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纹身的女孩 (2009)

  • 德国 瑞典
  • |
  • 犯罪  悬疑  惊悚
  • |
  • 2小时32分钟
6.2
力荐
0看过
0想看
好的角色是成功的一半   同名原著《龙纹身的女孩》是《千禧年》三部曲的第一部。故事讲述一位充满正义感的记者米克尔与一位年轻的女黑客卷入了一个发生在几十年前的杀人悬案的调查当中。原著中,作者斯蒂格·拉赫松在文字中穿插了很多的讽刺和隐喻,揭露了瑞典存在的社会问题,揭露了这个国家在历史、社会以及性别政治的黑暗面。尤其是丽思贝尔这一角色,她在书中是个很有个性的角色,是故事的重中之重。如能塑造好这个角色,那么影片就成功了一半。   本片导演涅尔斯·阿登·欧普勒夫来自丹麦,他之前在丹麦拍摄了大量的电视连续剧。在他来到斯德哥尔摩加入摄制团队时,尚不清楚应该怎样塑造丽思贝尔这一角色。寻找合适的女主角成了影片前期筹备的关键。女主角劳米·拉佩斯在电影上映之前尚是一个不知名的演员。她是导演涅尔斯面试的前几个女演员之一,试演时排练间近两个小时。   涅尔斯发现劳米身上有一股暗能量,能够准确地将角色的愤怒表现出来。另外,不知名演员可以让观众更易接受拉佩斯就是丽思贝尔。于是,女主角就这么定下来了。但是,劳米天生丽质也给导演带来麻烦。因为角色并不需要这么漂亮,于是,导演要求把拉佩斯打造成男孩子气模样的形象。化妆师费了很多功夫,还给丽思贝尔穿上鼻环,这才让导演感到满意。 不以强奸戏来娱乐观众   原著中对丽思贝尔的描述形如一位超级英雄:可以轻松地掀翻一辆重机车。导演涅尔斯对此并不认同,他认为更加真实化的人物才能得到观众的认同。“电影是具象的,在书中你可以创造自己的画面。当然,你可以像昆汀那样创作《杀死比尔》一样的电影。但我更愿意融入更多的真情实感和可信的角色。”因此,原著中很多女主角的动作场面在电影中被删减了。   不过,女主角的动作场面的减少并不意味着这部电影会缺乏一些野蛮暴力的场景,尤其是女主角被凌辱和强奸的镜头成为了争论的焦点。导演涅尔斯有自己的见解,“原著的书名是《仇恨女人的男人》。拉赫松指出妇女遭受暴力对待是瑞典的一个普遍现象,但却未曾被大家所意识到。因此不仅仅是从商业电影的角度出发,我们在电影中应该持有一种明确的政治态度。我想将好莱坞的娱乐风格和欧洲的人文关怀融合起来。因此,影片里的强奸和复仇场景都让人不寒而栗。萨兰德代表了瑞典的女人。有人强暴了她,可她从未哭泣和倒下。她并不是一个受害者。我也不希望强奸戏成为娱乐观众的戏码。” 瑞典语能否推广到全球   创作人员曾经讨论是否采用英语拍摄本片。虽然那时候《千禧年》三部曲的原著在北欧地区已经非常流行,但尚未推广到全球。没人知道如果采用英语对白拍摄,是否能得到本土观众的认可。最终还是采用了瑞典语拍摄。此外,导演透露说电影将会被改编成约九个小时的连续剧,其中电影素材占其中三分之一。另外,索尼公司也打算将原著《千禧年》三部曲拍摄成英文版的电影。 “千禧年”三部曲 《龙纹身的女孩》改编自已故瑞典作家斯蒂格·拉赫松(Stieg Larsson)所著的被称之为“千禧年”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如今已然发展成全世界范围内的出版界的一个奇迹……这个由丹麦电影人涅尔斯·阿登·欧普勒夫(Niels Arden Oplev)所执导的电影版本,其票房收入已经突破1亿美元,直接横扫了欧洲的电影界,掀起了一阵高过一阵的狂潮,连带着促使三部曲中的另外两部小说《玩火的女孩》(Flickan som lekte med elden)和《踢蜂巢的女孩》(Luftslottet som sprängdes)的电影版本也陆续公映,继续扩充着因为巨大的成功所带来的影响力。 2004年11月,因为心脏病发作,年仅50岁的斯蒂格·拉赫松突然死亡,留下了3本还未来得及发行的小说手稿——即后来被称为“千禧年”的系列作品,随之而来的畅销程度已经到了一种令人乍舌的疯狂地步……作为三部曲中的第一部,《龙纹身的女孩》代表着近10年来的文学界中最重要的一个成功,在全球已经卖掉了超过800万册,也使得拉赫松在去年成为位列《追风筝的人》(The Kite Runner)的作者卡勒德·胡赛尼(Khaled Hosseini)之后的第二畅销作家。