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辉金像“封帝”:断指对我来说是区区小事
2014.04.14
来源:1905电影网
1905电影网专稿 第33届香港金像奖落下帷幕,《一代宗师》拿奖到手软让人们略生审美疲劳。好在我们在这满屏“黑白功夫”中欣慰地能看到一抹别样的亮彩,张家辉凭借《激战》勇夺当晚最佳男主角殊荣,手举奖杯获得满堂喝彩,可谓实至名归。
张家辉上台领奖时在现场起舞,他说:“我刚刚看到缅怀从业人员离世的时候我也在想自己,照片都是黑白,很冷啊,我的那种可以是彩色的吗?我记得我第一次看电影是十岁,看的《教父》,那时候就对电影着迷了。我要感谢道具人员鸭子,他在我断指的时候不断寻找道具可以让我继续戴拳套继续打。”影帝的幽默与气质跃然于舞台。
“断指”是拍《激战》中发生的一次小插曲,凭借该片张家辉已经拿了4座奖杯,人们叫他“断指影帝”。而对张家辉来说,“断指”只是区区小事,为了练就符合角色的一身刚猛肌肉,他狠下了一番功夫。
张家辉曾在拍摄《大追捕》时不惜息影半年为角色地狱式的减肥锻炼,每天狂做3-4小时的健身运动,目的是练成一身李小龙般的“刚条”身形。而这一举动也被好友林超贤看在眼里,在《大追捕》结束后二人合计拍摄一部拳击片,这次同样需要挨饿锻炼,并且力度或许更猛。但在张家辉眼中看来,都是纯粹为了电影画面服务——要不是为了拍戏,鬼才愿意去健身!男人的自信心,又不是靠一身肌肉撑起来的。在拍摄一场打斗戏中,张家辉的小指被踢成了侧面S型,惨不忍睹也令人好生心疼。张家辉对角色演绎的投入和对表演的敬仰态度,令众多后生畏然。
林超贤在《激战》中放任张家辉表演,将一个过气拳王出演地神乎其神,拍案叫绝。在影片里,不被人看好的程辉以四十多岁的高龄挑战拳击,最终赢得比赛功成身退。《激战》就像是林超贤为张家辉私人订制的纪录片,反观出现实生活中47岁的他在演艺事业中摸爬滚打大浪淘沙20多年,一路走来脚步笃实且坚韧,演技功力上愈发炉火纯青、日渐深厚,最后终成大器晚成的实力派。
从《黑社会》起,张家辉开始摆脱身上早年出演喜剧角色的那种浮夸和千篇一律。08年,谢霆锋和张家辉同时出演了《证人》,影片在拍摄时谢霆锋是当仁不让的主角,张家辉是陪跑的配角。但奇怪的是,张家辉凭借该片一口气豪夺金马奖、金像奖等7座“影帝”奖杯。再回看该片时,张家辉自毁形象将一个亡命之徒演得真实而从容,四两拨千斤的表演让谢霆锋的“主角”败下阵来。张家辉在颁奖台上说“其实我真的能(做到)”,这句话说给那些认为他只能演小角色的人听,但话中背后的个中甘苦旁人难以体味。
生活中张家辉是个连狗仔都嫌弃的“无聊”影帝。因为按照张家辉的论调来说,他要做一名专业的演员,而非专业的明星。“专业的明星每天要有见报,要有绯闻有是非,要爆料生活要见报。作为演员是为了电影,不是为了曝光。”这是张家辉对拍戏的一种偏执,用生命演戏牺牲自己成就角色。
张家辉身上或许代表了港人演员的一种真实姿态与气质,并不是刻意与人保持距离故作清高,也不是矫揉造作一定要做出某个刻板的演员样子。既然选择了这样的职业,不做到尽善尽美何能对得起人生中仅有的几次抉择。张家辉只是想穷尽自身的力量将角色“演好”罢了,而空口说“演好”这样的字眼太过浮夸与虚无,对他来说只有通过每一次的挑战与不断的磨砺去超越去接近“演员”这两个字的本身,这像是一次次的修行最终获得演技的升华,所谓专业的演员无外乎如此。
文/二花
[1905电影网]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违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