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网>新闻>原创深度策划

翻拍好莱坞:“中美杂交”成风潮 质量难保证

斯泰芬 2015.08.21 来源:1905电影网

1905电影网专稿 内地暑期档进入到了最后的冲刺阶段,昨天又恰逢农历七夕,扎堆儿上映的爱情片中,翻拍自2009年《结婚大作战》《新娘大作战》虽然以首日超九千万的成绩夺得当日票房冠军,但另一方面,口碑也并不尽人意。其实,翻拍片并不新鲜,7月中上映的、由冯小刚监制的《命中注定》也是翻拍自好莱坞影片《我心属于你》(1994),今年的另一部口碑佳片《十二公民》则翻拍自经典影片《十二怒汉》(1957)。一年之中出现三部翻拍好莱坞的国产片,确实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在这现象背后有这怎样的利益博弈?究竟是华语电影剧本匮乏,还是好莱坞主动投怀送抱?

翻拍美国影片成趋势?

华语影人翻拍美国影片并非今年才出现的现象,早在2008年《保持通话》上映时,很多眼尖的观众发现该片情节与《一线声机》(2004)几乎完全一致,并由此产生了抄袭的质疑。导演陈木胜出面回应,称《保持通话》是国内第一部由好莱坞原版正式授权翻拍的电影,并非抄袭之作。也算是对翻拍片概念的一次小科普。

2009贺岁档上映的《三枪拍案惊奇》同样是一部翻拍片,改编自科恩兄弟的《血迷宫》(1984),据导演张艺谋透露,版权费贵、相当贵。但具体数字没有透露。2011年,由刘德华巩俐主演的《我知女人心》,亦是向派拉蒙影业公司购买《男人百分百》(2000)版权后,推出的翻拍作品。

而今年,一年之中出现三部翻拍片,实在是创造了历史;明年也会有中国版的《我最好朋友的婚礼》《追捕》问世,翻拍片大有越来越多、越来越热的趋势。但是到底什么是翻拍,对未来的中国电影又有何影响呢?似乎是更值得探究的问题。

翻拍是什么?与抄袭、恶搞有什么区别?

抄袭与恶搞是观众经常见到的。拿抄袭来说,今年的国产动画《汽车人总动员》《我是大熊猫之熊猫大侠》,光看名字就能猜到抄袭了那部电影;再往前说《国产凌凌漆》也有抄袭的成分,特别是开篇的动画与配乐。对于恶搞,无论是制片公司还是观众,都是持包容态度,闹上法庭的真不多,2008年《叶问》的成功,就让很多香港喜剧片里出现了“我要打十个”的桥段,大家都会一笑了之。

但翻拍片是指征得原作版权公司授权,对原作进行适度改编的再创作式作品,与抄袭、山寨等“创作方式”存在本质的区别。从《保持通话》到今年的《新娘大作战》、《命中注定》,翻拍片无一不是得到了原作版权公司的授权,不存在侵犯版权的行为。

翻拍片出现的原因

翻拍片的第一大国应该是美国,很多在本土市场取得过巨大成功的影片都会被好莱坞拿来翻拍。《天使之城》(1998)翻拍自德国电影《柏林苍穹下》(1987),瑞典电影《龙纹身的女孩》(2009)、韩国电影《触不到的恋人》(2000)《我的野蛮女友》(2001)《老男孩》(2003)也有美国版,香港电影《无间道》(2002)《见鬼》(2002)翻拍成的美国电影分别是《无间风云》(2006)《异度见鬼》(2008)。

被翻拍最多的也是美国电影,单是一部《十二怒汉》就有日版(《12个善良的日本人》)、俄版、大陆版(《十二公民》)等多个版本。由此可见,翻拍并不是美国人的专利,也不是只有美国电影可以拿来翻拍。翻拍片背后更多的是对创意的需求,是高速发展或者高度发达的电影市场对优秀剧本的追求。

从商业方面来看,将那些早已在其他市场通过质检的影片拿到本土来,无疑是翻拍片的第一重保障;从剧作上看,一个成型的故事更容易复制、降低了创意成本,只需要在细节上打磨,做好本土化;由本土演员重新演绎故事、没有语言呀肤色隔阂,也更能拉进与观众的距离。从这些方面看,翻拍片有着充足的制作理由,《保持通话》与《三枪拍案惊奇》也确实取得了出色的票房成绩。

然而年内上映的《命中注定》《新娘大作战》则有更多的外部因素,在这两部电影的制作公司中,我们可以看到哥伦比亚影业与福斯国际制作有限公司的身影,也就说原作版权公司参与了影片的拍摄制作工作,与以往翻拍片单纯地购买版权有着本质的区别。美国资本渗入中国电影市场原因有二,一是中国电影市场的能量巨大,二是美国资本不再满足于仅从分账片、批片中获取利益。

当然,这并不是引起恐慌的坏事儿,反而是中美合作深入的表现,中国资本投资好莱坞影片也是同样的道理。资本寻求更多元的商业回报,影片的商业风险需要多方资本分摊,市场的繁荣也需要更多资本的注入。翻拍片作为美国资本进入中国电影市场的低风险方式,也许会在短时间内大量涌现。

翻拍片的发展前景

从理论上看,翻拍片有着充分的理由获得市场与观众的亲睐,但事实并非如此。《我知女人心》反响平平,入不敷出;《命中注定》总票房不到6600万,未达预期;《十二公民》赚尽口碑,却还是倒在了低票房上,故事二度消费的风险也不容小觑。

时至今日,互联网早已成为电影传播的第一渠道,经典影片的观看次数早已是天文数字。《男人百分百》《我心属于你》这样受众广泛的爱情电影卖的是创意、是新鲜感,浪漫的东西消费到第二次就变得俗套,没有了价值。而翻拍片最需要解决的本土化问题,也不是每部电影都能做好,《我知女人心》《新娘大作战》的翻拍就停留在临摹的水平,不中不西,完全是个夹生的作品。

向美方支付版权费用也好,中美联合制作也好,翻拍片作为一种商业片的补充类型将会长期存在,但可能不会成为市场的主力,即便是好莱坞将其作为在华布局的重要一步。信息爆炸的时代,旧瓶装新酒的“旧瓶”看上去会格外的旧,“新酒”要有新意,也需要创作人员用心调配,简单地把故事搬到中国来,那是忽悠人。

策划、撰文、制作/斯泰芬

最惹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