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医妙药 (2010)

Extraordinary Measures

幕后制作 伟大的父爱 影片《良医妙药》讲述的是一个曾经“感动美国”,并造成不小的社会轰动和影响的真实故事。影片里的主人公约翰·克罗利出生于1967年,于1997年从哈佛商学院毕业,并在旧金山从事企业资讯管理。1998年,他的两个孩子被诊断出患有罕见的庞倍氏症,随时都有可能停止呼吸。无奈之下,克罗利举家迁往新泽西的普林斯顿,就是为了离治疗庞倍氏症的医生近一些。由于医疗水平还不足以治疗庞倍氏症,约翰·克罗利决定自己创立研究所和制药公司…… 导演汤姆·沃恩说:“当时我就看过《华尔街日报》的记者的那本传记文学,非常喜欢。我觉得这样一个故事完全可以被拍成电影。这里面有感人的父爱、个人的努力、和体制的抗争以及种种美国梦的元素。很多人批评说克罗利太过于个人英雄主义了,但是我觉得,如果社会对这个家庭没有丝毫帮助,他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拯救家人的生命,那么他的个人英雄主义是值得我们赞赏和学习的。” 接下来的事,就像电影里展示的那样,由于美国医疗机构过于庞杂、各种手续过于复杂,所以寄希望于他们在孩子逝世之前研发出新型药物是不切实际的,克罗利选择了自己单干。克罗利说:“我当时也是恒下一条心来,一定要拯救自己孩子的生命。每一个孩子都是上帝送给人类的礼物,我不能坐着看他死去。当时外界对我有很多的怀疑,也有不少的批评,总之,一切都不顺畅。好在我有我的妻子支持,才一步一步走到现在。”汤姆·沃恩说:“其实,我并不想在电影中展示这种药品的研发过程,也就是说,克罗利是如何做实验的、是如何学习医学知识的,并不是我的重点。在影片里,我主要表现了他是如何走上研发药物这条路的,是什么支撑着他走下去的,外界和质疑、体制的抵抗还有那些喧嚣烦躁的教授的批评都没有让打退堂鼓。我想是他的家庭——家庭的支持、孩子的需要以及他自己的责任感和自信。” 真实与虚构之间 虽说本片的主角有真实的原型,但是导演还是在影片里虚构出来一个性格怪异,不被人重视的科学家——哈里森·福特扮演的罗伯特·斯通希尔博士。在影片里,医疗方面的研究大多数是由他完成的,而且这个人物颇具正义感和社会责任心。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福特的代表作《亡命天涯》里的那个被陷害的医生角色。 面对这个角色,哈里森·福特说:“我本人并没有接受过任何的医学教育,但是为了准备这个角色,我找了很多从业者,从他们身上找经验、学习他们的处事方式。我了解到的一个事实是,做医药和做电影一样,需要大量的钱。没有资金的支持,什么都白搭,没有办法做试验、没有办法搞研究;即使所有的手续和试验都完备了,没有钱也没有办法开工生产。我想表现出这些研究人员的困顿和无奈,他们才是经常被我们忽视掉的人群。我们在买药的时候,总是看生产公司,从来没有人会去搜索一下这种药是谁发明出来的,也不会有人去想这背后又有多少辛酸和故事。” 除了这个完全由编剧罗伯特·纳尔森·杰克布斯虚构出来的斯通希尔博士外,影片中的其他人都来源于现实生活。在影片里扮演主角的布兰登·费舍说:“约翰·克罗利的确打动了我——他的做法、他的精神以及他对家庭和孩子的爱。我接下这个角色之后,和克罗利先生通了几次电话也见了几面。他看起来完全不像是那种创造了奇迹的人,看上去,他就是一个普通的父亲。可能就是这样的男人一旦爆发出来才会有无穷的动力和能量吧。因为约翰·克罗利现在还是医药公司的老板,所以在表演上我一直在克制着自己,不能太夸张,也不能太变形。我是在塑造一个真实的人,而不是不是一个虚构出来的戏剧人物。” ·影片根据吉塔·安南德的报告文学《治愈:一个父亲是如何快速筹集到1亿美元、建立医药公司并拯救自己孩子性命的》(The Cure:How a Father Raised ¥100 Million - And Bucked the Medical Establishment - In a Quest to Save His Children)改编而来。该书拿下了2006年的普利策奖。 ·庞倍氏症(Pompe),又称2型糖原累积症,是一种罕见的严重肌体衰弱性疾病。该病最终会因人体呼吸功能衰竭而导致死亡,对新生儿的危害尤其严重。目前在美国,患庞倍氏症的患者达4万-30万人。 ·在自己的孩子患上庞倍氏症之后,克罗利辞去了自己企业管理咨询的工作,开办了一家位于俄克拉荷马州的药物研发公司Novayme,他自己出任了CEO。现在这家公司专门开发治疗基因型遗传病的药物。 ·本片是1983年的《星球大战3:武士复仇》之后,哈里森·福特的名字首次没有列在演职人员表首位的影片。

CopyRight © 2022 电影频道节目中心官方网站| 京ICP证100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