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5)
【关于影片】   《寡居的一年》讲述了一个关于爱与性的故事,多层面的人物都在经受着重新的释放和命运的倒错。正因为故事引发了共鸣,所以主创人员聚到了一起。在编导托德·威廉姆斯(Tod Williams)看来,这是一个因爱而失去的故事;而制片人特德·霍普(Ted Hope)则认为故事在讲述生活的复杂性;杰夫·布里吉斯将其视作悲剧与喜剧的完美结合;原著作者约翰·欧文(John Irving)提出了另外的理解:“我认为故事中最有趣的地方是目睹人们怎样克服不测,如何从失去的阴影中恢复过来或者沉沦下去。”   影片改编自约翰·欧文的畅销小说《A Widow for One Year》,而且只截取了小说的第一部分。欧文对剧本的改编非常满意,在他的所有改编作品中,托德·威廉姆斯完成的本片剧本是最忠于原著的,而且威廉姆斯还融入了自己的元素。   将欧文的小说搬上大银幕耗时数年。1988年,演员指导安·古尔德(Ann Goulder)第一次将托德·威廉姆斯引荐给制片人特德·霍普和安妮·凯丽(Anne Carey),当时威廉姆斯正在筹资完成他的处女作《柯尔历险记》,两位制片人为他提供了剪辑系统,从此几人成了朋友和合作者。   在工作之余,威廉姆斯看到了约翰·欧文的小说《A Widow for One Year》,他回忆说:“那时这本小说刚刚出版,他的小说都如同一次次激烈的情感经历。作为一名作家,他的叙事技巧、人物的深度和将现实与幽默相融合的手法都堪称精湛。我感到自己与小说中三个无私而又自私的主人公产生了某种联系,我一口气看了183页,非常感动,认为应该将小说拍成电影。”   制片人凯丽回忆说:“一天,威廉姆斯走进来,递给我约翰·欧文的小说,他对我说,你能看一下吗?如果适合拍成电影就告诉我。我后来告诉他只有第一部分适合拍摄电影。他也是这么想的,于是我们一起去找特德。”   凯丽和霍普找到了约翰·欧文的经纪人鲍勃·布克曼(Bob Bookman),布克曼说,对于欧文来说,钱不是问题,他最关心的是谁对拍摄计划感兴趣。于是,凯丽给欧文寄去了很多信件,霍普说:“我们在这些信件上煞费苦心,丝毫不亚于创作一部小说。”   现实往往比虚构更惊人,没人能想到,欧文曾在一所中学作过两周的摔跤教练,而霍普就曾是他的学生。霍普回忆说:“后来他写了本小说,小有成功,3个月后,他出现在《时代周刊》的封面上。”那本小说就是《新汉普夏饭店》(The Hotel New Hampshire)。   1999年9月,霍普和凯丽参加了多伦多国际电影节,两人共同制作了参赛作品、李安的《与魔鬼共骑》,而约翰·欧文也在电影节上露面,莱塞·霍尔斯道姆的《总有骄阳》就是根据他的小说改编的。这两部电影都由托比·马奎尔主演,马奎尔将霍普等人重新介绍给欧文。欧文告诉霍普,已经收到了他们寄来的信件,对他们的想法很感兴趣,欧文还要求观看威廉姆斯编导的《柯尔历险记》,因为他们曾在信中将该片评价为欧文式的电影。   凯丽回忆道:“我们将《柯尔历险记》的录影带交给约翰,第二天他看过之后,邀请我们在周末去他的佛蒙特家中做客。”当时凯丽怀着9个月的身孕,无法成行,于是霍普和威廉姆斯驾着威廉姆斯父亲的跑车,从纽约全速赶往佛蒙特。   在欧文家中,三人一起商谈并计划了剧本改编事宜。霍普说:“约翰很高兴得知我们不准备改编整部小说,而且我们将极力忠于小说的基调和感觉。当周末结束时,约翰说,让我们干吧,我想把小说给你们。他希望安排好和我们一起探讨剧本的时间,并且允许我们自由选择小说章节。他和我们一样,对托德很有信心。”虽然欧文保留了一些关键权利,比如他有权确定片名、演员和剧本,但他让制片方放开手脚去自由发挥。   另外,欧文还希望能确定影片是由托德·威廉姆斯来执导,他不希望一位将剧本改编精湛的作者因名气不够而与导筒失之交臂。   然而,得到欧文的支持只是第一步,之后是长达4年的筹拍过程。《总有骄阳》酝酿了10多年才得以面世,但凭该片赢得奥斯卡奖的约翰·欧文却乐观的说道:“这是对我的厚待,62岁的我如同开始了全新的生涯。”   在完成《总有骄阳》的小说后,欧文曾经考虑如何将小说改编成电影。但对于《A Widow for One Year》,欧文却从未考虑过拍成电影,因为小说中时间的流逝之感同主要人物同样重要。在小说出版之后,他多次拒绝拍成电影的提议。托德·威廉姆斯只想改编小说的前三分之一,而这部分恰恰抓住了小说的精髓,于是欧文立即产生了兴趣。   