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华策影业发布会上路阳导演首次公布了自己未来的新片计划,将继续携手华策影业尝试悬疑类型的影片,执导由同名小说改编的《刺杀小说家》。 经历了2个月的虚拟拍摄,4个月的实拍之后,路阳导演,雷佳音、杨幂、董子健、于和伟主演的奇幻动作电影《刺杀小说家》于3月上旬正式杀青。 但路阳导演透露,除了强大的演员阵容,片场的秘密武器是一套动作捕捉+虚拟拍摄系统。《刺杀小说家》作为一部奇幻大片,需要用到动补和虚拍的镜头。片场的100台摄影机和20台电脑,开启了中国电影的第一次尝试。 目前《刺杀小说家》公布的档期是2020年,在杀青后留出足足一年多的时间给后期特效,也看得出奇幻部分在电影中的比重之大。国产电影在特效上迈出这一步成果如何,令人期待。
“虚拟拍摄”这个词不仅许多观众没有听过,国产电影中也几乎没有用过。《刺杀小说家》则是中国第一部用这套系统拍摄的真人电影,把许多奇幻世界中的脑洞,变成了现实。 在虚拍阶段,片场除了演员,常常只有20 多台电脑和100 个摄像机,感觉仿佛误入了科学研究室。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参与制作的人员,全部都是中国团队。它的意义不仅是一部电影,也是对中国电影工业的一次更高探索。
动作戏,一直是路阳电影中的一大看点。这次路阳更专门用了近半年的时间,来设计和排练动作戏。所有涉及到演员们,也必须集训,吃尽了苦头。照片中,雷佳音冒着大雨在街头拍摄打戏,造型十分落魄。仅一条过肩摔的镜头,他就被反复摔在地上几十遍。 杨幂也一改往日的温柔,眼神犀利,用力将腿踢过头顶。为了这次的打手角色,经常一个动作练习上千次。董子健更是剧组的“劳模”,因为动作戏最多,他提前4个月就天天去训练室报道,咬着牙把体脂降到了12%。佟丽娅虽然只有一场动作戏,也足足训练了一周。因此,这组照片一经发布,也被网友调侃称,之前觉得是“神仙组合”,现在看是“全员狠人”。
路阳筹备电影《绣春刀》的时候,双雪涛从银行辞职,开始“正职”写作,但稿件一直被退,双雪涛生活得很憋屈。《刺杀小说家》就是双雪涛在这个背景下写出来的,时间他仅用了两周,九个章节共六十页。某种程度上,双雪涛将自己的个人经历投射进小说中。
路阳能接触到这部小说,得益于华策影视的制片人万娟,看过“绣春刀”系列影片的观众都知道,路阳的影片内核都是写人,《刺杀小说家》中表达出来的人的强韧生命力打动了他,路阳果断对万娟表示他要拍成影片。但双雪涛创作小说的时候从未考虑过电影意象化的问题,导致改编困难重重。
编剧组用了一年多时间写出了剧本大纲,然后,路阳接手,大半年时间闭关写剧本。如果加上后来修改时间,仅仅是剧本定稿时间,就用时21个月。2018年11月,电影开拍,路阳给剧组全体人员写了一封公开信,信中路阳把剧组称为全宇宙最好的剧组,于是,剧组都以“宇宙组”自称。
在青岛录影棚拍摄攻城戏时,要凑齐五百多人开拍,人是凑齐了,但青岛不同于横店,专业的演员少,全都是临时抱佛脚的,结果这些“吃瓜群众”无法忍受厚重戏服的难受、和一遍又一遍的拍摄,纷纷做了逃兵,最后只剩下百来号人。为了拍摄完成,剧组人员纷纷顶替群演,最终才完成拍摄。
雷佳音最开始想要出演小说家这个角色,但路阳综合了年龄和形态考量,觉得雷佳音更适合父亲的角色,或许,潜台词就是“嫌雷佳音老了”。《刺杀小说家》还没上映时,不少人去打分平台黑电影,原因就是杨幂出演。杨幂加入剧组也是自己主动争取的,知道路阳在拍这部戏后,杨幂主动找到路阳询问有没有适合自己的角色。
对于杨幂来说,她需要走出“偶像”和“流量”印象,有作品建树,所以接受了“屠灵”这个角色,希望能在转型上加把力。
事后来看,虽然杨幂离演技炸裂还有一段距离,但至少《刺杀小说家》帮助她破局了。赤发鬼是《刺杀小说家》最贵的CG角色,15米高、4只手臂、40万根头发、90万个毛孔,其单帧渲染量少到16个小时,多到30小时,造价达到200万元/分钟左右。[1][1]
据悉,电影包含了概念设计图2000张、分镜头故事板2095张、20多个摄影棚、搭景面积17万平方米、耗时5个多月、120个全方位动作捕捉摄像头、800平米动作捕捉场地,近800个耗时2年半参与电影视效工作……一个个数字都在印证导演路阳那句话:“我们要做的是中国电影没有涉猎过的奇幻故事,完全新鲜的东西。”[2][2]
路阳认为:“如果能拍出一部视效电影,讲非常现代的、很新的中国故事,而这样的电影全部由中国人完成,是不是特别‘酷’?” 电影的视效指导徐建,此前也参与了《流浪地球》的视效工作,他的团队是国内顶尖的后期团队。但第一次看完剧本,徐建还是被巨大的技术挑战“吓到了”,对导演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你是不是疯了”。
