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草 (2010)

  • 法国 意大利
  • |
  • 剧情
  • |
  • 1小时44分钟
5.9
力荐
0看过
0想看
  • 片       名野草
  • 上映时间2009年05月20日(法国)
  • 导       演 阿伦·雷乃
灵魂的对话 《野草》改编自法国作家克里斯蒂安·加伊(Christian Gailly)的小说《小事故》(L'incident),其导演则是法国新浪潮的中坚人物阿伦·雷乃(Alain Resnais)……自从影片于2009年在戛纳电影节上首次揭开神秘的面纱以来,就被广泛地当成了最具大胆创新精神、最令人欣喜的作品之一,同时还收获了“评委会特别奖”和“特殊贡献奖”两项殊荣。今年已经有88岁高龄的雷乃之所以会对这样一部改编电影发生兴趣,还要源于一次灵感的火花的激情碰撞,雷乃回忆道:“我记得那个时候是制片人尚-路易·利维(Jean-Louis Livi)先找到的我,他希望我能为他制作一部电影——最开始的时候,我们都有意在舞台剧中寻找合适的素材,可是当我读了差不多30个戏剧剧本,却始终没有找到令人满意的改编内容时,我发现了一本由克里斯蒂安·加伊所创作的小说,他的字里行间所散发出来的迷人、嘲弄、忧郁的惑人魅力让我深深地沉迷于其中,久久无法忘怀。” 当阿伦·雷乃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看到了克里斯蒂安·加伊的作品、并对里面的内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之后,他决定立刻就采取一系列相应的行动,并以最快的速度阅读了加伊的另外一本小说,以此来证明自己最初的感觉并不是空穴来风,雷乃说:“在我的记忆里,我已经有很长时间没有这么雷厉风行过了,因为我一直对自己的电影作品很谨慎,要求和标准也是非常地严格……差不多在第二天早上,我就打电话给尚-路易·利维,告诉给他我的选择,我觉得自己真的找到的是一种寻寻觅觅了许久的电影声音。加伊的文字魅力是如此地悦耳动听,就好像是一首诱人的歌曲,我甚至觉得自己根据他的小说完成了一部电影作品的制作工作之后,就连说话的方式都发生了转变,开始像他所创造的人物那样讲话——加伊的对话就好像是由一个又一个音符连接而成的独奏曲或二重奏,似乎一直在等待着合适的人选将它们全部演绎出来。当我和利维开始着手获得小说的电影改编权的时候,来自于巴黎并拥有着加伊的13本小说的版权的出版社告诉我们,我们还是有着很大的选择余地的,因为这里有12本小说还没有找到合适的‘东家’,我们被赋予的是绝对自由的空间,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做出相应的取舍。当我读了其中的4本小说之后,很快就发现自己的注意力全部都放在了那本《小事故》上。” 在接触的过程中,阿伦·雷乃从克里斯蒂安·加伊身上感受到的是令人动容的创作热情,所以他决定更加小心地对待这一次改编之行,尽量不会给原作者造成任何实质性的困扰,雷乃说:“我们了解到,由于加伊需要的是一个相对宁静、简单的写作空间,不想受到任何人以及无意义的客套的打扰,所以我们以一种谨慎的态度向他提出了一些保证,包括永远不会让他为改编的事宜负责,不会让他为我们提供一些额外的内容或建议,还有对改编剧本的想法以及演员的选择也完全不用他操心——我只会在影片真正拍摄出来之后展示给他看,不管他喜不喜欢,这就是我们最终得到的结果。当我把所有的决定告诉给加伊的时候,我看到他的脸上展现出了一个大大的笑容,他似乎对我们提出的‘互不干扰’的政策尤其地满意……最终,我对尚-路易·利维说,《小事故》是最符合我们的改编意向的一本小说,虽然它的版权费要比其他的贵上很多,但是在利维在另外一位制片人朱莉·萨尔瓦多(Julie Salvador)的帮助下,总算是筹到足够的资金拿下了它的电影改编权。” 在阿伦·雷乃看来,《小事故》最吸引他的地方,就在于里面“一切尽在不言中”的恰到好处的省略方式,尤其可以为即兴创作提供无与伦比的想象空间和可能性——显然,这让雷乃向往不已,他表示:“我从原著中感受到的是一种标准和规则在不断地转换的文学技能,就好比是一首拥有着优美的旋律的歌曲,节奏的跳跃不仅从没有间断过,而且显得既平滑又温和。与此同时,我还被两个主角乔治斯·帕利特和玛格丽特·穆尔的顽强与倔强深深地打动了,他们因为无法抵抗和压抑欲望而不断地做出一些不合乎常理的选择,继而展示出了难以置信的活力和生命力,几乎完全是在凭借着一种过于轻率的冲动一头扎进了由此引发的混乱当中。原著所关乎的就是‘为了实现愿望而变得异乎寻常地渴望’,以乔治斯为例,他内心的渴望就是凭空出现的,没有任何原因和前提,甚至在他遇见玛格丽特以及和她通电话之前,就已经潜藏在某个未知的角落里了,只不过一直在等待着爆发的时机而已。” 