原著小说被改编成电影之后,也成就了瑞典历史上最卖作的一部影片,它同时还霸占着2009年欧洲电影票房的榜首。 毫无疑问的是,电影版本的《龙纹身的女孩》已然成为斯堪的纳维亚所代表的电影环境中的一个惊人的文化现象,可是最初的时候,来自于丹麦的涅尔斯·阿登·欧普勒夫对给这部影片做导演的建议,采取的却是拒绝的态度,欧普勒夫承认道:“因为当我听说了影片中的故事归属的类型和范畴的时候,就把它当成了那种通常情况下会在斯堪的纳维亚语言环境中出现的传统的惊悚作品了,感觉上更像是会在电视上播放的话题——所以当几位制片人找到我,第一次邀请我给这部影片做导演的时候,我想当然会产生某种先入为主的观念,直觉上就有点抵触的情绪在其中……而且我那个时候正在制作另外一部影片,忙的也没时间仔细考虑这个问题。我之前的4部电影作品都归属于剧情片的类型,所以我从来都不考虑与惊悚悬疑内容有关的素材,一是因为对这个领域本身就不太熟悉,二是在我所属的文化背景下,这类影片确实显得不太上档次。我身为一名电影导演,从最初走入这个行业的时候,就有着明确的定位和标准,而且就一部影片来说,与其让我为它建立一种悬疑的氛围,还不如直接探讨人性来得更直接一些,所以我当时的第一反应就是拒绝。” 可是包括彼得·内德曼(Peter Nadermann)和隆恩·克斯朗德(Lone Korslund)在内的几位制片人却一致认为,涅尔斯·阿登·欧普勒夫是执导这部影片的最完美人选,所以即使已经被拒绝了一次,他们仍然不死心,努力地在做着尝试,只想争取到自己认为值得的人,欧普勒夫回忆道:“他们再一次找到我,请求我好好地重新考虑一下,甚至不惜几次更改影片的开拍日期和制作流程,就为了等我把之前的那部影片拍好……在这样的‘礼遇’之下,我别无选择,只好挫败地对他们说,‘好吧,我会看看那本该死的书的。’可是当我读完了原著之后,我彻底地改变了自己之前的想法和厌烦,因为我看到的是一本优秀到极点的小说,肯定能够成就一部覆盖范围极广的电影作品,不仅可以引发出一种美国电影工业所特有的娱乐价值,还会维持住斯堪的纳维亚文化一直秉持的尖锐且极具艺术家气派的灵魂。我马上打电话给制片人,告诉他们我改变主意了,我听到那边传来的是一片欢呼雀跃的喊叫声,他们的真诚和坚持深深地打动了我,这也是电影的世界里最不可或缺的前进动力。” 让涅尔斯·阿登·欧普勒夫感到无比欣慰的是,就这样一部完全由人物来推动故事发展的影片来说,他为每一个角色都找到了足以匹配的合适演员,这也是整个制作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欧普勒夫说:“以米卡尔·布洛姆克威斯特的扮演者迈克尔·恩奎斯特(Michael Nyqvist)为例,我几乎看遍了这个年龄段的所有瑞典男演员,就气质而言,我只从恩奎斯特的身上看到了可信度极高的记者风度。因为我们需要的是一个偏激的同时又很善良的男性形象,同时他还得是应对女人的花丛高手……当他坐在那里埋头于新闻故事的创作时,你真的相信他已经挖掘到了足以震动瑞典的金融界的惊天内幕。” 占据相同比重的女性力量 在导演涅尔斯·阿登·欧普勒夫看来,米卡尔这个角色给人的感觉更像是一只憨态可掬的瑞典熊,他解释道:“女人能够在他的怀抱中轻松找到可以栖息的地方,而且那种感觉是既温暖又安全的……在我看来,米卡尔一定要给人一种厚重的踏实感,因为影片中的其他男性角色不是很有侵略性、就是无限膨胀的大男子主义,可米卡尔却完全不是这样。虽然他看起来似乎不太愿意承担爱情的责任与义务,却从来不会以高人一等的优越态度去对待女性,他愿意接受任何人在他面前展露的模样或传达给他的信息。米卡尔代表的是一种非常有趣的男性特征,我们希望发生在他与莱斯贝丝·萨兰德之间的爱情故事要比小说中的更加强烈一些,我们想让他们成为一对势均力敌的恋人,在大银幕上占据的是相同的地位和比重。而且,我们希望小说改编成电影之后,能够更加偏向女性力量所带来的影响——毫无疑问的是,米卡尔是真正意义上的男主人公,但我们有意让莱斯贝丝显得更加地真实、勇敢,因为不愿意轻易认输而拼命地反抗着。” 在为莱斯贝丝挑选合适的扮演者时,当涅尔斯·阿登·欧普勒夫最终将欣赏的目光锁定在劳米·拉佩斯(Noomi Rapace)的身上时,却第一次出现了犹豫不决的动摇,欧普勒夫说:“当然,我对拉佩斯优秀的表演天分没有任何质疑,让我感到害怕的是她过于出众的美貌,我觉得这很可能成为让我感到异常头疼的棘手问题。