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国列车》导演奉俊昊:我的电影挖掘人性本质
2014.02.28
来源:1905电影网
电影网专稿 擅长用犀利的观点审视现实,用叩问的语气直指人心的韩国鬼才导演奉俊昊,带着他的最新作《雪国列车》走近大家的视线,这也是他首次挑战近未来的科幻悬疑电影。2031年,人类试图阻止全球变暖的实验失败,极寒造成地球上绝大部分生命死亡。在冰河灾难中幸存下来的所有人登上了一辆如同诺亚方舟的列车,列车依靠永动机绕着地球不停行驶。在这列车厢有着等级之分的列车上,饱受饥饿之苦、生活在恶劣环境的末节车厢的人们在革命领袖Curtis的带领下,为了生存一节车厢一节车厢的向前突进,掀起了一场向车头进军的“革命”......
奉俊昊导演曾在《杀人回忆》中揭露韩国社会的黑暗,在《母亲》中展现悲情的亲子羁绊,在富裕阶层和贫困阶层两个分开的社会中,描绘极限状态下的人的本质。奉俊昊说:“我想这是我拍电影的基本部分。我不太想拍动物纪录片这样特别的东西,我依然想关注在不同环境下人这个生物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尤其是科幻片这样的类型,不被现实所拘束,能够更加深入的表现人性。在《雪国列车》中,故事的舞台是在一辆列车上,而列车本身成为一个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就会有更好的机会来直面表现这些苦难挣扎的人们。通过这个作品,我想更深刻的挖掘人的本质。”
《雪国列车》改编自1980年代法国的科幻漫画《Le Transperceneige》,作为奉俊昊的原创作品,他不仅仅想将漫画简单的呈现,如何表现原作的精神、个性化的登场人物以及惊悚的故事是他在该片中一直思考的问题。“在原作中,最后一节列车的男性和顶头列车的女性两条线并行发展,但在电影里只展现了最后一节列车中生活的人们纷纷暴动的场景。不断向前进攻的团体和想方设法防御暴动的团体之间的冲突必然激烈,爆发出强劲的火花。”萌发革命的贫困阶级集团和在内心压抑许久的挣扎情感,随着列车的不断前行,奉俊昊导演给观众带来了故事上特有的跃动感。
“前进、跃动感。就像电影被称为‘motion picture’那样‘动’这个词是相当重要的。尤其是《雪国列车》我想拍成的是一部一切都非常激烈的电影。在飞快的列车中一切的冲突都是激烈的。”奉俊昊对列车本身的描绘也相当精准:“穿越在像蛇一般蜿蜒的隧道,或者像飞起来一样驶过高桥。”导演一步一步在无法预测未来的情况下引领观众。无法预见将会发生何事而不断突围的革命者和不远破坏秩序的上流阶级,和列车这个舞台一样,奉俊昊创造出来的角色也是十分强烈的。誓死革命的卡迪夫(克里斯·埃文斯 饰)、支撑着最后节列车人们的格力亚姆(约翰·赫特 饰)以及执掌列车的威尔·福德(艾德·哈里斯 饰),其中蒂尔达·斯文顿饰演的上流阶级异常出彩。
在第64届法国戛纳电影节上奉俊昊遇见了蒂尔达·斯文顿,二人意气相投一拍即合,正在写剧本中的导演也将男主人公改成了女主人公。“蒂尔达对这个提案特别满意,为什么要这么改我也不太清楚,她还对我说:‘的确想改变一下自己的外貌形象了’。”奉俊昊与蒂尔达是首次合作,“第一场戏拍了3、4遍,但感觉我们就像是认识了10年一样,气质、节奏都十分合拍。我能感到她像个‘女版的宋康昊’。”
宋康昊与奉俊昊这组黄金搭档人尽皆知,同样在本作中也参演了重要角色。由于基本上是外国人,有大约80%的台词都是英语,据说在现场多国籍混杂的演员分别都有不同的翻译在对话。曾经参与执导过法、日、德、韩合拍电影《东京!》的奉俊昊早有感觉到“多国语言交杂的魅力”,而在本次电影中这样的感觉更强烈了。
“即使和韩国人共事的时候也有语言言辞传递不准确的情况,在感情面上没有共通之处,即使使用同一种语言也不能很好沟通。但在《雪国列车》中,每个演员都把劲儿往一处使,对我来说这真的是一次非常幸福的拍摄体验。导演也好、演员也好都是表现喜怒哀乐的职业,只有有了同样的感受才能理解剧本,才能跨越语言不同的鸿沟。虽然本次拍摄在现场经常使用肢体语言,但人们感情的部分却合二为一,这时我想语言这个东西恐怕就没有必要了吧。”
编译/二花
[1905电影网]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违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