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瑞纳 (2006)

Syriana

【热点问题】   一个半世纪前,在美国的宾夕法尼亚诞生了世界第一口具有现代意义的油井,从此石油工业开始拉开序幕。时至今日,被喻为“黑金”的石油早已成为各个国家经济、社会和军事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对国家安全更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意义,影片正是以此为切入点,展现出牵扯世界的内幕真相。   片名“Syriana”是地理学术语,是指位于中东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威胁的热点地区。作为一部政治惊悚片,《辛瑞那》涵盖了外交政策、情报工作、石油工业和恐怖主义等诸多国际问题。影片以两大石油公司的合并作为主线,发展出错综交横的细枝末节,勾绘出四个主要人物的人生脉络。为CIA卖命的特工鲍勃为隐藏身份欺骗了亲人几十年,却最终被组织出卖;野心勃勃的律师班尼特与父亲隔阂颇深,竟让事业变成要挟命运的砝码;年轻有为如沐春风的布莱恩成了利益之战的牺牲品;挣扎在社会底层的巴基斯坦移民瓦希姆不满于残酷现实,误入了恐怖袭击的不归路。这一切让世人看到,个人的命运完全被动荡的外界所支配,而个体的变故又都在细微中影响着世界。 【现实反思】   本片剧本改编自罗伯特·贝尔的回忆录《不看邪恶:来自CIA反恐老兵的真实故事》。罗伯特·贝尔曾于1976年至1997年任CIA行动处的案件官员,曾在伊拉克、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别、摩洛哥首都拉巴特、黎巴嫩首都贝鲁特、苏丹首都喀土穆和印度的新德里工作,见证过很多秘密行动的始末。他在回忆录中提到,在他和同事们为国家安全铤而走险的同时,也目睹了CIA存在的种种错误体制:海外行动严重受限,一些特工根本不了解当地的语言和风俗,招募新人不是以能力智慧作为标准,而是彻头彻尾的变成了一场政治活动。 当“9·11”惨剧发生时,贝尔竟没丝毫感到吃惊,正如他在书中序言所写:“全世界都目睹了CIA由于疏忽而付出的惨重代价。”   《辛瑞那》是凭《毒品网络》获得奥斯卡最佳剧本奖、金球最佳剧本奖的斯蒂芬·加汉向导演阵营进军的第二部影片,早在谋划《毒品网络》的剧本时,加汉就曾注意到毒品贸易同石油工业的相似之处,石油和毒品一样让世界上瘾。后来史蒂文·索德伯格和乔治·克鲁尼拿着罗伯特·贝尔的回忆录找到了他,贝尔的经历顺理成章的成了《辛瑞那》的雏形。加汉说,影片的故事在内敛而隐讳的告诉观众,我们生活在一个极其复杂多变的社会,片中的人物没有好坏之分,不具有传统角色的发展命运,而且出现的疑问不存在简单答案,一切将留给观众更多的思考,这也正是“后9·11”时代现实世界的真实体现。 【全球奔拍】   在改编剧本之前,加汉曾到很多国家了解石油工业的相关情况,英国、法国、意大利、瑞士、黎巴嫩、叙利亚、迪拜和北非都曾留下过他的足迹,在罗伯特·贝尔的引荐下,他还拜访了中东国家不同背景的相关人群,其中包括石油商人、CIA特工、军火商,甚至还有伊斯兰运动组织黎巴嫩真主党。   由于在影片中使用的语言多达70种,并且严格限定口音标准,剧组辗转于十多个国家物色演员,从纽约、伦敦、开罗,到巴林、迪拜、科威特和大马士革,每处参加试镜的演员都趋之若骛。   为了让自己一改绅士风度成为不易暴露身份的特工,克鲁尼必须在一个月内增加体重35磅,留上落腮胡,俨然一位市井中的中年男人。不过这多余的体重也让克鲁尼吃尽了苦头,特技动作中的一次意外让他颈椎受伤,由此引发了剧烈的偏头痛,一个月的卧床修养让他错过了《十二罗汉》的宣传活动,最后不得不依靠手术解除伤痛。   全片由曾为《明日帝国》和《不羁夜》掌镜的罗伯特·埃斯维特用两部手持摄影机拍摄完成,从而营造出影片纪录片式的影像风格。影片的取景地跨越了三大洲,200人的剧组和100名演员频繁往返于世界各地,仅戏服就多达2000套。本片是继2003年自杀式炸弹袭击后第一部到卡撒布兰卡拍摄的电影,也是第一部获得迪拜官方批准拍摄的西方电影。 ·原著作者罗伯特·贝尔在片中扮演了一名CIA官员。 ·米歇尔·莫娜汉曾在片中有段镜头,但由于在试映式上观众反应影片过长,于是她的情节被剪掉,米歇尔·莫娜汉在2005年的另一部影片《地狱神探》(Constantine)也遭遇了相同命运。 ·格里泰·斯卡绮曾在片中扮演鲍勃·巴恩斯的妻子,但后来该角色被删剪。 ·片中Sloan Whiting律师事务所的正门画面出自美国最大的律师事务所Jones Day。 ·斯蒂芬·加汉曾希望由克里斯汀·贝尔扮演布莱恩的角色,但由于后者要出演《新世界》(The New World)而作罢。 ·哈里森·福特曾拒绝扮演由后来的乔治·克鲁尼扮演的鲍勃角色,后来在接受《帝国杂志》的访谈时,他说没能扮演这个角色是他电影生涯中的遗憾之一。 ·在剧本的初稿中,鲍勃的姓氏不是巴恩斯而是贝尔,与原著作者罗伯特·贝尔同姓。

CopyRight © 2022 电影频道节目中心官方网站| 京ICP证100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