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女孩 (2006)

Factory Girl

【谁是最好的霍沃?】 《工厂女孩》在英国公映时,作为描写堕落缪斯伊迪·塞奇威克的故事片,盖·皮尔斯在其中饰演的安迪·霍沃偷走了观众很大一部分的注意力。在表现安迪·霍沃的长长的电影流水线上,盖·皮尔斯是最新的一个。之前有十一个演员演出过这个角色,包括Jared Harris(《我枪杀了安迪.霍沃》)、Crispin Glover(《门》)。《门》是一部非常杰出的传记电影。在互联网电影百科上有个无关科学的排名,安迪·霍沃本人或许对自己的排名会感到有趣,我们来匆匆一瞥看看,关于这些名艺术家的电影作品究竟有多少:达·芬奇13部、梵高13部、米开朗琪罗5部、图卢兹·亨利(Toulouse-Lautrec)4部、约翰·埃弗里·特密莱司爵士(Millais)1部、康斯太伯尔·约翰(Constable)的至今没有。在这些不同时代的画家当中,看来霍沃的12部的排名很是靠前。 盖·皮尔斯有望成为历史上最好的霍沃扮演者么?当然,他是个好演员,不过是个好演员似乎不是演好霍沃的先决条件。最好的霍沃塑造者也许应该是1996年的《轻狂岁月》(Basquiat)里的大卫·鲍伊(David Bowie)。鲍伊不是演员,他的演出虽然一次又一次被时间所证明,他可能更适合在安迪·霍沃某个不知名的地下电影里扮演他自己——一个冷冰冰的展品。尽管如此,戴着眼镜、银色假发的鲍伊,把平淡、冷酷的伦敦南部口音改为平淡、冷酷的美国口音是绝对必要的。 “安迪·霍沃”这个符号本身就是霍沃本人的一个创作:一成不变的眼镜、银色假发、懒洋洋的口气,这些招牌行头在公众面前大获成功,因此,没人能把他演的更好,或者更坏,或者更像他本人。就像他的可乐瓶子,他的汤罐头,或者像他从艺术工厂生产出来的玛丽莲·梦露一样,霍沃的商标无疑又明显又容易复制,几乎任何人都能去演他:乔治·克鲁尼、理查德·威尔逊(Richard Wilson),甚至麦当娜也行。 【关于安迪.霍沃】 “每个人都能当上15分钟的名人”,“人生下来就像被绑架,然后被卖去当奴隶”,这些是安迪·霍沃的名言。他回避情感表达,将现实社会图像比如广告、招贴、新闻、卡通画等直接呈现给观众,排除任何情感,也不进行阐释。1962年,他开始迷恋上丝网印刷,并做出了著名的汤罐头(Campbell's soup cans),1963年11月,他将其在纽约东四十七街的大工作室命名为“工厂”,雇佣了艺术家杰拉德·马兰加(Gerard Malanga)做助手,批量“生产”艺术品,并打上自己的标签。在工厂里,安迪完成了梦露等的名人肖像系列作品,同时也拍了《Grind House》等诸多电影。他在其工厂中拍的片子很多时候都是呆滞静默的个人特写,后来又买下电视频道的某个时段,每天定时出现,随便说话,或者干脆什么都不干,只是呆着。安迪作为波普(Pop Art)的领军人物将大众文化拔高到艺术,模糊了庸俗与艺术的界限,化日常生活的腐朽为艺术的神奇,建立起商业、大众文化、艺术的暧昧桥梁。他本人和伊迪·塞奇威克是影响整个60年代至80年代艺术与时尚永远的偶像,甚至到今天为止,他的地位不仅没有下降,而且更高了。很多评论家认为,后现代艺术就是由波普艺术开始的。 【关于伊迪·塞奇威克】 有个英国影评杂志说:“如果你知道有关伊迪·塞奇威克的事,你就知道这个电影将应该怎样发展下去,如果不对头,那这片子注定是失败的。” 伊迪·塞奇威克1943年出生于加州Santa Barbara一个非常富有的新教徒家庭,家有农场和油田,但是家族有精神病史。童年时,父亲曾企图诱奸她,而两个兄长都因为精神疾病困扰而分别在年轻时候就自杀和车祸身亡。她本人的青春期在厌食症和一次流产中度过。