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面玛莎 (2011)

  • 美国
  • |
  • 剧情
  • |
  • 1小时50分钟
5.9
力荐
0看过
0想看
  • 片       名双面玛莎
  • 上映时间2011年07月10日
  • 导       演 肖恩·德金
  • 又       名Martha Marcy May Marlene
  • 编       剧 肖恩·德金
  • 剧       情
    在这样一个环环相扣且布满了令人惊疑的危机意识的故事环境当中,势必会给你造成强烈的心理暗示……本来...
  • 导       赏

    珍爱生命,远离邪教

演职人员

(4)
珍爱生命,远离邪教 《双面玛莎》是肖恩•德金(Sean Durkin)自编自导的第一部电影长片,是一部以人物为关注焦点和研究对象的心理惊悚之作,讲述了一名年轻的女子是如何在经历了长时间的悲惨遭遇和心理折磨之后,努力地想要重新回到正常的生活轨道上的,结果过去却始终有如幽灵一样紧抓住她不放——玛莎曾经加入一个邪教,所有的成员都需要居住在纽约州卡茨基尔山脉的一座异常与世隔绝的农场里……由于受到了非常沉重的打击,她只好跑到姐姐和姐夫位于湖边的房子里躲上一段时间,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她的眼前却出现了幻象,也让我们获悉了她之前经受的都是一些什么样的考验与痛苦。虽然现如今类似的以心理悬疑取胜的惊悚片大多会出现一些过分炫耀和装饰的细节,其中自然不乏会对你的视觉造成直接的冲击的恐怖或血腥的画面,但是德金采用的却是严格遵守方法和手段的讲故事体系,以一种触动大脑皮层的惊吓策略,重点强调的是整部影片背后的氛围和基调。 在为安东尼奥•坎帕斯(Antonio Campos)的《放学后》(Afterschool)担任了制片人的工作之后,一直对电影制作沉迷不已的肖恩•德金也开始努力地寻找一部他可以自己担任导演的作品。由于他自始至终都对与邪教有关的信息和内容相当地感兴趣,于是他决定以他这么多年的调查结果作为创作素材,完成一个电影剧本……德金着重阐述的是发生在一个女孩身上的非常具有现实主义风格的恐怖故事,由于她所在的那个邪教组织变得越来越暴力,也让她产生了想要逃离这一切的念头——让德金颇觉得不可思议的是,原来以为这只是虚构出来的传说,可是却比他想象的还要近在咫尺,德金说:“我的一个非常要好的朋友,自告奋勇地向我讲述了她曾有过的经历,原来她竟然遭遇过相似的情况。她以前从没有和任何人谈论过这件事,而她之所以愿意告诉我,是希望对我的创作有帮助。当我听完了她的描述之后,我才意识到重新回忆这一切,对于她来说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情,我能感受到她的内心深处满是惊恐与悲哀,她能为了我说出所有的事情,真的是一种非常大度且有雅量的行为,而这些都成了玛莎这个人物的依据和基础。” 即使肖恩•德金在写剧本的过程中,真的是非常地用功,并在上面花了很多心思和精力,可是想要把这个故事最终制作成一部完整的电影作品,需要的却是更多的时间,他承认道:“我是在2007年正式开始创作剧本的,然后花了差不多两年的时间吧,一直在完善和修改里面的内容……等到了一切准备就绪的时候,那是2009年的夏天,我们都希望可以在纽约拍摄这部影片,这样我们还能有3到4个月的富裕,可以更加地从容一些。可惜虽然想法是好的,但实现起来却是困难重重,尤其我是一个新人,也没有什么完成的作品可以说服别人,即使我在上学的时候拍过一个短片,可是根本就说明不了什么问题,而且我也不敢把它展示出来,因为它完全不具备一部电影长片需要的任何元素。” 由于多方努力始终未果,肖恩•德金决定先把这个电影计划暂时放放,取而代之拍摄了一部名叫《最后见到玛丽》(Mary Last Seen)的短片,由布拉迪•科贝特(Brady Corbet)主演,正好也算是为他在《双面玛莎》中的角色做预演和准备工作,他饰演的是一个邪教信徒,后来成了玛莎的男朋友,德金说:“我从一开始就打算好了,盘算着执导一部带有关联性的短片作品,但是我又不想以玛莎为主角……好在我手中掌握的是一个相当丰富的故事素材,里面包含的是多个层面的内容,详细地介绍了每一个角色是如何加入到邪教的,只是并没有被归纳到剧本中而已。我当时就已经和科贝特达成了共识,他肯定会出演影片中的沃茨,而就同一个角色,我还想展示其背后更多的信息,这也是为什么我会想要制作这样一部短片的原因——最终,我们花掉了400美元,而且全部是以信用卡支付的方式。” 事实证明,《最后见到玛丽》就好比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催化剂,很快就促成了《双面玛莎》被提上日程,肖恩•德金回忆道:“我们带着短片来到了圣丹斯电影节,其实当时并没有太多的想法,只是迫切的想要寻求一个能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出来的平台……与此同时,我还将剧本提交给了一个编剧的试验计划,竟然被破格录取了,从那以后,很多事情都发生了非常实质的转变。短片随后又去了戛纳电影节,受到了制片人乔什•蒙德(Josh Mond)和安东尼奥•坎帕斯(Antonio Campos)的热情款待,他们都对我的剧本给予了相当大的肯定,同时也确保了影片的一部分拍摄资金的到位——当我们回来之后,所有的一切都渐渐地有了眉目和曙光。” 