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剧
剧本与片名
《第十一回》的剧本灵感最初源自陈建斌的一位中央戏剧学院同窗,遗憾的是他因种种原因未能亲自将其搬上银幕。然而,这份创意却深深吸引了陈建斌:“同学告诉我,喜欢的话你就来拍,但有个条件是一年的时间内必须开拍,所以我们筹备编写剧本的过程有着极大的压力,于是赶紧成立了五人文学创作小组,迅速打磨剧本,我特别喜欢剧场和生活的关系,所以下定决心要做出来。”
影片最初命名为《如是我闻》,灵感源自佛经,寓意着听闻而来的故事。然而,在长达一年多的剪辑过程中,陈建斌发现了一种新颖的表达方式——章回体。“当时开拍的时候叫《如是我闻》,取自佛经里的一句话,代表我是这样听说的。后来我重新剪辑了一个版本,把它变成了章回体,但电影里一共就十回,我突然想着为什么不叫第十一回呢?因为我认为,对每个人来说,真正的第十一回是从这个电影结束时开始的,那一刻,我认为它必须得叫《第十一回》。”陈建斌说,自己对这个片名尤为坚持:“可能让人摸不着头脑,可能没什么商业性,但从概念上来说我特别喜欢。真正的电影开始的那一瞬间,也是这个电影结束的时候。也就是说,第十一回的内容是在哪里呢?在你看完电影走进你的生活。”[1][1]
选角过程
“不管是从阵容还是从故事,还是从最后呈现的结果,它算一个升级版。”导演陈建斌曾在内采时这样评价自己的第二部电影《第十一回》。他回忆到与金财铃的扮演者周迅在一档演技访谈节目相识,并因此促成了两人的第一次合作。随后影片的选角之路便奔着“贴合角色”一路开展,“看角色和演员合适不合适,我觉得这个是最重要的。因为我们在长达八个月的剧本创作过程中,我们不断地提及到这些人物的形象。”导演陈建斌拿窦靖童的出演举了例子:“多多到底是什么样的呢?一开始是举例子,像窦靖童那样。等剧本写完,我们要拍摄的时候,特别偶然的通过周迅真的就找到了窦靖童。”而因此影片也促成了周迅和窦靖童出演母女的首次合作。对于导演陈建斌来说,其他每位演员的选择都有着独特的经过:宋佳同样也是经由周迅介绍而来;大鹏、刘金山、牛犇看完剧本后因对角色的喜爱直接就确定了出演;春夏、于谦、贾冰则因为档期险些推拒,最后也因对角色和剧本的喜欢毅然参演。[2][2]
自导自演
陈建斌第二部导演作品依旧选择自导自演,因为这样操作能“节省时间成本,不用跟男主角沟通,也不用考虑他的感受,最重要的原因是这个原因。如果我能找到一个更好、和我有特别默契的这么一个演员,我是愿意只做导演的。因为自导自演是非常累的。”[3][3] 主演们对导演陈建斌的印象是即强势又温柔的,他对电影中每一帧画面的把控都细致入微。在胡昆汀的扮演者大鹏口中他是“有才华,对自己想法的坚持是完全不可撼动的”,他对0.5秒的镜头起幅都要求精益求精,对每一条画面的质量都决不妥协。此外,导演陈建斌对电影创作的热情和能量也鼓舞着共同创作的主演们,同时也收获尊敬与赞誉:“他会格外照顾演员的情绪”、“让拍的人非常享受,而且得到了尊重”、“用OK的数量来评价这一条的质量,就是觉得挺可爱的”。贾梅怡的扮演者春夏如此评价:“他演戏的时候,他真的就是马福礼,他有专门为马福礼找了一个状态”。无论是导演还是演员,在片场他都能随时将双重身份转换自如,尽显强劲实力。[4][4]
凭借展映积累的高口碑,即将上映的电影《第十一回》收获豆瓣8.3分,其章回体叙事及先锋戏剧形式更引发一定讨论。在编剧、影评人史航看来,《第十一回》可能就是观众一直在等的那个故事,直播自导自演的陈建斌有着...
从《乔家大院》《甄嬛传》的表演,再到《一个勺子》《第十一回》的导演功力,陈建斌正慢慢走出自己的路子,同时也把属于自己风格的东西植入进电影作品里。 这部作品看似和《一个勺子》风格不一,但细细回想,其实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