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上) (2010)

Harry Potter and the Deathly Hallows: Part I

哈利·波特首次有了上下集   《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是《哈里·波特》系列小说的最后一部,它的作者J·K·罗琳在这一集中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最终完成的《死亡圣器》一共有36章外加一个尾声,在美国出版的《死亡圣器》的篇幅达到了759页(英国版为607页)。对于这样浩瀚的篇幅而言,要把小说事无巨细地改编成一部电影,是不可想象的。   实际上,《死亡圣器》并不是第一部拿到桌面上来讨论的上下集《哈利·波特》电影,《哈利·波特与火焰杯》就曾想拍成上下集。不过,当时华纳兄弟公司没有允许导演和编剧这么做。2007年,《死亡圣器》刚刚上市,制片人大卫·海曼就有要把这部大部头的小说改编成两部电影的想法。但是,直到编剧斯蒂芬·科洛弗得到了罗琳的改编许可之后,他才有机会把自己的这种想法拿出来商量。没想到,他的这个想法一提出来,就得到了科洛弗的肯定。科洛弗说:“如果真的把《死亡圣器》这个小说改编成一部电影的话,那么毫无疑问,照顾到电影不能太长,必须要砍掉很多细节。但是这些细节有的时候确是最能打动人心的东西。我本人、导演、作者和制片都不愿放弃任何一点点的细节和故事。所以我们就决定要把这部小说当成两部电影来拍摄。对于这个决定,我们是很慎重的,因为这是《哈利·波特》系列的最终章,也是这套电影的告别仪式,所以,我们不希望留下什么遗憾。当我把两部《死亡圣器》的消息告诉我的妻子的时候,她兴奋地跳了起来,我相信所有《哈利·波特》迷们也一定会很兴奋的。《死亡圣器》的故事的情感非常饱满,一些小的细节非常能够体现出人物的情绪和性格。我觉得我欠了罗琳一笔创意费,因为她给了我一本这么优秀的小说--《哈利·波特》系列早已超越了儿童读物的范畴。面对着那些粉丝们的翘首以待,我觉得我应该给他们提供一部最惊心动魄、最完美、也是最完整的《哈里·波特》电影。”   把一本小说拍成两部电影,就意味着成本的增加和战线的拉长。对此,华纳公司也是大开绿灯。华纳公司的阿伦·霍恩对影片“网开一面”。他说:“这样的一个故事和整个系列的结束,值得加长两个小时。也就是说,我们要在电影中完全展示出来这个故事的情感和细节,不给《哈利·波特》的影迷和书迷们留下任何遗憾。” 大牌导演和大牌摄影   《哈利·波特》系列已经走过了十年时间,这个系列也成为了电影史上最赚钱的系列电影之一。现在,它已经成为了众多大牌导演眼中的香饽饽,在大卫·叶茨在被官方宣布成为导演之前,曾经执导过《阿兹卡班囚徒》的阿方索·卡隆、曾经与《阿兹卡班囚徒》失之交臂的吉尔莫·德尔·托罗都曾经表示过愿意执导这部电影。不过当时德尔·托罗正在忙于《霍比特人》的前期准备工作,所以只有将哈里·波特割爱了。考虑到这是整个系列的完结篇,海曼希望这部影片同前两集《哈里·波特》的风格一致,所以他很容易就想到了前两集的导演大卫·叶茨。海曼说:“影片需要一个一以贯之的风格和模样。我不希望这最后的两部影片出现太多的问题和争议。考虑到前两集《哈利·波特》的成功以及大卫·叶茨的指导水平,我们最终还是敲定了他来做导演。”哈里·波特的扮演者丹尼尔·雷德克里夫说:“我们和叶茨一起工作了快四年,彼此之间非常熟悉。由他来指导这部电影自然是也不过的。因为这是最后的两部影片,所以我们都很珍惜拍摄时能在一起的日子,而且大卫·叶茨也很会在片场团结我们。”   除了导演问题以外,在摄影师的选择上,剧组也碰到了点问题。由于掌镜了《混血王子》的法国摄影师布鲁诺·德尔邦内尔不想继续拍摄《哈利·波特》,剧组又陷入了选择摄影师的困境。最后,海曼找来了剧组找来了曾经拍摄过《血腥钻石》、《反抗军》、《带珍珠耳环的少女》等名片的摄影师爱德华多·塞拉前来掌镜。塞拉很擅长使用手持式摄影、也很精通于在影片中造成一定的晃动和现场感。叶茨说:“这部影片中有大量的手持式摄影镜头,我希望我们每次走进这个魔法世界的时候,银幕上的画面都是抖动的。塞拉的经验和水准非常适合这个工作,而且他创造出来的视觉效果正是我想要的。可以说,这一集的《哈里·波特》将会有一点风格上的转变。”认为影片风格有所转变的还有雷德克里夫,他说:“这是两部公路片,尤其是第一集,整个影片中的所有人物都在为了寻找真相和打败伏地魔奔走。可以说,这是一种新的感觉,当你坐在电影院里的时候,会觉得这是一部新的电影,即使是那些以前没有看过《哈里·波特》的人,也可以理解整个故事的内容。” 音乐和服装   大卫·叶茨最早找到的作曲师还是和他合作过的尼古拉斯·霍珀,但是霍珀拒绝了导演的要求,他表示说,因为他给《哈里·波特与凤凰社》以及《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配乐,严重影响到了自己的家庭生活。