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在1959》以雷锋真实的生活经历为故事背景,讲述了他离开鞍山,来到条件艰苦的弓长岭,参加焦化厂的建设并在这里报名参军的过程。影片主创们以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摆脱了影视剧中常见的符号化的角色设置方式,再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雷锋形象。 在这部电影问世之前,根据雷锋参军入伍经历改编的电影《雷锋》和以雷锋战友乔安山为主要叙事对象的《离开雷锋的日子》,都获得了不俗的口碑评价。如何以平实的角度讲述雷锋在焦化厂工作这段不为大众熟悉的故事成为了这部电影最大的看点。 从呈现的效果来看,影片不仅通过色调带领观众回到那个火热的年代,更通过与雷锋同时进厂同事的举动、雷锋师傅对他态度的转变,突出了雷锋的个人特点,他省吃俭用帮助师傅一家以及在暴雨天努力抢救国家财产等行为也是对他善良、能吃苦精神的详细刻画,使这个角色更加立体。 片尾还特意设置了雷锋生前战友和曾送雷锋进入军队的政委回到辽阳弓长岭的内容,对影片内容进行了升华,标志着雷锋精神的继承和发展。
《雷锋在1959》整部作品中没有多少人们想当然的雷锋“做好事”的情节,更多的是展现青春年少的雷锋的内心情感、他的向上与阳光、他的矛盾与纠结,这是影片主创人员当初拍摄时的初衷。2012年11月,摄制组入驻辽阳市和弓长岭区拍摄地进行拍摄。冬季的北方十分寒冷,宁海强表示,这是一部“在雪窝子里拍出来的戏”。在拍摄雷锋和他的工友们抢救被大雨淋湿的水泥那场戏时,辽阳当晚的温度达到-20℃,现场的人员几乎都被洒水车喷射出来的水浇透。宁海强表示,写史就要写实,让看电影的人有这样的感觉,这就是当年在现场拍的片子,使有那段生活经历的人产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