21岁,她离开剑桥去了纽约,搬进祖母的公寓,夜晚出没于高级夜总会或迪斯科舞厅。后来,伊迪作为平面模特出现在《时尚》杂志上,并被誉为60年代青年运动(Youthquake)风潮的代表人物“Youthquakers”。 在一次拜访霍沃的工作室后,霍沃在他的电影Vinyl的最后一分钟让伊迪出了镜。1965年,霍沃带着伊迪参加了在巴黎的一次公开展览。当霍沃回到纽约时,他对外宣布伊迪成为“工厂皇后”(the queen of The Factory),并让助手开始为她创作电影剧本。为了他的堕落缪斯,霍沃决定拍摄影片《Beauty No. 2》,这部电影中伊迪第一次出演主角,便被人们拿来与玛丽莲·梦露相比,很快在独立电影圈里出了名。这一时期,伊迪和霍沃经常穿着相似的服装,她甚至称自己是“霍沃小姐”。但他们的友谊只维持了短短一两年,当时由于伊迪的名气迅速提升,很多人都建议她离开安迪和他的工厂,去做一名真正的演员。抑郁的伊迪最终于1971年因吸毒过量去世,年仅28岁。她的刹那芳华和及时行乐,成为战后年轻人的精神体现。她的穿着打扮方式:银白短发,描黑眼睛,长吊坠耳环,长下摆衬衫,古怪连身裙,要么赤脚赴宴,要么紧身衣加上全身挂满首饰,要么裸身着貂皮,至今仍然在影响时尚界。隔一阵子,各大品牌出来的时装秀里多少会用到她开创的元素以致敬六十年代,那个思潮泛滥,追求自由的年代。 【关于鲍勃·迪伦】 鲍勃·迪伦,美国著名民谣歌手,60年代以来最有影响力的摇滚乐代表人物。生于1941年,出生地是美国明尼苏达州,身兼歌手、作曲家和诗数职,擅长乐器有吉他、口琴和键盘。音乐风格包含了民谣、民谣摇滚、乡村摇滚等。早期是“民谣诗人”,用乡下人口音、木吉他和口琴演唱传统乡谣而声名鹊起。60年代中期,迪伦将具有丰富思想内涵的民歌融于黑人“节奏布鲁斯”同白人“乡村音乐”相结合而产生的“摇滚乐”中,从而形成了“民谣摇滚”(folk rock)这一崭新的乐种。70年代初,随着美国青年的反思和重返“主流社会”潮流,迪伦的音乐呈现出极为消极的自我回归状态。晚年阶段的迪伦音乐又呈现出浓厚的宗教色彩。尽管迪伦巨大且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属于60年代,但他的存在仍在某种意义上影响着80年代乃至90年代的欧美流行乐坛。 他和伊迪·塞奇威克的恋情似乎是影片想极力影射的,为了怕冒犯迪伦,影片给他取了个化名“丹尼.奎恩”,并没敢使用鲍勃的本名来描绘这段罗曼史。但这样也没能避免迪伦的愤怒及追究,名誉官司还是打起来了。一些电影评论家说到海登·克里斯腾森扮演“奎恩”的表演时说他是“半死不活的”。·本片是玛丽-凯特·奥森没跟她姐姐合作的首部作品。奥森的镜头在最后的剪辑中被全删掉了,不过在一个派对场面的背景中,能依稀看见她的身影。 ·西耶娜·米勒演了两遍伊迪·塞奇威克。制片人拜访了她,因为他们觉得需要一个“更知名人士”。米勒最终重新塑造了这个角色,这部分归功于她与未婚夫裘德·洛的公开分手。 ·盖文·麦奎格·罗斯戴尔(Gavin Rossdale)扮演的杰拉德·马兰加(Gerard Malanga)曾一度被人指责。杰拉德·马兰加是当年安迪.霍沃为自己的“艺术工厂”雇用的艺术家。 ·影片谨慎地没有使用鲍勃·迪伦的名字,只是用海登·克里斯腾森出演的角色来暗示他,因为鲍勃·迪伦还在世,对于这个罗曼史,特别是明显暗示最终是由于他而导致伊迪吸毒抑郁早逝的推论,迪伦非常生气,声称无论影片采用化名还是他的真名,他都会跟剧组大打名誉官司,甚至会考虑要求禁演此片。

CopyRight © 2022 电影频道节目中心官方网站| 京ICP证100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