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伯与祝英台 (1963)

  • 中国香港
  • |
  • 歌舞
  • |
  • 2小时6分钟
8.9
力荐
0看过
0想看
  李翰祥凭借《梁山伯与祝英台》走上了事业巅峰,在台湾放映时轰动无比,竟然有人看过一百多遍。   李安向李翰祥致敬   2001年《卧虎藏龙》在国际影坛风头正劲时,李安接受《纽约时报》采访说,对他的导演生涯影响最大的影片是已故香港导演李翰祥执导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他说1963年他刚刚九岁时,首次看到这部电影,便哭个不停,至今看时,仍热泪不止。在拍摄《卧虎藏龙》之前,李安从没有到过中国内地,此前内地在他头脑中便一直是《梁山伯与祝英台》里的那种画面———深院大宅、小桥流水、茂林孤寺、忠孝节义,而这正是《卧虎藏龙》的元素。李安说他拍摄的《卧虎藏龙》也是对李翰祥《梁山伯与祝英台》的致敬。   心中他最喜欢当演员   李翰祥和胡金铨这两位有过“八拜之交”的兄弟本是电影道具美工出身,后来在《嫦娥》、《江山美人》等片中也曾演过主要配角什么的,待到后来不甘平庸的他们居然摸索着当导演了,不想竟成为了中国电影史上的大师级人物。   李翰祥是辽宁锦西人,曾经在北京国立艺专绘画系修习西洋画,去了香港什么事情都做过,心中最喜欢的是当演员。他愿意在现场教戏,而不仅仅是说戏,明星们做不出的表情和动作,李翰祥一定要表演给他们看。就像岳华所主演的李翰祥根据唐朝严立本的一幅古画启发执导的《赚兰亭》中的一段戏,样子是演萧翼的岳华,但一举一动都是李翰祥。   呼风唤雨的天之骄子   当年内地的黄梅调片子在海外公映,李翰祥极为敏感地向邵逸夫提出要拍黄梅调影片《江山美人》,结果这部片子在1959年公映,得到空前卖座纪录。1963年,李翰祥凭借《梁山伯与祝英台》走上了事业巅峰。李翰祥大胆起用当年还默默无名的凌波反串男主角,结果轰动整个东南亚。在台湾放映时,观众如痴如醉,有人竟然看过一百多遍。   大亨理想破灭   李翰翔还有一个创举,就是在中国电影史上第一次发行股票,让群众当老板。拍完《梁山伯与祝英台》,他不管与邵氏的合约跑到台湾闯荡新天地,组成国联公司,加速了台湾影业的发展。最终拖垮国联的是巨片《西施》,他就是在这部戏中尝试发行股票,但是片子上映,票房一塌糊涂。本想像邵逸夫那样做大亨梦的理想破灭,人生最低迷的时期,他回到香港。   李翰祥是极聪明的人,在没有什么大制片公司支持他的情况下,用几个小故事独立制片《骗术奇谈》(1971年),卖座很好。邵逸夫看到李翰祥的“复活”,邀请他重回邵氏,两人一笑泯恩仇。   重回邵氏拍片   回到邵氏李翰祥拍了不少让老板赚得盆满钵满的片子,也发现了不少演员,并拓宽他们的戏路。比如1972年《大军阀》捧出了一代笑匠许冠文,起用打星出身的狄龙在《倾国倾城》中出演皇帝大获成功。   从1979年开始,李翰祥在香港《东方日报》开始连载专栏名为“三十年细说从头”,一写就是三年,讲得都是自己当导演沉浮影坛三十年的所见所闻,由于爆出不少片场秘闻,自然大受读者欢迎。1982年,李翰祥将其搬上银幕,拍成《三十年细说从头》,是李翰祥在邵氏拍的最后一部电影。   1982年,他创办“新昆仑”,同年他转向同内地合拍影片,《火烧圆明园》、《垂帘听政》等“清宫”片依然走红,但已有夕阳西下的沧桑之感。1996年李翰祥在北京拍摄刘晓庆主演的电视剧《火烧阿房宫》时不幸去世。正如香港“四大才子”之一的蔡澜写过的一篇《怀念李翰祥》的文章结尾处所言“李翰祥几年前逝世,已不记得是何时何日,怀念他是以为他还是活着,没有死去。”
...详情
CopyRight © 2022 电影频道节目中心官方网站| 京ICP证100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