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于影片的题材
影片女主人公生活原型许红卫生前居住在上海浦东新区,是上海大都市酒店的退休职工,1995年许红卫在一次单位献血中得到的1000元“补助金”,她毫不犹豫地将这笔钱捐给了两名辍学在家的云南特困生——刘建波和王江蓉。许红卫从此未间断过资助,一直坚持了8个年头。除学费外,每月还给他们每人寄上100元生活费。可谁又能想到,许红卫仅仅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月薪不到1000元的旅馆服务员。
2000年许红卫检查出癌症晚期的时候,也从未忘了给孩子按时寄去生活费和学费。为了不让孩子们因担心自己而影响学业,一直瞒着自己的病情。
病情加重后,两孩子来上海探望病中的“许妈妈”,许红卫承诺一定会资助他们直到大学毕业。许红卫的事迹深深感动了她所居住的小区居民,大家纷纷捐款,共同参与助学活动。她的事迹被评为上海市2002年度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十佳好人好事之一,并获得“1990-2007年度感动上海浦东十大人物”光荣称号。
许红卫,一个普普通通的旅馆服务员,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妈妈,一个美丽生命的开拓者。
但凡中国社会底层最普通的劳动人民,她们大都是普通而平凡的,然而她们当中的许多人,却在默默无闻地做很不平凡的事,她们心中有大爱,在默默地奉献着。鲁迅先生曾经将这些人称之为我们民族的脊梁。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历经数千年,在世界民族之林巍然屹立的核心力量所在。
咱们这部影片,创作的宗旨就是想用这种很原生态的真人真事的故事,以真实自然质朴的视听语言,去讲述一个许红卫的故事,让许红卫的这种平凡而伟大的精神悄悄走进千万观众的内心世界。我想,只要内心怀有爱的观众,看了这个故事,她是会被深深感动的。一部真正好的电影,不在于它有多大的投资多大的阵容多强劲的宣传,而是在于它是否真的感动了观众,这才是一部好影片历久而弥新的艺术魅力所在。
要拍摄这样一部看似平凡简单,实际上需颇见功力的影片,确实是个很大的挑战。感觉到这部电影的分量,也就感觉到了作为影片创作者之一,肩上沉甸甸的责任。
故事分析
为了保持人物事件的原生态,故事的原汁原味,这部影片选择的叙述语言,必须是自然朴素的。故事叙述采用单线索发展的时空方式,影片的前半部分,采用了平行蒙太奇的手法,分别讲述接受助学金的云南两个哈尼族孩子和助学者上海许红卫一家人的生活状态,直到影片的中后部,当孩子们得知上海的妈妈病了,他们之间的相濡以沫相互激励这种爱的传递,这种戏剧性的交流,才空前地密集粘稠起来。一直到影片的高潮结尾部,两个哈尼族孩子才来上海探望思念八年的病重中的妈妈,平行蒙太奇才在这里发生交叉纠集,最后将戏剧情景推向全片的高潮。
要讲述好一个这样单纯朴素的故事,你什么令人新奇令人发烧的电影语言和时尚手法都不能用,的确也是挺考验导演和主创们的。想象中,影片的前小半部,第一本,可能会让观众感到些许沉闷,觉得叙述手法较老套,但相信随着剧情的推进,孩子和妈妈之间牵扯人心的情感戏慢慢地密集粘稠起来,观众的共鸣就会发生,有共鸣就不怕了,慢慢就会被情感牵着走了,不怕你不到高潮。
2. 关于影片的风格体裁
影片总体的风格体裁,是一部慢热型的情感正剧。
体现手法上要追求自然真实朴素,讲究细节的积累,稳扎稳打,要做好细腻
入微的情感和细节的铺垫递进,慢慢向高潮推进冲刺。
为了丰富影片的可看性和文化品位,投资方痛下血本,影片外景地采用在入
围双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的云南红河州元阳梯田所在地元阳县和世界国际大都市上海市横跨两千里的两地拍摄。世界文化遗产级别的美丽的元阳梯田,民族风情浓郁原生态的哈尼村寨和繁华国际大都市上海的现代时尚风貌,在视觉元素上会发生自然的纠集和碰撞,从而形成我们这部影片自身一种特有的影像风格。大量外景取景于优美的元阳梯田风光,哈尼族村寨学校小城的场景镜头,这样的视觉元素特征,为多年来我国电影银幕上所罕见,此也是影片主要的看点卖点之一。