此前他们团队制作最久的项目是《流浪地球》,做了9个月。而这次,徐建带着将近800人的团队足足做了两年半特效,“比《流浪地球》要难很多很多”,挑战之大可见一斑。在长达两年半的时间里,有近800人投身于视效制作,前期筹备即长达一年,单是概念设计图和分镜头故事版就均超过两千张。摄影指导韩淇名表示,在拍摄阶段会准备多达三四种的备选方案,无数次预演各种不同的可能性。
而在后期制作期间,主创会为2%的参数变化效果反复调试,徐建表示,“每一帧画面中2%的细微变化,聚集起来就产生了质的变化。”路阳回忆,他们光是做分镜就花了4个多月的时间,中间甚至一度绝望,“一直想这个片子什么时候才能做完”。
即使在疫情期间,团队也照常推荐进度。路阳还记得有一天视效指导徐建给他发来的一段视频:“他们300多人一个大公司,公司里一个人都没有,但能看到成片的电脑都在那自己的运行,在处理各种东西,在渲染、在演算。他的同事们都在家里远程操作电脑,用70%的产能在继续工作。”
在电影中有三个主要的数字角色,分别是红甲、黑甲与赤发鬼。最为人熟知的角色红甲武士在设定中,是城市里的普通人,被咒语催眠后装进铠甲,人性被封闭。在路阳最初的设想中,希望给其恐怖、压迫的形象,设计了完全没有面孔露出的铠甲。
但这样一个看不到外面的造型为替身演员带来了表演难度,而超常的动作也难以完成。再三考量,路阳决定用数字角色来呈现。 电影里,红甲武士手持战斧从天而降,腰身舒展,场景奇幻,一股二次元的热血气息扑面而来。视效指导徐建揭秘,红甲武士身高1.94米,九头身,头小肩宽腰细的美学设定赋予他一种动漫质感。
导演透露,它不仅由金属矿石精心制成,还结合了无机物生长的纹理感,实用与美学兼备。连动漫迷雷佳音也忍不住喊话剧组“如果红甲武士出了手办,一定要送我一个超大号的。”电影中,红甲武士与董子健饰演的少年空文展开的一场生死追逐十分精彩。
数字人物能与真人毫无违和感地跨次元打斗,背后是剧组和特效团队的辛苦付出——仅是为了完成这一场戏,剧组就在3000平米的摄影棚内完完整整地搭建了剧本中的白翰坊。从地上的杂草到错落的屋顶,每一个细节都在凸显剧组想把电影做“真”的决心,导演也表示“你会觉得那是一个真实的世界”。
而在音效角度,设定的“魔幻感”和“重量感”也增添了混音师的工作量。《刺杀小说家》声音指导王钢回忆了红甲的混音过程:“我们用各种各样的素材一点点去贴,我在预混的时候觉得越做越多。我有一天从早上起来十点开始工作,晚上11点左右收工,才推进了50秒,这50秒只是一个角色(的量)。”
赤发鬼:“天价片酬”的角色
电影里,赤发鬼让董子健的复仇之路充满险阻电影外,这位“天价片酬”的数字角色也把视效团队难坏了。视效总监徐建透露,让数字角色去演戏,在全世界的视效范围内都是最大的难题。不说赤发鬼的面部表演,光是让它流畅地动起来,就很有挑战。
据悉,因为赤发鬼是四只胳膊,需要两名演员配合进行动作捕捉,一前一后保持相同的节奏和力度表演。随后再将两套动捕数据结合,才打造出一个身形庞大却格外灵活的巨人。
韩淇名印象最深的是数字角色“赤发鬼”的造型,这个设定高达十几米的角色为拍摄增添了很多难题。“我们当时经常说要拍一个近景,这个轨道可能要铺五十多米”,最后,团队是在模拟的物理引擎中实现了拍摄,“某种意义上是给摄影机安上了翅膀。”
据了解,赤鬼的设计启发于北魏水月观音的坐像,“反派有非常自在、非常闲适的状态,它跟以往的反派都不一样”,路阳称。在最后,赤鬼的左脸上被增添了泥壳的设计,铠甲也采纳了一些唐卡元素。
郭京飞:赋予“黑甲”生命的人
在电影中,郭京飞饰演黑甲,在选角时,导演就希望找到一个“有想象力”的演员,可以创造出一个“看起来有人形,但其实跟人类差异巨大的奇怪的灵魂。
在韩淇名心中,郭京飞是首先赋予这个角色生命的人。在他来之前,团队已经设想了“好几种黑甲”,但郭京飞的出现推翻了这些设想,给了黑甲一个最让人意想不到的可能性。在现场,郭京飞在动作戏、肢体、眼神上都赋予了角色很多特性和自己的理解,把角色演得亦正亦邪,“演活了”。
“黑甲”的设定是一个“不像人”的、“脸上器官只有一个大眼睛”的角色,为了更好呈现郭京飞极富变化、极其细腻的表演,徐建建立了一整套“翻译”郭京飞表演的办法。“虽然黑甲只有一个眼睛,但有白眼球、黑眼球还有瞳孔,眼睛周围有很多的血管,包括旁边的甲片都能动。我们把一切能动的元素全都利用上,然后去模拟郭京飞的某一个小情绪和小表情,通过那些黑眼球甚至是瞳孔的抖动、瞳孔的呼吸去表现这些东西。”王钢回忆,在声效方面,他们也希望为黑甲增添特性,例如血液的感觉和鳞甲调动的声音。 “我第一次听黑甲的声音的时候,他把声音附着在画面上,我听的时候突然发现原来这个角色可以这么鲜活”,路阳回忆。[3][3]
吴京看了都震惊的特效,是春节档影片《刺杀小说家》作为中国视效大片的最大卖点。对于这份与《流浪地球》同源的中国视效成果与现实世界、小说幻境并举的成片结构,中国传媒大学教授索亚斌均给出高度期待;影片导演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