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秋 (2008)

  • 中国
  • |
  • 剧情
  • |
  • 1小时32分钟
6.2
力荐
0看过
0想看
  • 片       名晚秋
  • 上映时间2008年11月27日
  • 导       演 李新
  • 又       名晚秋 Late Autumn
  • 剧       情
    二十一世纪初,在一个老年公寓的房间里,正发生一场儿子、儿媳与公公抢夺几幅名画的争斗,公公钱如一是...
  • 导       赏

    敬老院里的故事

图片

(2)

演职人员

(3)
《晚秋》导演阐述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寿命不断延长,许多国家已逐步迈入了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问题越来越明显,如何安置老年人已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一个大问题,敬老院是目前我国老年人安居的优美场所。这是一部有悲也有喜发生在敬老院里的故事,四位老人有着牛郎织女般的浪漫爱情。故事讲述的是四位生活在敬老院的老人,他们有着几个共同点,那就是都曾经在部队经历过战争洗礼的老人,其次是身边的儿女有的不善待老人的现象,再就是他们都有着要寻找到亲人的强烈情结。故事就是围绕着在敬老院里的和谐与不和谐、该发生与不该发生的儿女情长逐步发展的,人到老年,寻找失散的亲人是他们的唯一心愿。敬老院里从院长到护士、到工作人员,无不尽心竭力地为老人服务,他们无微不至、体贴入微的照顾着孤寡老人,为他们寻找亲人想尽一切办法,开动一切机器,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温馨、和谐,体现了人与人之间尽善尽美的人文理念,合奏了一曲社会主义大家庭的美好赞歌。这就是这部影片的主题思想。 这座敬老院,以及全国无数这样的敬老院,都在想尽一切办法使老年朋友过得愉快,过得舒心,使人人都能安度晚年,同时也倡导了,我们国家正在朝着一个更加美好未来迈进的喜悦,使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老有所想等等一切都成为现实。这部影片努力勾画出一部美丽的图景,叫老年朋友在愉快中看到前途,看到希望,看到未来,达到愉悦身心,强壮精神,欢欢喜喜、快快乐乐地度过每一天。这就是这部影片要达到的目的。 近年来,很多影视工作者拍摄了很多有关老年朋友的影视作品,但都因这方面的题材显得沉闷、老气横秋,很难令人满意,屡屡遭到非议。为此,在这部影片里,作者以一个新的视角,一个新的办法,利用一种带有喜剧性、甚或荒诞的手法,表现出几组亲人的相见相逢场面。肯定有人会说,这里的故事显得过于巧合、过于离奇,怎么就使那么多老年人一个个都找到了亲人?这也正是作者的良苦用心所在,自古以来常说“无巧不成书”,这里将这个“无巧不成书”推到了极致,推到了顶点,到了一个令人渴望与向往的境地。这才会使那些老年朋友看了更开心、更高兴、更热爱生活、更珍惜晚年。虽是夕阳近黄昏,但却无限好。使那些在生活中也许达不到、实现不了的情景,在影片中得到些许满足,跟老朋友讲个笑话,哄老朋友高兴,这岂不是做晚辈的一大乐趣?这就是这部影片的初衷和愿望。 这个影片诞生在二十一世纪的春天,正是我们国家进行改革开放三十年之际,是翻天覆地变革的大好时光。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奥林匹克运动会在我们北京召开,卫星上天,载人飞船进入太空,工业、农业、科技现代化,种种件件使国人兴奋,使世界华人扬眉吐气。敬老院、养老院,也像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祖国大地欣欣向荣、蒸蒸日上,我们国家正在昂首阔步、信心百倍地迈进一个崭新时代。这就是这部影片的时代背景。 影片采取喜剧手法,利用大量旁白,将故事的来龙去脉道说明白,且利用幽默、诙谐的语言娓娓道来,目的也是为了达到能在娱乐中讲明一些道理。剧中将历年来影片中常见的手法和情节,利用旁白的方式述说出来,也别开生面,另有情趣,目的是加强喜剧效果,达到寓教育于娱乐之中的效果。这就是这部影片的风格样式。 此外,整部影片探讨“生老病死”四个方面的问题,人,如何对待生,如何对待死,生时追求衣食住行,老时如何面对死亡。高洁解放战争之后分配到北京一个剧团从事演员工作,收养的女儿不尽人愿,又嫁人出走,于是老年无依无靠,来到敬老院养老。高洁的养女高明明,因为从小娇生惯养,过着骄奢的生活,尤其当着知道自己不是高洁的亲生女儿时,便很少回家看望养母高洁,也很少有往来,高洁对此很是伤心,主动放弃对她的关照与往来。