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 (2005)

King Kong

重拍经典   对于1961年生人的彼得·杰克逊来说,童年时某个周五晚间在电视上看到的一部30年代黑白电影改变了他的一生。杰克逊回忆说:“第一次看到《金刚》时,我只有8、9岁大,而且当时正在新西兰。那部电影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在它的冲击下,我甚至立志成为一名影人,我想,‘我一定要拍电影,一定要拍出《金刚》那样的好电影。’”   显然,年幼时的杰克逊就独具慧眼,因为就当时水准而言,1933年问世的《金刚》无疑是令人目眩神迷的经典佳片,为了呈现出奇幻而壮观的故事场景,影片中运用了很多让人耳目一新的视觉特效技术,如定格动画、后投影背景、多面玻璃喷绘和精致的微缩模型等等。在首轮上映时,《金刚》打破了美国院线的票房纪录,并且让濒临破产的雷电华电影公司(RKO)绝处逢生。1991年,美国国会图书馆将《金刚》列入国家电影目录。即使时至今日,《金刚》的文化影响依然经久不衰。   在看过《金刚》的三年后,12岁的杰克逊开始筹备自己的版本。他亲手制作出一个金刚雕像,猩猩的皮毛就是母亲的一条旧披肩。他用纸板做出帝国大厦模型,并将染成蓝色的床单罩在上方,以打造出纽约的天空。尽管这部电影注定无法成形,但杰克逊却从未放弃重拍《金刚》的梦想。   杰克逊后来的合作伙伴、编剧菲利帕·鲍恩斯说:“在决定与彼得合作之前,我曾想到很多导演,你知道,原版的《金刚》是影史上的里程碑,让巨猩置身纽约的奇思妙想仍足以吸引当今的观众。”1994年,杰克逊凭借《罪孽天使》一鸣惊人,两年后,他的《金刚》情结越发浓烈起来。“1996年,我们完成了一部非常好莱坞化的剧本,”杰克逊说,“那是一个玩世不恭的冒险故事,台词中充满了插科打诨的俏皮话。”   由于当时有《巨猩乔扬》和《哥斯拉》同期上映,环球影业将本片的拍摄计划束之高阁。失望至极的杰克逊随即开始着手拍摄魔戒三部曲,这三部耗时16个月拍摄完成的鸿篇巨制为他赢得了至高无上的殊荣。在参加2004年奥斯卡颁奖典礼之前,拍摄《金刚》的想法再次油然而生,此时的杰克逊更成熟了,他笔下的巨猩已经截然不同。   杰克逊解释说:“我们汲取了魔戒三部曲的拍摄经验,那就是故事越奇幻,就越应该以现实世界为基础。虽然金刚的故事发生在30年代,但我们在努力让30年代真实起来。这是一个生存故事,有关爱和对巨猩的同情。我认为通过现实之门进入奇幻世界才更有趣,而在1996年,我们还没领悟到这一点。” 安与金刚   杰克逊决定让影片故事依旧发生在大萧条时期的1933年,他说:“理由很简单,我希望保留双翼飞机在帝国大厦上空攻击金刚的经典桥段,如果故事发生在现在,我们没有理由使用双翼飞机。还有,我希望给影片故事留出奇幻的空间,现今的世界已经毫无神秘和发现可言,不过在30年代,你会相信还有人迹罕至的角落。”   在物色扮演安的人选时,影片主创人员很快便锁定了娜奥米·沃茨。自从看过《穆赫兰道》之后,杰克逊就一直希望能与沃茨合作,他说:“你知道,她是一名非常出色的女演员,她是如此真实、真诚,我的意思是说,她在表演中无时不刻不是真诚的,你会从她眼中发现真情实感。所以我们很钦佩她,成为了她的粉丝。菲伊·雷演绎的安堪称不朽,而娜奥米是重新演绎安的最佳人选。”   沃茨立即被重拍《金刚》的想法吸引了,她说:“当你选择一部电影时,需要考虑到很多因素,对我来说,首先就是导演。我看过彼得的大多数作品,很兴奋能应邀与他会面。虽然当时还没剧本,但我知道当年的《金刚》,而且他们的想法很棒,所以没看剧本我就决定出演。”后来,杰克逊等人为沃茨安排了一次特别的会面,他们找来了90多岁高龄的菲伊·雷,她是唯一一位在世的《金刚》主演。影片主创人员不仅希望雷能同意在片中客串,而且还有意寻求指点。他们从雷口中得知,在拍摄《金刚》的同一年,她一共出演了10多部电影,根本没有充裕的排练和休息时间,当时又恰逢大萧条的艰难时期,雷只能苦中作乐强颜欢笑。沃茨和主创人员一起提出了很多问题,而雷的回答不但清楚明了而且充满活力,沃茨说:“那感觉就像老式的电影对白。”在会面之后,雷的健康状况急转直下,2004年8月8日,这位出演过将近100部电影的传奇演员与世长辞。   如何将金刚呈现在大银幕上无疑是影片拍摄的重中之重,从一开始起,杰克逊就认定金刚的角色不是怪物,实际上,他是一只25英尺高、8000磅重的银背大猩猩,是种群中唯一的幸存者,终日为了生存与恐龙穷争恶斗,他饱受着孤独的煎熬,直到安的出现才让他感知到美好的存在。诚然,要活灵活现的展现金刚就必须依赖于电脑技术,虽然杰克逊和他的团队在魔戒中的咕噜身上充分利用了CG和动作捕捉技术,但他们仍希望在本片中更进一步,去创造世界第八大奇迹。   