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男姐妹团 (2013)

  • 美国
  • |
  • 剧情  惊悚
5.9
力荐
0看过
0想看
  • 片       名猎男姐妹团
  • 上映时间2013年02月01日
  • 导       演 奥斯汀·奇克
  • 又       名女孩对抗男孩 Girls Against Boys
  • 编       剧 奥斯汀·奇克
  • 剧       情
    在两性的对抗之中,往往没有真正的输赢之分——雪依(丹妮尔•帕娜贝克饰)本是一个清纯又美丽的女大学生,然而,她却在数日之内连续遭到几个男人的欺负与折磨,这让她感到身心俱疲,濒临崩溃的边缘……当和她一起打工的璐(妮可•拉里贝特饰)听她描述了自己的痛苦之后,随即策划了一连串以复仇为...

图片

(4)
受害人,也会变成施暴者 由奥斯汀•奇克(Austin Chick)自编自导,《女孩对抗男孩》讲述的是一个带有着相当极端的情感的惊悚传奇,从强奸到复仇,给人的感觉很像是那部颠覆了所有人传统的三观的法国片《强我》(Baise-moi)的“姊妹篇”,只是要显得更加地有深度一些,奇克承认道:“我一直对男人与女人之间的各种维系和对抗尤其地感兴趣,你甚至可以将这部影片称之为‘性别大战’三部曲的第二个组成部分,也就是我在完成2002年的《真爱染色体》(XX/XY)之后萌生的一个想法和创意……事实上,就连这两部影片的名字,都有着相当本质的关联和相似之处,里面的内容也都是描述男人与女人之间是如何误解或曲解了彼此的行为和意图的,并因此可能会受到的痛苦与伤害。当然,《真爱染色体》没有那么多血淋淋的画面,更没有人被斩断腿,但是到了最后,马克•鲁法洛(Mark Ruffalo)的角色却失去了他的蛋蛋。像《女孩对抗男孩》这种复仇类的电影作品,一般情况下充斥的是各种极端的人物,可都是一些拙劣的讽刺与模仿,并不会给大家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特别是这种带有强暴题材的,女性大多被描述成了纯真、清白的受害者,男人则成了恶魔的化身。在我看来,用一种非好即坏的极致方式去描绘这样的场景,是非常保险的做法,不但赋予了主人公道德上的正义标准,而且也让观众没那么揪心或难以接受……所以对于我来说,这部影片更像是一次练习,我要展示的是人们内心深处真正的渴望,包括对一个真实的世界的求知欲以及一个更加‘公正’的回馈,这也允许我可以随心所欲地打造属于我自己的梦幻暴力。如果回归到现实生活的话,没有任何一种境况,是可以用简单去形容的,所以我希望《女孩对抗男孩》可以深入到一片相对晦涩的区域,包括涉及的话题也都是一些不常见的,比如说附带伤害、模棱两可的道德观以及暴力对施暴者和受害人所带来的双重影响——由暴力因子所引发的冲动,是特别复杂而且随机的,根本就不是我们所希望的那样,是在对自己的情绪进行发泄。” 从叙述的角度来看,《女孩对抗男孩》对男性做出的是一种相对黯淡的描述与展现,奥斯汀•奇克说:“整个故事构架的方式,就是让两性站在冲突的对立面上,事实上,这部影片对所有出现在其中的人物,做出的都是比较苍白的呈现,并不是所有的男人的行为都让人感到无比的厌恶,而女人的暴力行径,也不完全是为了伸张正义……当然,你可能会说,这里关乎的是一种基本的女性力量,她们完全可以武装自己并实施复仇,但是,如果回顾这种类型片的历史,你就会发现,与强暴还有仇恨有关的部分,都是一种比较纯粹的宣传和利用,其实是为了达到其他目的的——我对那种因为互相抵触而制造出的紧张氛围特别地着迷,但我更关心的是暴力可能会带来的连带后果,不仅仅是身体上的,还有心理与现实生活中,包括我们很少能够想象得到的残暴的行为……就这一点而言,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都可以与自身联系到一起。” 在奥斯汀•奇克完成了剧本的创作之后,一个偶然的契机,让他找到了能够实现这个电影梦想的归宿,奇克回忆道:“那是2010年年末的时候,我在纽约见到了制片人埃美•谢赫(Aimee Shieh)和克莱•弗罗伦(Clay Floren),他们正在寻找可以制作的影片,而且预算必须得控制在1百万美元以内……巧的是,他们都对我之前的作品喜爱有加,所以我把《女孩对抗男孩》的剧本拿给他们,他们看过之后很快就给了我回复,表示自己愿意投拍这部影片——我当时住在温哥华,虽然我从他们那里得到的是肯定的答复,但是想当然地认为没有那么快发生,然而2011年春天,他们就筹措到了足够的资金,我们随即进入了选角的程序。事实上,如果你想让这样一部影片成行的话,确实是需要很强的技巧性,毕竟它不是那种非常直白的类型片,只是包含了一些可以进行对应的元素罢了,而且承载的是我一贯的电影作风,同样是一部由人物来驱动故事发展并上升到心理层面的惊悚之作,因为我想要制作的是一部混杂了许多风格的电影作品。为此,我会见了很多人,有演员也有工作人员,基本上他们的反应呈现的是一种两极分化的态度,他们中的一些似乎很能理解我到底想要传达的是什么样的信息,但是大多数人对剧本的反应都是一种不在状态的茫然。