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坛混战 (2012)

Rivals

战争有罪,政治无情 由曾执导过极具颠覆性的家庭喜剧《拜见岳父大人》(Meet the Parents)的电影人杰伊•罗奇(Jay Roach)担任导演,《政坛混战》是在对美国目前的政治环境做出一次被推行至一个全新的水平层面上但完全符合发展逻辑的滑稽呈现,即使你深信与政治有关的道德规范已经触碰到了底线,但是,有一点却是显而易见的,原来这里面还有可供挖掘的更为深层的空间……也许,是因为在这样一个国家里,有的时候,选举的过程会变得如此的疯狂,你从中获得的不仅仅是笑话百出的幽默的想象力,特别是当你看到的是像威尔•法瑞尔(Will Ferrell)和扎克•加利费安纳基斯(Zach Galifianakis)这样的政客时,你肯定已经预见到了所有的一切会向着如何混乱、荒谬的可能性发展,最终成就了这样一部缺乏虔诚和尊敬的全新的喜剧电影。 除了两部《拜见岳父大人》,杰伊•罗奇还执导过很有讽刺意味的《王牌大贱谍》(Austin Powers)系列,为他在喜剧的世界里争得了无人可以替代的一席之位。此外,他还通过为HBO拍摄了两部极富盛名的电视电影《选票风波》(Recount)和《规则改变》(Game Change),成功地进入美国的政治体系,而且选择的是一种更为严肃的切入角度和观点……即使如此,罗奇还是坚信,当你需要面对的是一个很有争议的话题的时候,幽默就成了你所能使用的最完美的手段,罗奇说:“尤其是就现在这一段时间而言,特别是在政坛,我觉得喜剧显然是我们所能想象得到的最好的表达方式,至少我们找到的是一个充分的理由,让大家笑着面对这个愈加残酷的世界——因为不管是何时何地,只要你看到报纸上的头版头条,你都会产生难以抑制的恐慌。我们可以回想一下近段时间的竞选活动,确实会发现完全违背了其创办的初衷的不切实际的倾向。” 幸运的是,杰伊•罗奇可以凭借这部《政坛混战》缓解一下自己已经接近于爆发的焦虑,而与他一起坚守阵线的则分别是威尔•法瑞尔与扎克•加利费安纳基斯,他们还将共同为影片担任制片的工作,罗奇承认道:“毫无疑问,法瑞尔和加利费安纳基斯是我所见过的最有意思、最聪明的男人,尤其是作为一对势均力敌的竞争对手,他们之间达成的是一种不可思议的默契和配合度,都在想尽一切办法去破坏对方的努力以及互相拆台,几乎是用上了所有你能想象得到的最黑暗的阴谋和诡计,简直就可以用不知羞耻来形象了,让你毛骨悚然的同时又几度忍俊不禁。” 由于几位电影人一致认为《政坛混战》只能以R级喜剧的形式得到充分的展现,所以他们也更加地肆无忌惮起来,拥有的是绝对自由的创作空间,可以随心所欲的以他们想要的方式来讲述这个故事,包括每一个有可能牵扯其中的党派,也都是极尽恶搞之能事……威尔•法瑞尔的角色是相当自律且有着厚重的责任感的政客凯姆•布拉迪,看起来对所有人都很友好,其实只是最表面化的敷衍而已,法瑞尔说:“这个故事之所以具备着如此浓厚的趣味性,就因为我们事无巨细地详尽地描述了整个大选的所有公开和需要暗地操作的环节,比如说大量的金钱是如何流通进来的,还有由此产生的巨大的影响力,都是不容小窥的。这些参加竞选的政客捍卫的区域,其实都是相对较小的,在如此宏大的一个舞台上,不但不重要,而且完全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在政权至上的圈子里,这反而变成了他们强迫自己关注的关键所在,因此不管他们为此做出什么事情,都是能够理解的。” 至于扎克•加利费安纳基斯,饰演的则是第一次参加竞选的笨手笨脚的候选人马蒂•哈金斯,最开始的时候,他是怀着一些良好的意愿参加到这场角逐当中的,但很快就适应了这种将背叛当成了家常便饭的竞争特色,他还意识到,自己只需要关注他的资助人乐于提供的东西即可,加利费安纳基斯表示:“我的一生都在遵循我认同的政治立场,可即使如此,当我发现成为一名政客的背后竟然有如此多的暗箱操作的时候,我还是感到非常地吃惊,包括公众是如何被欺骗、被愚弄的……我们只是在通过一种特别具有趣味性的方式来展示这一切,如此真实却又让人难以置信。” 