3. 关于人物、演员和表演
关于人物:
影片中所有的主角配角临时演员,无论从造型到表演风格,总体的要求就是自然朴素真实,摒弃任何非自然的刻意修饰,尽量原生态,还原生活,跟真实生活中的人物原型零距离。
许红卫:
是一个来自社会底层的中国最普通的职业妇女,论年龄应该是上世纪60年代初出生的,人物原型许红卫少时出生于浙江舟山海边的一个渔村,家里子女多人,许上学只上到初中毕业,因家贫没有继续升学。故而许红卫从小内心就十分向往读书,知道知识能改变命运。追求知识,后来到帮助素不相识的云南特困生孩子上学追求知识,在她的内心深处从小就形成了一个心结,成为她的一种人生理想。后来许认识了在上海周边海岛上当军工的丈夫,来到了上海大都市,当了一名普通旅社的服务员。许红卫的性格色彩,应该是朴素、热情、乐观而纯真的,最主要的是她具有一颗爱心,她对亲人,对社会,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总是乐观的,有爱心的,积极向上的。她会为一个自己认为是有价值的理想理念,坚守一生,直到生命的最后。
影片开始的时间年代是1995年,5分多钟后,跳到2002年,已经是7年后了,到后来许红卫病重,已经是将近8年后的时间跨度。许出场时应该是35、6岁,后来是40多岁的中年人,演员需要掌握好这年龄感的变化,掌握好人物从精神内心到形象外表的很细微的变化。
龙 嘎:
需要找两个小演员,都必须是原生态的,非职业演员,最好是云南甚至元阳当地哈尼族的孩子。一个是8~10岁的孩子,一个是7年后15岁的少年。人物原型刘建波有当年的照片,形象气质上尽可能靠近。龙嘎自小失去父母双亲,跟爷爷两个人相依为命,他也是从小内心向往能上学读书,只因家贫而辍学。8岁孩子的小演员,可以相对开朗阳光活泼一些。15岁的少年龙嘎,外形最好瘦一些,但不能弱,因为他要天天爬山,常在干活劳动,性格则不需要太活泼,稍许内向一些,忍辱负重一些,内心的情感活动丰富一些,不要外在张扬的。最理想的,是能找到一个有一双会说话的大眼睛的孩子,让他的情感更多地通过他的眼睛说出来,而不是用嘴巴说出来,这就会很有意思,就会感动人。
丹 依:
外形气质条件要求跟龙嘎差不多,也需要找两个小演员,一个8~10岁,一个14~5岁。基调是淳朴的,可以漂亮一些,较感性的,哈尼族女子的淳朴美丽是举世公认的。性格上相比龙嘎,可以相对活泼开朗外向一些,甚至有点儿小小的任性,要能歌善舞的。
钱勤芳:
有人物原型钱师傅在,非常好的样板,演员选择上尽可能靠近原型。钱是一个在上海周边原先属于海军管理的海岛上维护雷达航标灯的军工,后来这些海岛划归上海海事局管理。钱师傅几十年长期在海岛上生活工作,一年中只有一个月探亲假能回上海探亲,所以他对家庭,对妻子和女儿,内心是疼爱加内疚的,但他应该是一个硬汉,爽朗而内心深沉,他对妻子和女儿的爱,对妻子的助学行为,更多的也是通过他的一些行为和细节来体现表达,这样对人物的刻画和塑造会比较有利,会更有力量。
芊 芊:
也需要找两个演员,一个12岁,一个20来岁。芊芊,从小就比较懂事,一直支持母亲的助学行为。她的性格基调可以选择热情开朗一些,具有爱心的较感性的,当然也必须是朴素的,符合这样一个家庭的孩子,千万不要找上海滩的时尚女孩。
龙嘎爷爷:
60来岁的哈尼族老汉,必须也是原生态的,他的戏份不多但有不少重场戏情感戏,可能需要找职业演员,但外形气质语言上都要看不出是职业演员为好,需要原生态。
表演的总体追求上,要注重的还是力求朴素真实,要“纯天然”的,不要一丝一毫的刻意表演,所有的情感表达,都是有积累的自然流露,像山涧淙淙的泉水一样,那才有自然的美感。要注重细节的拿捏和真实呈现,时代感,年龄感,分寸感。哈尼族小演员一定要释放其真实天性,在镜头前绝对不演戏,而是真实呈现的生活和情感状态。
4.关于影片的影像造型
美术