我最初对莱斯贝丝的定位是比较特殊且视觉化的女孩,我甚至产生了一种感觉,那就是不可能找到拥有着如此强大的能量的女演员来对这个角色负责。可是当我进行第一次筛选的时候,我看到了拉佩斯的照片,还有她在另一部艺术电影中的表演片断,我马上否定了自己的想法,她无疑是一个拥有着强烈的个性与意志力的女子。但我马上感到非常地恼火,因为她竟然长得这么漂亮……随后,拉佩斯来正式试镜的时候,穿的是她老公的破旧的摇滚乐服,脸上不但没有化妆,还故意把自己弄得苍白又憔悴。我和她聊了两个多小时的时间,并在整个过程中愈发地加强了我对她的认可,我意识到自己如果错过了她的话,肯定会造成无法弥补的后果——为了不让自己有机会后悔,我最终选择了拉佩斯。” 事实证明,涅尔斯·阿登·欧普勒夫做出的是一个多么明智的决定,劳米·拉佩斯确实在影片中制造出了强大且让人没办法移开目光的影响力,欧普勒夫表示:“拉佩斯属于那种拥有着非凡的表演天分的女演员,在她的诠释下,莱斯贝丝展示出来的是真实的强大且黑暗的能量——如果平移到电影的世界中,算得上是一种非常诱人的品质。所以,在促膝长谈了两个小时之后,我知道自己在拉佩斯身上捕捉到了莱斯贝丝的影子……在原著小说中,莱斯贝丝是一个拥有着激烈的性格的另类女孩,所以你需要一个合适的人选,将这一切通过大银幕完整地传达给观众。” 通过以往制作电影的经验,涅尔斯·阿登·欧普勒夫深刻地了解到,在挑选演员的时候,千万不要迷信视觉方面所能带来的快感和假象,他认为:“你同时也需要将情感植入其中……读过小说的观众都对莱斯贝丝这个人物有着属于他们自己的不同的认识,脑子里也刻画出了各自不同的形象,不过他们想象出来的画面却也都是模糊不清的,没有一个既定的概念或明确的参照。他们还无一例外都对莱斯贝丝营造出了一种强烈的情感尺度,所以你不得不想办法迎合他们的口味——在我看来,对于原著的这些读者来说,满足他们的情感需求显然要比视觉冲击重要得多。” 对于涅尔斯·阿登·欧普勒夫来说,原著小说之所以如此火爆、如此畅销,是因为其内容方面很有英国著名女侦探小说家阿加莎·克里斯蒂(Agatha Christie)的作品的味道,欧普勒夫说:“尤其是米卡尔这个记者角色,既传统又经典,再加上原作者斯蒂格·拉赫松的文笔功力以及情节方面能够得到认同的设置,看起来都显得通俗易懂。不过这里也有许多不同寻常的地方,其中之一就是莱斯贝丝这个人物,她的亮相使得整个故事提升至一个更高的水平线上,与那种通常意义的犯罪小说有着非常明显的区别。这个角色正是令原著和改编后的电影获得如此巨大的成功的原因所在,因为对于女性群体来说,她无疑是一个充满着奇幻色彩的人物——从来都不会处在受害人或弱者的位置,她选择不断地反抗,起到的是一种更加广泛的鼓舞人心的功效。” 穿帮镜头 ·当丽思贝丝·萨兰得调查范戈尔集团1945年到1665年的财务记录时,出现了一个瑞典北欧斯安银行的账单。实际上,该银行是1971年成立的。 ·剧照显示丽思贝丝·萨兰得的相机是佳能EOS系列的,但在电影里,她的苹果笔记本所使用的照片处理软件却表明这是尼康的相机。 ·当丽思贝丝·萨兰得将加密邮件发送给佩雷格时,屏幕却将“加密”显示成“解密”。 ·当主角们驾车行驶在高海岸桥上时,他们其实走错了。 ·故事发生在2005年,但男女主角使用的苹果专业笔记本都是2006年推出的。丽思贝丝使用的操作系统Mac OS X 10.5 Leopard则是2007年推出的。 ·当马丁的车开始启动,它的头灯灭了一盏。但之后一个镜头却是两盏头灯都亮着,而接着又变回了只剩一盏灯。 ·在一个反映60年代少年米克尔的闪回镜头中,下拉的镜头显示了小男孩穿着的鞋是现代款式。 ·故事发生时间是2005年,但在电影开始时亨利克收到的邮件的邮戳却显示的是“2007年11月12日”。 ·当米克尔返回房子救丽思贝尔时,我们看不到他脖子上被扼过的痕迹。 ·布卢奎斯特左太阳穴位置受伤一幕中,很明显看到用了类似医用胶布的固定胶布,因为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胶布和皮肤根本不相配。 ·片尾米克尔前往澳大利亚寻找海娜,在背面的镜头中可以看到他是戴着太阳眼镜的,在正面镜头里,眼镜却不见了。
...详情
CopyRight © 2022 电影频道节目中心官方网站| 京ICP证100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