所以,这次说什么也不会回归剧组了。无奈之下,叶茨找到了曾经给前三集《哈里·波特》影片制作音乐的约翰·威廉姆斯。威廉姆斯在核对完自己的档期之后,答应了下来。但是最后未能成行。最后接下音乐制作接力棒的是亚历山大·迪斯普拉特。迪斯普拉特表示,自己将在电影中使用由威廉姆斯为《哈利·波特与密室》写作的Hedwig主题。他说:“我会在电影中使用很多威廉姆斯写作出的音乐,这些音乐在今天看来简直太棒了,而且是具有寓言性质的。整个夏天,我都在录音室里工作,几乎没有休息。我带着极大的敬意和满心的欢喜谱写了音乐。不仅仅是由于威廉姆斯留下来的成果让我开心,更多的原因则是因为我很喜欢这部电影。”2010年的8月14日开始,迪斯普拉特和伦敦交响乐团一起录制了影片的音乐,乐团的首席管弦乐演奏家康纳德·波普(他参与录制了前三集《哈利·波特》的音乐)说:“这个音乐太棒了,极有激情又充满了怀旧以及精致的内容。音乐中的感激、仇恨、恐慌等等情绪被表达得淋漓尽致。”   2010年的是10月,就在影片上映前夕,有报道指出影片的服装设计师简尼·特米梅抄袭了亚历山大·麦昆在2008年发布的婚礼礼服的设计。这一报道在时尚界引起了轩然大波。亚历山大·麦昆是英国著名的时装设计师,以喜爱使用骷髅做装饰出名。对此,特米梅说:“我在影片中想使用的是女巫婚礼风格的礼服,而不是到处是骷髅的万圣节风格。衣服是白色的,而且需要不同的装饰使得它成为一件可以出现在电影上的作品。所以,我使用了凤凰的的装饰花纹。这种在烈火中涅槃的鸟是不死鸟,它是爱情和象征--因为爱情也是不死的。”实际上,特米梅只是借鉴,并不能算是完全抄袭麦昆的设计,虽然麦昆也在服装上使用了鸟类的花纹,但是他用的鸟类品种是孔雀。不过特米梅虽然把孔雀的脑袋换成了凤凰的,但是她却忽视了改掉羽毛。在特米梅的设计里,凤凰身上的羽毛明显是孔雀的。虽然外界争议很大,但是大卫·叶茨还是很喜欢影片中的服装。他说:“一些奇幻的和现实的服装出现在一起,让人很有感觉。而且特米梅设计的服装很有个性,只要看上一眼,大致就能知道这个人的性格是什么了。外界的那些争议对于我来说,并不是什么问题,因为去考证一个花纹或者是一个设计实在是太繁琐了,而且还常常没有定论。因为总有启发设计师的东西和元素,总不能因此就批评所有人都在抄袭。出现在影片中的服装,我还是很满意的,对于电影来说,这就足够了。”·本来,《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是一部电影。但是考虑到小说的篇幅和在电影中原汁原味呈现小说内容的要求,制片人决定把这部电影拆成上下部拍摄。 ·曾经给《哈利·波特》系列前三部影片谱写音乐的约翰·威廉姆斯,曾经也表示过自己愿意为本片谱写音乐,可是最后未能成行。 ·多姆纳尔·格里森在影片中扮演了比尔·韦斯利,他是本片中疯眼汉的扮演者布莱丹·格里森的儿子。 ·在第一集《哈利·波特》中扮演妖怪拉环(Griphook)的是著名的侏儒演员威勒·特耶,他也是《哈利·波特》系列中少有的美国演员。但是在那一集中,他的声音却是由英国的侏儒演员沃维克·戴维斯后期配的。在本集中,威勒·特耶将原声出演拉环。而沃维克·戴维斯将扮演自己在前六集里一直扮演的弗里蒂克教授。 ·本集演员约翰·赫特和比尔·奈伊曾经在《指环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是,他们出演的《指环王》并不是彼得·杰克逊版本的三部曲。约翰·赫特曾经给拉尔夫·巴克希的动画版《指环王》的阿拉贡配音;比尔·奈伊则是在BBC的《指环王》广播剧里配音。 ·布莱丹·格里森和大卫·奥·哈瑞(David O'Hara)在本片中再次合作。这是自1995年的《勇敢的心》以来,这两个演员的首次合作。 ·大卫·福尔摩斯是“哈利”丹尼尔·雷德克里夫在片场的替身,他在拍摄一个特技镜头的时候受了重伤。当时他要拍摄的是一个在爆炸后,他从空中坠落到地面的镜头。这个镜头让他背部受伤严重。 ·法国摄影师布鲁诺·德尔邦内尔拒绝为最后两集《哈利·波特》掌镜,他的理由是,不愿意重复自己。随后,剧组找来了拥有法国、葡萄牙两国血统的摄影师爱德华多·塞拉为影片掌镜。 ·虽然艾玛·汤普森曾经公开表示过,自己不愿意再在《哈利·波特》中扮演角色。但是仍有报道显示她还是参与了本片的拍摄。 ·詹森·艾萨克曾经考虑自己是不是要参与本片的拍摄,因为在第五本小说的结尾,他扮演的角色被逮捕,并投入了监狱。这意味着,如果他出演这部电影,他获得的戏份将非常少。后来,他和《哈利·波特》的作者J·K·罗琳见面,祈求她“早点把自己放出来”。J·K·罗琳说:“第一章,你被释放”。听到这句话之后,詹森·艾萨克马上就和剧组签约了。 ·M·奈特·沙马兰曾经表示过自己有兴趣执导这部电影。

CopyRight © 2022 电影频道节目中心官方网站| 京ICP证100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