这部影片的美术,应该有其施展艺术想象力的相对大的空间余地。影片从影像造型上看,有两大类元素:哈尼族这个“雕刻大山的民族”,世界级风景名胜元阳梯田,民族风情浓郁的哈尼村寨、小城等等,和时尚现代的上海国际大都市,上海里弄里一个简朴节俭的家,这些反差很强烈的环境,要在咱们这部影片中有机和谐地融合在一起,最后要完成有统一和谐美感的影像造型。我们要尽可能地汲取哈尼族人和上海普通市民生活劳动场景中的一些较典型的视觉元素,从而来捕捉找到我们这部影片独特新鲜的审美角度。
摄影和剪辑
A.设想一:在镜头运用上,以行云流水般的运动镜头和长镜头作为影片基本的镜头语言,让缓慢移动的长镜头始终跟随着主要人物,让人物动作贯穿始终,增加演员的表演空间,使镜头富有流动感,自然流畅。注重动与静的有机结合,运动感和节奏感。对话场面也尽可能减少使用对切,保持时空的统一性和完整性。影片中有几场较大场面的重场戏,比如龙嘎学校的千人“乐作舞”,许红卫居民小区的群众捐款助学等场面戏,要把镜头的运动感做足。云南元阳梯田外景的剪辑语言上,多选择使用具有张力的两极镜头(大全和特写景别交替),镜头剪辑语言的基调还是追求自然、流畅、真实。
B.设想二:在画面构图和景别处理上,注意人物与环境的关系,外部动作和人物内心情感的关系,无论是静态还是动态构图,都应该力求朴素不要花哨,突出人物的主体感和空间的纵深感,挖掘画面构图所承载的情感要素和其象征意义。
关于照明用光
用光原则:在注重自然写实的基础上,不必太拘泥生活逻辑的限制,要更注重场面氛围尤其是人物主观情绪的渲染传达。
关于服、化、道
细节决定着一部优秀电影的品质。影片的服装化妆和道具部门,要注重的原则就是细节,小不真实就会产生大不真实,真实和细腻尽量做到位了,就会传神。咱们这部戏属于低成本电影,没有很多预算经费去添置很多新制作的东西,在影片筹备期,一定要想办法去找去借,找到一些能“画龙点睛”的东西,哈尼族特征性的东西,上海里弄里许红卫这样的家庭特有的一些东西,就能给影片加分,以少胜多。
5. 关于影片的声音造型
音乐
哈尼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影片中一定要用好哈尼族的经典音乐元素。音乐要有能引起哈尼族人和汉族人都有的亲和力和认同感的功能,上海国际大都市的音律节奏,要注意两者之间的有机融合,古老的哈尼族和现代的上海之间的和谐融合。音乐造型上既有传统的文化内涵,又要有时尚现代的表现手法。
录音和后期
本片采用同期声。在真实记录还原生活和人物的基础上,还是要充分注重在剧情的发展中,人物感情在情绪上的递进、渲染和传达。
6. 关于影片营销的关键词
启动影片的营销推介前,要充分注意到我们这部影片特有的几个关键词:
1. 这是一部真正具有所谓的“普世价值”,具有世界性语言的,讲述人性美有大爱的原创电影。这部影片的市场受众宽容度很大,大到“十八大”献礼片,参展国际电影节,小到国内农村小城镇二级数字院线,军队院线,视频门户网站的点播,都能找到本片的观众和市场,她讲的是一个中国普通女性的善与爱的故事。
2. 世界文化遗产入围名录:举世闻名的云南元阳梯田,哈尼族风情的民族题材电影,歌颂了民族大团结。
一个古老的“雕刻大山的民族”人文精神的当代记录。
3. 一部中国少数民族少年的励志电影。
7. 题外絮语
小成本电影,有小成本电影的优势,常常会“歪打正着”,不经意间,会爆出个冷门,有意外的收获,使观众对其有长久的记忆。
当然,这一切,都取决于匠心独运的选材,需要智慧和精心的运作。
那些拥有庞大投资和营销费用的所谓的大片巨片,虽然可以喧嚣于一时,可以赚得大把的票房,但时过境迁后,有几人会记得它曾经讲过什么故事呢?
我们这部影片,虽然是经济型的投入,但是影片做的毕竟是较有文化内涵的事情,对哈尼族民族文化也做了一些具有永久印记性的艺术记录,它或许会长久地保存于曾经看过它的观众的记忆里。
当时光再过一个百年后,这部胶片还会躺在中国电影资料馆那充满惰性气体的片库里,供有兴趣者去寻觅。作为这部影片的策划创作者,是很有幸的。
这就是胶片电影的魅力!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