2002年春天,霍普和凯丽携手成立了制片公司,并开始寻求出资方,而当时制片人迈克尔·柯兰特也刚刚成立了自己的公司。霍普交给柯兰特两、三部剧本,其中包括本片剧本。柯兰特回忆说:“这部影片的剧本是我很长时间以来看过的最深刻的剧本,只是当时我忙于公司业务,无暇关注。后来东海岸的一家公司提出愿意出资拍摄,我才开始着手考虑影片的拍摄。” 【关于角色】   本片是杰夫·布里吉斯同金·贝辛格的第二次合作,17年前,两人曾联袂主演喜剧片《拍档俏冤家》。布里吉斯说:“我是约翰·欧文的书迷,他的作品总是游走在生活的悲喜之间。有趣的是,约翰同意托德改编小说的前三分之一,同托德会面时,他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开始明白,约翰为何会如此信赖托德。对我来说,这是一个讲述人们如何对待生活中不幸的故事。每个人的对待方式都不尽相同,在故事中的家庭里,孩子们的不幸催生出很多恼怒。玛丽恩怨恨特德从丧子之痛中解脱出来,而特德则怨恨玛丽恩看上去更悲痛。”   从影长达40年的布里吉斯已经演绎过各种类型的男性角色,从《外星恋》中的外星人到《暗潮汹涌》中精明的美国总统,曾先后赢得4次奥斯卡提名。在导演托德·威廉姆斯看来,布里吉斯是当今影坛最优秀的男演员之一。布里吉斯说:“特德这个角色同我以往塑造的角色有所不同,他是个艺术家,是个插画师,这也是我愿意扮演他的原因之一。我可以在片中展现我的绘画专长,在1993年的《无畏》中,我就曾经作画。这部影片还让我想起在《贝克兄弟》中扮演的杰克·贝克,我在片中弹了钢琴,我喜爱音乐,而且略知一二。不过,同这些角色相比,特德更任性、更自私。”   金·贝辛格称她之所以被影片吸引,是因为能与托德·威廉姆斯合作和玛丽恩的孤独。威廉姆斯认为,扮演玛丽恩的演员应该具有一种特质,那就是即便你不知道她为何会那么做,也会认为那是她在特定心境下的最好选择。当他遇见贝辛格,立即感觉到她就应该是玛丽恩,而贝辛格也认为自己很合适,只是她一直在寻找拒绝的借口,因为她害怕故事中的黑色内容。最终,这种恐惧变为吸引,让贝辛格不愿错过。 【关于拍摄】   影片于2003年3月31日在曼哈顿开拍,全部拍摄共耗时7周。在影片拍摄期间,原著作者约翰·欧文曾经造访片场。金·贝辛格回忆说:“一天,约翰·欧文和他的家人出现在片场,来观看拍摄现场,而当时正是我的一段戏。我坐在桌边,看见他和他的全家人都在盯着监视器。我紧张极了,几乎无法呼吸,甚至害怕说不出话来。拍摄这组镜头时,我一直在抓着饮料杯中的鸡尾酒伞,我们大概拍了4个镜头,当拍摄结束时,我的面前摆着一堆鸡尾酒伞的碎片。”   在谈到同导演托德·威廉姆斯的合作感受时,杰夫·布里吉斯说:“我很幸运能与年轻导演合作,托德是我最喜欢的导演之一。因为他是编剧,所以拍摄期间稍有不妥时,他总会很快就解决。他让演员们体会到很强的信心,拍摄工作也因他的存在而充满趣味,即使悲剧场景也不例外。”   布里吉斯又补充说:“这是一部极低成本电影,当你在拍摄一部像《奔腾年代》一样的大制作时,你有更多的时间,可以重拍,而像这样的影片,你必须与剧组密切合作,时间是最重要的。不过,我并没感到匆忙,这与托德妥善有序的工作密不可分。”   本片摄影指导特里·斯戴西(Terry Stacey)曾为《同志少年杀人事件》和《光耀美国》掌镜。斯戴西说:“作为一名摄影指导,我在第一时间拿到了剧本,从一开始我就非常喜欢这个故事,这是一个如此深刻的情感故事。我立即产生了一个想法,应该用宽银幕呈现这部电影(Super 35摄影机,高宽比为2.35:1),因为这些人物并没有太多联系。虽然他们在同一个画面中,但他们之间保持着一定距离,给人形同陌路的感觉。”   威廉姆斯说:“我们希望用丰富优美的视听风格来构成与故事中黑色内容的鲜明对比。汉普顿的光线非常特别,特里和我都同意用低对比度来传递出空气和光线的柔和。我们的宽银幕让观众们尽可能的处于主动,让他们自己来选择画面中应该关注的对象。摄影机安静而沉着,而并非有所指向。与当今盛行的各种拍摄手法相比,这种方法更传统。我开始把影片想成一个三脚架,由片中的三位主人公来支撑。在某一点,摄影机找到了平衡,随后它变得不稳定起来,因为其中的一只支架出现了问题。”   影片的制作设计师在颜色方面煞费苦心,画面中的大多颜色更柔和更暗淡,不过,在汉普顿淡色的沙滩、天空、大海和海草的映衬中,会偶尔出现鲜艳打眼的服装,从而增强对比。
...详情
CopyRight © 2022 电影频道节目中心官方网站| 京ICP证100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