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音调 (2012)

Pitch Perfect

用歌声来演绎生活 当身为制片搭档的夫妻伊丽莎白•班克斯(Elizabeth Banks)和马克思•汉德尔曼(Max Handelman)第一次拿到一本由米基•莱普金(Mickey Rapkin)所著的名为《完美音调:大学阿卡贝拉的荣耀》(Pitch Perfect: The Quest for Collegiate A Cappella Glor)的书时,一下子就被里面的内容给深深地吸引住了——最初的时候,是一位朋友交给他们的,这个朋友显然认为小说里的故事很适合被改编成一部电影作品。班克斯和汉德尔曼感到非常地兴奋,因为他们都认为,可以根据原著在大银幕上制造一个极具趣味性、处处透着怪诞的激情的非常受欢迎的影像世界,完全是围绕着以大学为背景的无伴奏合唱“阿卡贝拉”展开想象的,班克斯表示:“莱普金的小说让我们想起了那些我们最喜欢的电影作品,比如说《太坏了》(Superbad)、《贱女孩》(Mean Girls)和《美少女啦啦队》(Bring It On),描述的都是出现在大型的社交范围的特立独行且比较另类的人群……在我们看来,去呈现甚至挖掘某个特别让人着迷的集体行为,然后把它转变成一部覆盖范围相当广泛的轻喜剧,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汉德尔曼接着说:“其实我和班克斯鲜少有合作的机会,而《完美音调》就成了我们共同努力3年之后的成果,同时也是我们创建的电影公司继2009年的《未来战警》(Surrogates)之后制作的第二部电影作品——我相信这个世界上没有比班克斯更适合做我的搭档的人了,可以说我们在很多地方都是互补的,由于她之前丰富的表演经验,也允许她和不同类型的导演以及演员进行合作,而对于这部影片来说,这些都是难能可贵的财富。” 原著描述的是一次完整的大学音乐赛事,主要对焦的是3个参赛团队,其中包括一个刚刚组建起来、全部是女生的合唱团,想要取得胜利的话,她们就得克服想象不到的难题与障碍,马克思•汉德尔曼说:“我们的影片关乎的是这些女孩是如何参加比赛并一路冲向决赛的……这个被称之为‘贝拉们’的女子乐团,之前曾遭受过惨痛的失利,而到了第二年,则是她们该招收新成员的时候了。基本上而言,此时的‘贝拉们’根本已经等同于名存实亡,老队员们不是毕业就是离开了,这无疑是一个非常尴尬的局面,因为她们不得不组建一个全新的团队——即使她们凑齐了人数,她们还得和一个完全由男子组成的团队竞争,要知道对方可是去年的冠军。而我们的故事,集中阐述的就是‘贝拉们’是怎样争取到进入决赛的机会,还有她们是如何与男生们抗衡的。” 在经过了仔细地商讨与筛选之后,伊丽莎白•班克斯与马克思•汉德尔曼决定将改编的工作委托给曾获得过艾美奖提名的凯•卡农(Kay Cannon),由她先写出一份内容提纲和大致的故事雏形,以此来吸引实力更为雄厚的电影公司的加盟。很快环球影业就对这个电影计划流露出了浓厚的兴趣,并把它转交给了制片人保罗•布鲁克斯(Paul Brooks),由他全权负责后续的工作和整体的制作历程——在此之前,布鲁克斯曾经与环球影业一起完成过多部影片的拍摄,其中包括经典的邪典片《撕裂人》(Slither),还有惊悚作品《鬼讯号》(White Noise)以及喜剧片《因为我这么说》(Because I Said So)和《结婚纪念日》(The Wedding Date),对于可以将这种让人愉悦的合作关系继续下去,布鲁克斯感到非常地兴奋,他承认道:“从我的角度出发,我从剧本中看到的是一个相当具有梦幻色彩的电影素材,里面结合的是伟大的真情与幽默感,真的是非常地有趣……我认为影片延续了原著的背景环境,所以才会带给人如此难以置信的相关性和共鸣,这里是围绕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展开故事的,主角是一群准备在大学校园里迈出重要的一步的孩子们,更何况这里面还包含了很多好听的歌曲。由于我曾经为《撕裂人》做过制片人,所以我了解班克斯身为一名演员的才华——她展现出来的是一种傲人的本能和天赋,还有汉德尔曼,我相信他们的直觉与判断力。” 