钱如一当时与蒋兰香失散是因为组织派他到敌占区从事地下工作,而且改名叫了钱如一,后来回国后,一直认为能找到妻子,再没有成婚,接受组织要求,在上海保婴院领养了一个男孩,他就是现在的钱程。钱如一生平很喜欢美术,经常画些国画,当时与蒋兰香热恋时,画了一幅她的少女图,一直保存在身边。他也是山东临沂人,便使得蒋兰香误认为张重秋是他要找的丈夫。张柏楠真正是高洁失散的女儿,但她被养父母保护关照得很好,一直不知道自己的身世,完全把养父母当成自己的亲生父母,她的女儿苏影儿是她的掌上明珠,跟她学了医务工作,是个极热心的姑娘,主动帮助老人寻找亲人。她总是看着蒋兰香很像自己的妈妈模样,因此希望她是自己的姥姥,后来果然成了她的姥姥,得以相认,以大团圆结束了这场人间喜剧。张重秋对寻找自己的女儿不怎么在意,也许是子女多的缘故,但在即将临终前却非想见女儿一眼不可,于是苏影儿动员妈妈张柏楠充当张重秋失散的女儿,在病床前,痛快淋漓地叫了声“爸爸。”以此了啦老人的心愿。但当他们述说失散的经过,想到妈妈的一件遗物,高洁老人在场,看到张重秋拿出了一件遗物玉镯,而张柏楠拿不出来,在病床旁的高明明看到了,高洁老人点明了张重秋的女儿就是她收养多年的高明明,高明明良心发现,深受感动,认下了病危的爸爸张重秋,并对妈妈言归于好。蒋兰香与钱如一寻找女儿,她曾向苏影儿谈起女儿的特征,身上有一个很大的黑痣,长在两个乳房中间,很像一个荷花,苏影儿听了大吃一惊,悄悄将消息告诉了妈妈,因为她是在洗澡时,看到过妈妈那个黑痣,妈妈说什么也不相信,因为她坚信自己的父母是真的,但出于好奇心,还是悄悄地作了一次亲子坚定,这次,苏影儿真地领着妈妈去认母了,可蒋兰香很清醒,她说,当时你们用这个办法去安慰张重秋,今天又故伎重演,我才不上你们的当呢。但当张柏楠面对蒋兰香,将自己的前胸的黑痣亮给蒋兰香看时,她傻了,一把抱住张柏楠痛哭不止。可是还是错了,后来在护士长被热汤烫了胸前时,蒋兰香才真正找到了女儿。两个老太太一见面就吵,吵的内容大部分是围绕着生老病死的主题,两人一比高低:“你不就是个唱戏的吗?”;“你不就是个拿枪打仗的吗?”;“我解放了全人类。”;“我给人民送来了欢乐和幸福。”;“我年轻的时候穿着军装,神气得很。”;“我年轻的时候穿着旗袍擦着口红,和现代接轨。”;“那你也是个老处女,一辈子没人要。”;“你好,怎么也丢了丈夫和女儿?照样不是孤苦伶仃一个人,有什么美的?” 两个男人见面也是探讨生老病死:“我生在贫农家里。”;“我生在地主家里。”;“我总是没有白活一世,跟着抗日部队出生入死干过”;“我不如你,解放战争中期,组织把我派到香港,一过就是大半辈子,如今老了,老婆孩子全没了。”;“我倒是一大堆孩子,有什么用,如今没人管没人疼。” 总之,蒋兰香尚乐观向上,唯一希望就是找到失散多年的女儿,不想竟意外地见到了“死去”的丈夫,从而喜出望外;高洁比较灰暗,并患有洁痞,一生无所得、无所求,只求洁身自好,老年相信命运,以求早死,但却意外的找到杳无音信的亲人,得到无限幸福而心满意足;钱如一并未想到死,对生活仍充满信心,充满活力,一心只想创作出几幅更好的作品留给后人,由于青年时代与爱人和孩子离散,对前途仍充满憧憬,但也是意外的得到亲人,岂不是更增加了前进的信心;张重秋认为生不如死,年轻时代曾出生入死过,在大军南下中与妻女失散,为了寻找妻女离开部队,辗转来到北方,最后在河北安家落户,前后生了六个孩子,时至今日,分崩离析无依无靠,恨不得马上就死。但却在死之将至之时,见到离散多年的女儿,使他看到人间的美好,社会主义国家的美好。几对亲人的团聚,恰如其分的勾画出几位老年朋友的强烈愿望,这不正是叫老年人盼望的结果吗?这就是这部影片对几位主要人物塑造的要求。 正是要拍摄一部轻松愉快的影片,那么在摄影和美术、以及化服道、照明诸多方面也要努力追求这个目标。这部影片虽然是一部轻松活泼的喜剧样式,但我们还是以革命的现实主义与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来拍摄它。在摄影方面我们不追求华而不实的拍摄手法,努力做到朴实无华,真实可信,无论摄影还是用光方面,努力做到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真实的再现今天美好的敬老院场景。无论是化妆还是服装道具,都要以现实生活为准绳,不夸张、不虚假,真真实实地表现出来,展现给观众。好在现代拍摄现代戏,这是不难做到的。在旁白的处理上,努力请一位有浑厚音质的男中音演员,尽量使用幽默诙谐的语调,将旁白处理得既有美感又有吸引力。这就是这部影片对主要部门的要求。 总之,这是一部带有喜剧味道的、现实主义的影片,既做到夸张巧合,又要做到真实可信,这就是导演阐述的几点说明,望全组同志齐心协力,尽善尽美的完成拍摄任务,尽早献给广大观众,献给老年朋友。
...详情
CopyRight © 2022 电影频道节目中心官方网站| 京ICP证100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