无时无刻都在秀下限的美国政坛 事实上,让影片中的两位主人公产生激烈的竞争,拼了命地去争夺国会里的一个最为炙手可热的席位,最初的时候是源于制片人亚当•麦凯(Adam McKay)的建议,一位从《周六夜现场》(Saturday Night Live)走出来的著名的喜剧大师,已经与威尔•法瑞尔有过多年的合作关系了——而且他对这样的内容显然是丝毫不觉得陌生的,麦凯说:“在《周六夜现场》时期,我曾创作过很多极具冷幽默性质的开场白,大多时候是由法瑞尔充当的乔治•布什(George Bush),达瑞尔•哈蒙德(Darrell Hammond)模仿的则是比尔•克林顿(Bill Clinton)……所以,类似的常态的政治境况,是这么多年来我一直感兴趣的话题之一。” 《政坛混战》讲述的更像是一场发生在两个机会均等的竞争对手之间的战役,对焦的可不仅仅是政治,还有整个演变的过程,包括在全国范围内,数量呈持续增长势头的各种竞选活动,感觉上与政党、结论甚至意识形态都没有太大的关系,反而关乎的却是花费、战斗和胜利,然后就是更多的花费——所以,为什么不将这一切提升至一个全新的水平层面上,然后看看到底会发生一些什么呢?亚当•麦凯描述道:“一个结果导致的却是另一个开始,随着故事的发展,两位主人公最终都失去了自制,他们突然释放了自我,全然不顾这些行为会引发什么样无法收拾的烂摊子……很快,两个人之间的竞争就从互相揭发隐私和疯狂的指责转变成了一场生死较量。” 与此同时,这部影片还是在对亚当•麦凯最喜欢的调节公共关系的工具进行带有讽刺性的刻画——即普遍存在的妙语警句,麦凯说:“人们似乎都有这种类似于‘概括癖’一样的毛病,也许这么做只是为了更容易被记住,大家已经习惯了用某些成语来总结一个人的本质。可是为了在短时间内捕捉到大众的注意力,越来越多的没有意义的语句也在被大范围地使用着,由于过度频繁的反复性,也使得我们所有人都迷上了这种讲话方式……至于我,自然乐于成为这种开动脑筋的会议的一员,因为我想要看看他们是如何评定一位赢家的。对于凯姆这个角色而言,我们决定伴随他出现的是像‘美国’、‘上帝’和‘自由’这样的字眼,然后把它们无限放大,并反复强调,因为他确信,这就是民众最想要听到的内容,给人的感觉就好像是任何一位候选人都必须要好好描述一下自己对自由的阐述和理解一样,他们不得不把自己渲染成最爱国的美国人,至少要比他们的对手更为积极,他们巴不得让我们认为他们所有的对手都与恐怖分子有联系。”威尔•法瑞尔则补充道:“凯姆的口号看着根本就不像是一条标语,甚至连一个完整的句子都称不上,听起来更像是战斗时所发出的无意义的呐喊——虽然字面上没有任何值得挖掘的深度,但是听上去却显得非常地有力度。” 为《政坛混战》担任了编剧重任的克里斯•亨奇(Chris Henchy)无疑是在对这种选举背后的猫腻进行某种强势的分析,继而把它们扩大到了一个极其荒诞不经的地步,亨奇认为:“没过多久,这两位实力相近的竞争对手就把合理公平的竞赛主张全部抛诸脑后,最终变成了不惜一切代价都要置对方于死地……在我看来,这显然是整个过程最为自然的进化阶段,尤其是对于类似的政坛大战来说,以如此荒谬的结局收尾,反而变成了一个最具可能性的发展方向,继而演变成了,‘我要如何做,才能把我的对手彻底地打趴下呢?把他赶出这个世界,毁掉他的生活,然后取得胜利。’当你做到这一切之后,也许你可以考虑在上任期间做出一些功绩,实施你推行的政策方针,但是在此之前,你必须要赢——没有人在乎这中间的过程,大家只想看到最终的结果。” 在呈现这样一个故事的过程中,几位电影人不得不面对的最艰难的挑战,就是如何制作一部漠视道德的粗俗喜剧,而且必须得超越更加让人没办法容忍的事实真相,以及正在脱离控制的媒体圈——随着这部影片的发展,每一个涉及其中的人都被不可思议地娱乐了,中间还夹杂着各种各样的惊叹,尤其是他们专门为了搞笑而设计的一系列情景模式,里面当然会简单地提及一些相对敏感的话题,不过也只是触及皮毛而已,大到偷情、丑闻、谎言、意外、冲动、轻率以及时刻彰显的爱国心,小到发型、身材和面部表情,都有着相当多的说法,亚当•麦凯说:“关于《政坛混战》最有意思的一个组成部分,就在于里面的内容很大程度上都是以现实为基础的……你将会从中看到很多荒谬到极致的指责,或者只是一段再平常不过的电话录音也会被别有用心之人拿来利用一番。当你看到一个地方有大量的人群聚集,甚至放着烟火,旁边还有啦啦队美女的热舞助兴,然后一位参选的候选人会像一位摇滚明星一样吊着威亚从天空落下——你可能会觉得这实在是太疯狂、太过火了,可事实上呢?也就过了几个星期的时间,你却注意到新闻上竟然播报了类似的内容,相信再也没有比这个更让人吃惊的情况了。”

CopyRight © 2022 电影频道节目中心官方网站| 京ICP证100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