极具象征意义的名称变动 正是在改编的过程中,阿伦·雷乃根据影片的内容有感而发,继而决定将原著小说的名字改成了现在的《野草》的,他承认道:“对于我来说,像‘野草’这种比较直观的片名似乎要更加地符合故事中的人物随后可能会经历的一切……他们就好像是随风轻摆的野草一样,受到一些毫无道理且不切实际的推动力的摆布,任凭其将自己引至一个不可预期的方向,抵达未知的终点,面对无法预测的连带结果——哪怕是柏油路和石头墙壁,只要在缝隙里埋下了欲望的种子,它们就会像真正的野草一样,总是会在最不可思议的地方生根发芽并茁壮成长。” 正是鉴于克里斯蒂安·加伊在小说中所展现出来的文字魅力,才会让阿伦·雷乃第一次产生了想要改编一位作家的文学作品的想法的,所以原著中的很多对白也都被原封不动地平移到了影片当中,雷乃解释道:“因为这正好也是加伊的小说最吸引我的地方,我从中挑选了许多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的文字,想办法让它们在影像的世界里继续具备一种鲜活的敏感度和张力……毫无疑问的是,加伊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覆盖范围极广的参考,让我们有了可遵循的标准,他就好比是我们的‘音叉’,不断地帮助我们重新找回正确的节奏和基准——包括安德烈·杜索里埃(André Dussollier)、萨宾·阿泽玛(Sabine Azéma)、安妮·康斯金尼(Anne Consigny)、艾曼纽·德芙(Emmanuelle Devos)和马修·阿马立克(Mathieu Amalric)在内的很多演员都怀着极大的热情拜读了加伊的多本小说,有效地激发了他们的表演创造力。对于我来说,这种经历无疑代表的是一种纯粹的快乐,看着身边的工作人员和演员制造出来的是相同的气氛、追求的是一样的目标,感觉上实在是太美妙了。” 与此同时,阿伦·雷乃还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每当他们需要为一个既定的问题寻求直观的解决办法的时候,克里斯蒂安·加伊的作品所体现出来的那种整体性,就会再次适时地出现并赋予他们极大的灵感,雷乃表示:“在《野草》的拍摄期间,我们尝试着寻找与加伊的文字风格等价的视觉想象和影像呈现,包括他习惯用句号来打断一个连贯的句子的创作方式……为影片担任了旁白工作的埃德瓦·贝耶(Edouard Baer)借助的则是声音的波动与起伏,以一种踌躇且犹豫不定的语气进行着自我纠错,同时还不忘赋予其他角色本身一些带有明显特色的不一致以及加诸在他们身上的连续的推动力。” 熟悉克里斯蒂安·加伊的作品的人都应该知道,他最喜欢在同一个句子里同时使用肯定和否定的语态,这无疑也为阿伦·雷乃的改编工作增添了许多负担和挑战,他承认道:“我与编剧二人组洛朗·埃尔比埃(Laurent Herbiet)和亚历克斯·雷瓦尔(Alex Reval)结成了一个关系异常紧密的创作小组,我们共同尝试着让影片中的一些场景具备类似的似是而非的二元性,让‘是’与‘非’这两个起到判断作用的元素能够同时存在于结合了演员表演的片断的连接之处……我们做出的所有选择都是在一种极其自然的情况下完成的,秉持着一种真实、积极的态度,不存在任何事先安排好的计划,我们只需用摄像机完整地记录下这一切即可。” 阿伦·雷乃所选择的这种随心所欲的电影制作方式,也有效地影响并左右着其他参与进来的幕后工作人员,雷乃说:“包括美术指导雅克·索尼尔(Jacques Saulnier)和摄影师埃里克·戈蒂耶(Eric Gautier)在内,我们从第一天起,就明确了一个共同努力的方向和目标……在拍摄现场,就连布景上的颜料的喷溅,都是经过了特别的设计的,看起来非常考验一个人对绘画的审美和鉴赏能力。对于颜色的使用方面,戈蒂耶从来没有犹豫不决过,而且一直不喜欢过于影响视差的混合色调,所以我们在影片中看到的颜色变换,总是一种紧随在另一种的后面,没有丝毫的过度,所制造出来的强烈的冲击力似乎永远不会消散一样,倔强地停留在视网膜上。还有我们的作曲家马克·斯诺(Mark Snow),他所寻找的原创音乐全部带着清晰甚至刺痛的针对效果,每一个场景采取的都是风格上截然不同的配乐——而这一切,都是在克里斯蒂安·加伊所制造出来的整体的灵感体系的指导下完成的,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觉得自己正在从事的是一件令人佩服的伟大工作。”
...详情
CopyRight © 2022 电影频道节目中心官方网站| 京ICP证100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