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女》是根据中国敦煌壁画第八十五窟中“鹿母夫人”的故事改编,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93年制作的动画短片。讲述了鹿女大义感动炎、夏二王,从此两邦和睦相邻,永世和好的故事。 在动画制作方面,鹿女的一颦一簇展现的惟妙惟肖,人物多以工笔技法画成,动画形象一如既往地简洁、流畅。颜色的选取上也延续了我国传统水墨动画的风格。如影片开头鹿女水中的一段舞蹈,窈窕身姿、优美至极。以及鹿女上岸甩头发的动作,清丽似美人鱼,将人物的灵动清晰地呈现给观众。鹿女以及宫女的穿着、踮着脚跳舞的姿态其实也是参考了“飞天”的形象,飘逸轻盈,围绕在身边飘带迎风招展,有一种羽化之感。影片已进行了更“中国化落地”改编,不仅把佛教的背景搬到古代中国,剧情上还加入了夏王、炎王二王之间的冲突。 从简短的影片中,也可以感受到其中蕴含的道理。母鹿接鹿女离开的画面,可以看出母亲对于女儿的疼惜之情,鹿女在最后对10个孩子的感化,最终孩子们加入母亲一起化解了战争与矛盾,体现了感恩父母的道理,夏王与炎王的化敌为友,也反应出“以和为贵”的道理。(编辑:王晶)
敦煌壁画元素在动画《鹿女》造型设计中的应用
动画《鹿女》中的主要人物有母鹿、鹿女、夏王等,这些形象多运用工笔技法绘制,造型简洁生动。其中鹿女造型,借鉴唐代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飞天形象的独特性体现在设计上:鹿女上半身裸露,颈部佩戴绿色树叶装饰品,左肩斜披红色络腋,两肩搭浅绿色帔帛;下身着从腰间到双脚的白色长裙,脚部赤裸。鹿女的服装造型具有典型的飞天形象特征。鹿女的头顶用红色丝带扎着两个形似鹿耳朵的发髻,象征母鹿之子。其脸型呈圆形,眉如新月,双眼狭长,面部展现出鹿女平和、温婉、善良的性格特征,并且焕发出超脱世俗的佛教精神。创作者运用夸张的手法设计鹿女,鹿女身材高挑纤瘦,超出现实中正常女性的身材比例。整个身体呈现出“S”形的优美曲线,采用流畅而简洁的线条,表现动作灵活、柔美,衬托出鹿女优雅宛转的姿态。在鹿女接待炎帝的情节中,她手持箜篌,轻盈的帔帛随着身体摆动,展现出潇洒自如的姿势。[1][1]
敦煌壁画艺术在动画《鹿女》构图方式中的应用
壁画《鹿母夫人生莲花》。动画的构图与壁画的构图存在区别,但二者仍有一定的传承性。敦煌壁画是静态的构图方式,而动画则是动态的构图方式 , 但是二者的构图是连续、多视点、多角度、多视域的。这些构图的共性使壁画中的构图方法在动画中成为可能。敦煌壁画的静态构图方式是将故事通过时间顺序合理地分布在画面中,将角色造型、场景设计、空间和时间进行结合,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方法,将不同时间、不同角度、不同视点的景象连续地融合在同一幅画面中,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是一个“运动”和“变化”的过程。动画的动态构图是由一系列动态的画面按照次序形成的视觉画面,动态的构图方式受到动态画面的影响,动画中上一个画面和下一个画面的构图方式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唐代前期壁画在构图上不断创新,打破了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的格局,以鸟瞰式或散点式透视,营构了多种多样气势磅礴的巨型经变,开拓意境创造的新领域 [3]。敦煌莫高窟第 138窟《鹿母夫人生莲花》采用连续式、散点式构图方式,讲述敦煌壁画故事中的重点情节:国王向仙人求鹿女、娶鹿女回宫、鹿女夫人复位等等,将故事按照时间顺序从上到下呈现在同一幅画面中,在画面中展示不同时间、地点发生的持续性故事情节,并且绘制出多视点、多角度的景物。[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