杰克逊说:“这是我们前所未遇的挑战,金刚是我们完成过的最复杂的作品。他必须能像演员一样表演,还要具备猩猩的行为特点。所以最终,你必须打造出一个人工的数字角色,让他的双眼和面孔能表现出大量情感,在正式开拍之前,我们在金刚的数字模型身上耗费了将近两年时间。”   继扮演咕噜之后,安迪·瑟金斯再次担纲扮演数字角色。杰克逊说:“虽然让安迪·瑟金斯扮演金刚听上去有些奇怪,但我希望由一位人类演员来决定金刚该如何表演,我希望金刚的角色能在拍摄现场和我交谈,能与娜奥米默契合作。”   2003年4月,杰克逊和弗兰·威尔士邀请瑟金斯共进午餐,两人出示了一张银背大猩猩的照片,提出用创造咕噜的先进技术重拍经典影片《金刚》,并希望由他来完成角色表演并提供动作捕捉数据。瑟金斯回忆说:“我理解他们的想法,咕噜的反响不错,我们意识到咕噜已经为CG角色树立了新标准。彼得对这部电影充满热情,它不可能沦为怪物片,而且金刚的角色具有着更丰富的性格和情感。”   瑟金斯从《巴黎圣母院》中的钟楼怪人卡西摩多身上获得了灵感,并深入研究了大猩猩的动作习性。不过,由于猩猩的面部结构与人类不同,所以瑟金斯的面部表情不可能被直接转嫁给金刚。为了解决这一棘手难题,Weta数字特效公司的技师们按照猩猩的肌肉和骨骼结构制作出一个金刚模型,并据此研制出一种转化人类表情的软件。 精美呈现   《金刚》与魔戒三部曲的最大区别就是要实景拍摄,杰克逊说:“我们起初认为新西兰是片中头骨岛的理想拍摄地,可当你走进新西兰雨林,会发现那里同其他影片中的场景别无二致,根本不具备故事中所需要的险恶地形,所以我们决定人工打造。”Weta公司的特效技师们最终完成了53个微缩布景和模型,其中最精细的莫过于由104000片人造树叶、4500株藤蔓、25000棵微缩植物和220棵微缩树木构成的微缩雨林,而最大的微缩景观长38米、宽5.2米、高5.5米。   在设计头骨岛上的古生物时,主创人员刻意背离现实,注入了更多的奇幻和虚构元素,这一效果在雷龙四散奔逃和金刚大战三只暴龙的场景中得以最佳体现,而一些像飞行蜥蜴式的生物根本就不曾存在。其中每个用于数字扫描的恐龙模型均需1500小时才能完成。最终,《金刚》中的生物数量超过了魔戒三部曲的总和。   在打造大银幕上的金刚时,技师们先把全尺寸金刚模型的各部分数据扫描进电脑,待影片开拍后,穿上金刚服装的瑟金斯会在片场与其他演员配戏,在拍摄与沃茨亲近的场景时,瑟金斯不仅要完成表演,还要保持正确的视线角度,因为金刚足有25英尺高,瑟金斯只能求助于升降车。   因为纽约70多年来历经了翻天覆地的巨变,所以根本无法就地改造。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凭借着魔戒三部曲中先进的电脑技术,视觉特效技师们足以让时光倒流。为了打造出以假乱真的CG城市,特效部门找到了大量当时的纽约照片,技师们将这些照片与现今纽约城的数据资料进行对比,去掉所有1933年之后的建筑。由于都是黑白照片,所以在确定建筑颜色之前,必须参照现存当年建筑的色调。当所有准备工作完成之后,电脑程序开始在严格标准的控制下重建城市,从建筑风格到门框再至材质和装饰颜色全都一丝不苟。   整座城市耗时一年才全部完成,其中包括57468栋独特的曼哈顿建筑、32839栋皇后区、布鲁克林区和新泽西建筑,延伸长度超过26英里。城中所有建筑均为3-D建筑,新型软件允许镜头任意穿插其中。特效技师们还特地设计了天气软件,从而打造出雨雪效果。CG总监R·克里斯多佛·怀特(R. Christopher White)说:“有将近6000栋建筑精细至极,所有细致入微的构造都应有尽有。另外还有数千个冒烟的烟囱、水塔和防火梯。如此规模壮观、设施齐全、原汁原味的纽约城在大银幕上是前所未见的。”   片中大部分实景在新西兰密拉玛的石街制片厂(Stone Street Studios)拍摄完成,该制片厂的前身是一个涂料厂,为拍摄本片,制片方特地搭建起占地2276平米的摄影棚,这座金刚摄影棚堪称为南半球最大的摄影棚之一。纽约街景在占地32000平米的空地上搭建而成,是片中最大、最复杂的外景,剧组工匠在街道上建起80多间店面,仅维护这些布景就需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影片中的车辆同样必须与年代相符,制片方为此买下了20辆轿车和4辆卡车,并将其全部改为左舵,除此之外,新西兰的汽车爱好者还为影片提供了将近70辆老爷车。

CopyRight © 2022 电影频道节目中心官方网站| 京ICP证100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