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第17部007电影,《黄金眼》的问世可谓历尽艰辛。由于1989年的《杀人执照》成为票房业绩最差的007电影,所以新作的前景令人堪忧。同年,澳大利亚广电集团Qintex收购了米高梅/联美电影公司,后者面临着与Pathé电影公司合并的命运,而EON Productions的母公司Danjaq又将米高梅/联美电影公司告上法庭,因为后者未经Danjaq的许可就准备授权Pathé电影公司在多国电视台播放007电影。这些错综复杂的法律纠纷让新片的拍摄搁置了数年。
因为提摩西·道尔顿起初曾签约主演三部007电影,所以改编自《The Property of a Lady》的007新片仍由他担纲。影片的前期制作于1990年5月展开,故事草稿由迈克尔·G·威尔逊和小阿方索·鲁杰罗(Alfonso Ruggiero Jr.)联手完成。影片原本计划在香港开拍并于翌年上映,可旷日持久的法律纠纷让拍摄计划无限期延后。1994年4月,道尔顿宣布退出,制片方随即与皮尔斯·布鲁斯南签约,早在1985年,布鲁斯南就曾因要出演电视系列剧《斯蒂尔传奇》而与007电影失之交臂。在本片中,朱迪·丹奇扮演的M首次以女性身份出现,这一决定应该深受军情五处女处长斯特拉·里明顿(Stella Rimington)的启发。
在本片筹拍期间,制作人艾伯特·R·布洛柯里因病情恶化而退居二线,其女芭芭拉·布洛柯里和制作人迈克尔·G·威尔逊接替他完成了大量幕后工作。米高梅曾希望请吴宇森执导本片,后者虽深感荣幸,可最终还是婉言相拒。制片方于是选择了新西兰导演马丁·坎贝尔,布鲁斯南将坎贝尔形容为“倾注巨大热情的武士”,凭借在本片中的出色表演,坎贝尔后来还执导了2006年的《007:大战皇家赌场》。从一开始起,制片方就不想沿用007电影的老牌编剧理查德·麦鲍姆,在迈克尔·弗朗斯完成剧本初稿后,杰弗里·凯恩应邀重写剧本,凯恩保留了弗朗斯的大部分构思,添加了片头的序幕场景,而片尾的高潮段落则出自编剧布鲁斯·费尔斯坦之手。
《黄金眼》于1995年1月16日开拍,由于松林制片厂当时已被预定,所以制片方只好将赫特福德郡的一间废弃的劳斯莱斯车厂改造成摄影棚。为全力协助影片拍摄,法国海军不仅提供了拉法叶级护卫舰和最新型的虎式攻击直升机,还允许制片方在宣传中使用法国海军的标志。不过,法国国防部曾因布鲁斯南反对法国进行核试验和加入绿色和平组织而与制片方发生争执,最终,本片的法国首映式被取消。
《黄金眼》是特效总监德里克·麦丁斯的影坛绝笔,也是第一部使用CGI技术的007电影。在拍摄阿斯顿·马丁DB5与法拉利F355的追逐场景时,汽车特技协调人雷米·朱利安(Rémy Julienne)认为前者外形完美、陈旧和敏感,而后者则是纯种赛车,因为两辆车截然不同,所以相应的特技计划必须一丝不苟,然而即便如此,两辆车还是在拍摄一个侧滑镜头时撞到了一起。片中最壮观的坦克追逐场景耗时6周才圆满完成,外景地分别位于圣彼得堡和里伍兹顿(Leavesden),那辆外挂了爆炸反应装甲的俄制T-55坦克原本是东英格兰军事博物馆的藏品,其外形等同于经过升级的T-55M5。为避免破坏圣彼得堡城市路面,T-55被换上了英国“酋长”坦克的橡胶履带。在片中操纵坦克的并非是意气风发的布鲁斯南,而是以卧姿藏在舱室底部的驾驶员,为便于观察路况,坦克前甲板上还被切割出额外的窗口。
《黄金眼》是宝马公司赞助拍摄的第一部007电影,制片方因此得到了最新款的Z3跑车,而007限量版Z3更是在一天之内被抢购一空。作为销售策略的一部分,宝马公司曾借机用多辆Z3将记者从餐馆送至首映式现场。虽说装备了“毒刺”导弹和自毁装置的Z3在片中出镜时间并不长,但却成为了1995年最成功的植入式广告。
自从《杀人执照》上映以来,世界格局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巨变,作为拆除柏林墙和苏联解体之后的第一部007电影,《黄金眼》的命运着实让人担忧,因为邦德向来是与苏联做对的宿敌。很多业内人士认为007电影的复出毫无意义,邦德最好被当作过去年代的偶像。1995年11月13日,《黄金眼》在纽约无线电城音乐厅首映,11月22日,查尔斯王子出席了英国首映式,在媒体和观众的褒奖声中,《黄金眼》被人誉为成功的复兴之作和90年代对007电影的最佳演绎。《黄金眼》的全球票房为3亿5000万美元,在年度票房榜上名列第四,成为当时继《太空城》之后最成功的007电影。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