念照记录了两人即将逝去的初恋。往往相片本身定格的一个瞬间,然后对于人们来说或许那就是永恒。


《假如爱有天意》中一条项链就是串起的一段情

定情物
    定情物有很多种,一块电子手表、一串项链,亦或是一只圆珠笔、一块蛋糕都是一种感情的寄托。就像《假如爱有天意》中的那条联系二人的项链,串联起两代人之间的感情,是多么得令人着迷。
手机
    从两人课间互传小纸条到书信的来往,都是难能可贵的小心思。而到了当下,手写书信的人渐渐成了少数,取而代之的现代通信设备成为了二人之间传情的媒介。其中,手机则当之无愧成为使用频率最多的恋爱物件。
    在纯爱电影中,相恋的人守候在手机旁等待对方的来信,也可以像《恋空》中将双方的手机屏幕设置成两人的合照,以此作为对感情的侧面依赖。
纯爱电影下坡路之症结?


纯爱电影题材愈发逼仄

纯爱电影下坡路之症结?
→ 题材模式的日趋穷途末路
    纵观日本纯爱电影史,曾经获得87亿日元的电影《在世界中心呼唤爱》是所有纯爱题材电影中最具影响力的一部。作为原作小说作者片山恭一也没有预想到会火到这种程度。而后,导演行定勋又将目光投向纯文学中的纯爱世界,随即便把《春之雪》搬上了大银幕。
 
    而早在上世纪30年代,就有把纯文学搬上银幕的经历,例如《伊豆的舞女》、《春琴抄》等,这些均为耽美派的代表作。但到了当下,纯爱电影的题材开始逐渐走向穷途末路。校园故事已经被拍烂了,狗血剧情绝症患者的桥段也已经让观众开始有了厌倦。纯爱电影可以使用的故事越来越少,可以说是“纯爱”自己把自己逼得喘不过气来。
    同时,受众群的局限性也是一方面。所谓的“小清新”情绪玩的就是青春那几年,就像和大多数的模特一样吃的是青春饭,这个好时令一旦过了就很难再有共鸣。而这种纯爱题材的电影却是很难将受众群拉大的。
大片轰炸,纯爱清新片摇摇欲坠


《花水木》是一部难得在大片包围中杀出重围的纯爱影片

→ 大片轰炸,纯爱清新片摇摇欲坠
    翻看近几年的日本电影年度票房可以看出,日本当今的电影格局是本土电影与好莱坞电影各占半壁江山。自08年开始,日本本土电影的上映量以及市场占有额开始超过好莱坞电影以来,这种格局一直延续至今。并且,当下的日本上映电影一方面在寻求与好莱坞的合作力求平衡,另一方面自身电影水平的提升也是必须要走“国际接轨”这一条道。《船长哈洛克》等日式大片都有相当好的口碑与成绩,正如前文所说,当人们享受惯了这样的快节奏,一下子是很难适应慢节奏的事物。
    尽管如《花水木》、《向阳处的她》之类的纯爱电影也会时不时的打入排行榜的前十,但从整体的冲击力上看还是弱了不少。或许文艺小资的人们并不介意,他们觉得纯爱电影是私人的、属于自己的,窝在家中独自享受更何乐而不为呢?
纯爱电影应在内涵与立意上求“变”


期待《向阳处的她》能带来惊喜

→ 纯爱电影应在内涵与立意上求“变”
    大部分的纯爱电影并不会花费过高的成本,因为导演自己本身就不一定有信心能将成本保底再在此基础上赚一笔。当年的岩井俊二鲜有拍摄电影而是转战成为监制,行定勋还在执导纯爱电影不过这条路开始走的有些歪歪扭扭。日本电影业不景气的大气候也影响了众多小成本电影的命运。而纯爱题材的电影或许在《恋空》、《花水木》之后又降下了热度,让导演和观众重新开始审视这个类型的电影价值。
    或许纯爱电影无法抛弃前文所提及的那些本质性的东西,但“情”不变,讲述“情”的方式是可以改变的,纯爱题材的电影是时候该有些创新了。你可以学习岩井俊二那样用特别的手法讲述普通的故事,也可以揣摩行定勋、三木孝浩的故事结构,无论如何纯爱电影是依然可以作为日本电影的“招牌”再次走出去的。



《纯净脆弱的心》也在很多地方有了突破

纯爱电影挺“傻”,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愿意被它“欺骗”,为它感动而流泪。这种纯净、纯粹的内涵与立意有了,剩下的便是为它添枝加叶罢了。

策划、文、制作/二花

最惹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