从曼妙的音乐中搜寻真情 在为《完美音调》寻找一位适合的导演的过程中,伊丽莎白•班克斯还有马克思•汉德尔曼意图找到的是一位可以赋予剧本所需要的全部视觉元素的电影人,包括离奇诡异的幽默感、悦耳的音乐符号以及舞台表现力和相应的编舞工作,最终,他们一致将目光焦点定格在了杰森•摩尔(Jason Moore)的身上,他所制作的曾获得过托尼奖的百老汇音乐剧《Q大街》(Avenue Q),就是他们所能找到的《完美音调》最完整的范例和模板,班克斯说:“在我和汉德尔曼挑选导演之初,我们都明白自己不得不付诸的是一次相当具有技巧性的诉求,因为影片里包含了太多的音乐元素,无疑是一部相当具有戏剧氛围的作品。当然,这里还讲述了一个特别幽默的故事,我们都想事先确保一件事情,那就是一定要以喜剧片的形式为它定位——凯•卡农的剧本本身就具备了一种非常特别的腔调,我们真的很想将其平移到大银幕的世界里,然后摩尔就成了那个能够实现我们所有愿望的完美人选。”汉德尔曼则补充道:“这里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我们并不想制作一部以‘阿卡贝拉’取乐的影片,但是也不愿意以太严肃的态度去对待它……如果你曾看过那部《Q大街》的话,就能明白我们想要的是一个什么样的风格了。摩尔的表达方式实在是太合乎我们的心意了,还有他对音乐、舞蹈以及大型的舞台表演专业的控制和安排能力,都是我们渴求的法宝,我们根本就想象不到这个世界上还有比摩尔更有竞争力的人选了,他不但可以同时完成音乐与喜剧,还能为这两个元素达成一种不可思议的平衡。” 时间回溯到2003年,刻画与成长有关的传奇的舞台剧《Q大街》在百老汇拉开帷幕,迅速发展成了一个文化现象,并拿走了3项托尼奖,其中包括最佳音乐剧——作为一部由罗伯特•洛佩兹(Robert Lopez)和杰夫•马克思(Jeff Marx)共同完成了音乐部分的喜剧作品,然后杰夫•维提(Jeff Whitty)编剧、杰森•摩尔执导,《Q大街》以一种完美的方式结合了演员、木偶以及生动的舞台动作、演唱和动画,最终使这部舞台剧成为了百老汇历史上巡演时间最长的一部佳作,自从第一次亮相以来,就深受追捧且广受好评,同时还在拉斯维加斯和伦敦西区得到了极高的分数和评价,并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到了国际范围的巡演当中……虽然出身于舞台领域,但是包括保罗•布鲁克斯在内,几位制片人都对摩尔在喜剧方面的激情和能力表示出了极大的信心与认同,布鲁克斯形容道:“我了解摩尔在戏剧方面的掌控力,所以我相信他肯定能对凯•卡农的剧本做出最全面的呈现与展示,而且他一直都对歌舞剧的领域有着透彻的了解,我们深信他一定能够以一种相当独特的方式,带着我们一起进驻到一个充满着美妙的音乐的世界当中。” 自从《我为喜剧狂》(30 Rock)以来,杰森•摩尔就成为了凯•卡农最忠实的拥护者,所以他几乎是立刻就被这个剧本给吸引住了,摩尔说:“卡农总是能够通过她的文字传达出一种非常独特的声音,在创造人物和语言的时候,她凝结出来的是一种伟大的智慧和想象力……在音乐的世界里,这是我从没经历过的一个组成部分,对于我来说,我看到的是一个巨大的充满神秘色彩的背景环境,出现在其中的,都是深爱着音乐、渴望登上舞台的人——卡农真的以一种相当与众不同且很有趣味性的方式捕捉到了我的全部注意力,如果错过这个机会的话,我可能会悔恨一辈子的。” 随着剧本和导演悉数到位,就该是几位制片人想办法聚集一个符合他们要求的演员阵容的时候了——毫无疑问,影片讲述的是一个需要以群像的结构体现的故事,而且是以竞争无比激烈的大学歌唱比赛作为大环境的。这一次,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有才华的表演天才,而且还得能歌善舞,完成大量的现场表演,保罗•布鲁克斯解释道:“首先,我们需要寻找的是那种极有喜剧本能的年轻演员,让我们感到非常幸运的是,我发现我们的选择还是非常多的,但最最重要的是,他们还得能唱又能跳……事实证明,我们真的做到了。” 作为一位大一新生,贝卡对任何形式的学生团体都是敬谢不敏的——而这个角色最终则落在了曾获得过奥斯卡和托尼奖提名的安娜•肯德里克(Anna Kendrick)的身上。虽然贝卡最开始的时候是一个格格不入的局外人,但是她很快就凭借很有革新意义的音乐播放技巧粉碎了因循守旧的传统。

CopyRight © 2022 电影频道节目中心官方网站| 京ICP证100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