一个活在自己的世界中的女人 等到了寻觅合适的演员阵容的时候,这里面最关键的一个组成部分,就是如何选择一位完美的女演员,能够准确地拿捏好玛莎的脆弱,还有时刻让她无比烦乱的内心深处的折磨,更需要展露无疑。正是在选角导演苏珊•索普梅克(Susan Shopmaker)的极力推荐下,肖恩•德金才知道了当时只有20岁的伊丽莎白•奥尔森(Elizabeth Olsen)的存在的,当她第一次来试镜之后,德金就意识到自己已经找到了一个最不可思议的人选,他从她身上看到的是一种习惯与天性,那是一种让人感到既冲突又矛盾的人格,德金说:“奥尔森是如此地独特又美丽,光是注视着她,就能引发你想要深究一番的好奇心……她是一个相当有深度、有气质的女孩,隐藏在平静的外表之下的是强烈的情感碰撞。当我第一次见到她的时候,就能感知到这一切,我觉得她随时有可能捡起一块石头,然后砸向一扇玻璃窗——有的人就是能够承载这种异常沸腾的愤怒情绪,同时也具有着足够的能量彻底地爆发出来。” 在读过了剧本之后,伊丽莎白•奥尔森一下子就被玛莎给完完全全地吸引住了,虽然她意识到这个角色对于她来说是一项巨大的挑战,可是也挑起了她的征服欲和热情,奥尔森形容道:“我看过很多剧本,故事类型也是各种各样的,但只有这一个,让我一下子就被迷住了。即使我当时正在纽约拍摄另外一部作品,却仍然硬挤出了时间去试镜,后来我终于见到了肖恩•德金,我们一起聊了很多,包括这个角色和影片本身,我们真的是特别地投缘,虽然当时我的工作计划和这个有一些冲突,可是我知道我们都非常期待这次合作——于是想办法参与这部影片,也成了我当时最大的心愿和目标。后来德金在市郊比较偏僻的位置找到了两次比较适合《双面玛莎》的场景地,代表的是女主人公身处的两个不同的世界,其中之一是一座非常有特色的农场,另外一个是一处位于湖边的屋子,我们将会通过玛莎的视角对这两个地方有一个清晰的概念和认识……除了玛莎,还有房子的主人露西和泰德,同样会给你带来一种不一样的切入角度。至于农场的那一部分,则大多是借助玛莎的回忆展现出来的,如梦如幻,却也制造出了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 早在创作剧本的时候,肖恩•德金就已经发现了似乎有很多主题都能配合《双面玛莎》中所讲述的故事,但是其中有一个就尤为地重要,德金说:“至少在我看来,有关人的身份的丧失和向另外一个身份转变的话题,都是应该受到重视的,感觉上就好像是你终于在家里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和应该扮演的角色,我们在影片中也提到过很多次……我觉得这是非常基本的人性体现,任何一个人都希望能够找到相应的归属感,成为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然后知道自己在一群人中真的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具备了生存的价值——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扮演的都是不同的身份,功能也是不尽相同的,然而只要是存在了,自然就有其合理的前提。” 肖恩•德金还意识到,为《双面玛莎》的讲故事风格营造出一种情绪上的涌动,同样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他希望可以通过一种自然的风貌和节奏,让观众自己做出选择,在迟疑不决的不确定中,一点一点彻底地沉浸在影像的魅力当中,德金说:“身为一位电影人,《魔鬼圣婴》(Rosemary\'s Baby)无疑曾给我带来过极为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在做铺垫方面,即使没有什么直接的恐怖画面,却仍然可以遗留下惊悚的气息……我们都看过很多这种描述女性的偏执和妄想的电影作品了,但是只有这一部让人视若珍宝,你甚至只能了解里面的人物所知道的事情,这是一种相当具有艺术美感的电影手段,同时又能衍生出大量的娱乐效果——我一直都觉得《魔鬼圣婴》是一个非常好的范例,既有想法又充满着智慧,而且还寻找到了一个恰到好处的平衡点,全部都是一些我希望《双面玛莎》能够具备的特色。” 在确定了整个故事需要遵循的基调之后,肖恩•德金又开始考虑,应该为这样一个电影概念打造一个什么样的视觉风格,继而起到完善和促进的作用?特别是在紧张、激烈的氛围程度上?德金知道自己必须得找到一个合理且正确的节奏以及韵律,在动作场面和静态特写之间准确的切换,包括一些需要用便携摄像机拍摄的内容,如何寻找到一个精准的角度,就成了一个相对重要的开始,德金解释道:“我本能地觉得应该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来制作这部影片,只是一些细节的东西还有待磨合而已,毕竟这是我的第一部电影长片,我需要一一确定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了,但是一样一样落实起来的感觉还是很有成就感的。” (文/Ivy)
...详情
CopyRight © 2022 电影频道节目中心官方网站| 京ICP证100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