甚至有的人可能是太投入剧本字面的意思了,所以他们对砍掉某个人的脚这种事表示无法接受……当然,这里也有对雪依身上发生的一切非常沉迷的人,可是他们却因为里面过于残暴的描述而有所顾虑,还一度担心我计划制作的是一部暴力色情片。” 孤独不能成为伤害别人的理由 如果单看风格与分类的话,《女孩对抗男孩》无疑介于的是艺术电影与恐怖类型片之间,乍一看之下,确实很难被定位,奥斯汀•奇克说:“我解答次数最多的问题就是,‘我们正在制作的到底是哪种版本的影片?’同时这也成了需要经过不断的探讨的主要焦点,但是对于我来说,我却觉得没有必要非得做出明确的划分——我有一种强烈的感觉,我认为自己完全能够把握每一种涉及其中的不同的元素,然后让它们为我的故事服务,还有应该展现出来的基调和视觉风格,我也有着清晰又明确的概念,包括我有兴趣去尝试的一些潜在的部分……但是,我能理解大家的担心所为何来,至少对于一部分人来说,这并不是一个让人容易接受的选择。不过,也有少数几个人,以我的艺术指导简奈尔•玛丽(Jeanelle Marie)为例,她就能即刻明白这里面的含义——在我们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她向我展示了她读过剧本之后完成的一些画,我一下子就意识到她竟然捕捉到了所有的参数和视觉线索,而且还以她专业的角度进行了分析,所以说我们的思维是同步的。” 2011年秋天,主要的拍摄工作也随即展开,前后历时18天,然后又用了额外的两天时间在城市周边完成了一些取景与偷拍的工作,整个摄制组只有6名工作人员,奥斯汀•奇克表示:“对于不同的画质需求,我们前后使用了3款摄像机进行调试,包括佳能5D……一直以来,我意图赋予《女孩对抗男孩》的都是一种如梦如幻的视觉品质,在我们做前期准备的时候,我特别让我们的摄影师凯瑟琳•韦斯特加德(Kathryn Westergaard)观看了几部影片,做相应的参考和预习,其中包括《永远的莉莉亚》(Lilya 4-ever)、《挑逗性谋杀》(Les Amants Criminels)还有《两极天使》(La vie revee des anges),而我们想要营造出的是类似的美学观点——整个故事一开始的时候,是以平凡的日常生活作为出发点的,随后,属于雪依的历程拉开了帷幕,而我们也在慢慢的从现实主义向梦幻色彩过度,不过并非是那种单纯的童话世界,看起来与我们所在的环境没什么两样,只是更加地主观罢了,近距离地去体会雪依内心的感受与变化。事实上,我最感兴趣的部分,就是挖掘雪依的脑子里到底都在想些什么,而不是纠结一些过于程式化的东西……这里关乎的可不仅仅是如何杀死一个人并逃脱需要为此承担的制裁,而这也不是我真正感兴趣的地方,我想要审视她是如何受到影响的,还有她是怎么发生变化的,这全部都属于一种微妙的情感范畴。但是,到了最后,雪依已经完全变成了另外一个人,即使拥有着相同的容貌,但早已不是以前的那个她。” 另外一个在《女孩对抗男孩》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的,则是纽约这座城市本身,就像奥斯汀•奇克在自己之前的导演作品《八月钱潮》(August)里所融入的一些难以置信的元素一样,场景对于一个故事的发展与节奏,同样是非常关键的存在,奇克说:“这部影片最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就是那种被隔离的无以为继的孤独感——也就是雪依被特里甩掉之后,她才发现,原来他从一开始就在误导她。她是如此地年轻却又是这么地孤单,偌大的一座纽约城,也不可思议地变成了一个寂寞的地方。当然,这也可以成为一个让人无比兴奋的开始,因为当你独自一人生活的时候,你就会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周围,就好像是你能从身边的每一个人身上都找到乐趣一样,可是却仍然被占有压倒性的优势的孤独侵袭着,无处不在,让人感到既压抑又窒息。” 奥斯汀•奇克对雪依这个角色的感受,可以说是印象相当的深刻又熟悉的,他形容道:“当我刚来到纽约的时候,其实比她还要年轻一些……在过去很多年的时间里,我认识了好几个像她这样的女子,白天上大学,晚上则去夜总会打工,在这里,她们经常会被当成待宰的羔羊。我所有的作品都是以纽约为背景的,所以如何让这座城市通过摄像机展示出最为真实的一面,对于我来说就变得尤为的重要,毕竟我对这里实在是太熟悉太了解了,所以我很自然想要讲述发生在其中的故事。不过,这段时间我住在洛杉矶,我似乎已经习惯了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寻找灵感——历史、建筑和相关的政策等等,我还发现自己似乎对来自于加州南部的故事特别的着迷。不过,由于我们能够使用的预算实在是少得可怜,所以我们只能挑选税收政策更有优势的地方,这真的是让我无比的抓狂……如果你想让温哥华看起来像纽约的话,你就不得不消除这座城市任何会被认出来的特征,所以你只能选择那种最为大众化的地点,就为了掩饰各种会出现蹊跷的可能性,我真的有种快被逼疯的感觉,最终能够如愿,真是不幸中的万幸。”
...详情
CopyRight © 2022 电影频道节目中心官方网站| 京ICP证100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