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背上的法庭 (2006)

  • 中国
  • |
  • 剧情
  • |
  • 1小时40分钟
  • |
  • 胶片 
8.1
力荐
0看过
0想看

创作缘起

《马背上的法庭》的缘起是《南方周末》上的新闻报道《泸沽湖畔的巡回法庭》,刘杰看到这则报道之后就对故事颇感兴趣,立即邀请编剧撰写剧本。拍摄之前电影学者焦雄屏老师就曾专门告诫他说:“拍其他民族,视点很重要。”当想不透、看不清的时候宁可丢掉和失去一些东西,也不触犯它。因此,刘杰直言很怕会造成猎奇和居高临下的效果。[1][1]

为了拍摄该片,刘杰筹划了一年多,做的了大量的前期工作。2003年刘杰去了云南宁蒗县,看到了“马背上的法庭”,之后他六次来到那里。

“宁蒗县地处云南西北部的山区,山高路远,道路和经济条件不是很好,这里的摩梭族还保持着母系氏族的社会形态。当我跟当地人混得一塌糊涂的时候,我才看到了他们的真实生活是什么样子,特别是当地的法官让我很感动,他们内心里有一种神圣的责任感,他们耍步行上百里的山路,到当事人家里办案,哪怕他们做的工作让他们看起来失去了一个法官的尊严和面子,他们还是一如既往地走在狭窄的山路上。”刘杰说,他力图透过一支流动法庭的办案之旅和小人物的命运,折射出中国法制和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现状,文化的问题、环境的问题、发展的问题、传统与现代碰撞的问题。[2][2]

李保田出演原因

影片中饰演法官老冯的男演员李保田也说,当初之所以接这部戏,完全是因为被电影中的故事所打动。“去年‘十一’期间,四川电视台播放了《马背上的法庭》的纪录片,很受感动,当时就常得我应该做点什么。如果能把当地人的生存状态表现出来,那样也就不虚一个影视工作者的名头了。”[2][2]

选用当地群众出演

拍摄时,由于使用的是纪录片的拍摄手法,刘杰给自己加了很多“禁忌”:“除了李保田吕聿来,片中的角色都是由当地群众演员扮演,如果他们在镜头前紧张,我就等着,一直磨到他们表演自如了为止,而且李保田老师的戏路也是往群众演员那里靠近的,为了真实,李老师甚至不洗脸、不洗衣服;而在镜头运用上,我们也抛弃了很多灯光、升降机等器材,甚至连拍摄角度都不变化,就是为了完整地记录一个过程。我不太想让《马背上的法庭》显得透亮,那样必然会损失一些真实性和自然的效果。”刘杰说。[2][2]

在刚开拍的前几天里,李保田还有点不太适应。“专业演员最怕遇到会演戏的群众演员,有时他们的生动性是专业演员没有的。李保田刚开始有点不适应,后来他问我,是不是要拉平,跟群众演员一样,我说就是希望那样。”刘杰说。[2][2]

与威尼斯电影节的联系

刘杰说,之前他跟其他的电影节都有联系。但唯独威尼斯电影节从未联系过。“我是用最原始的、小学生式的方法,通过网上报名威尼斯电影节的。2006年6月底的一天,我非常意外地接到一个电话,问我是不是刘杰,他说他是马可·穆勒,他急切想知道我的电影做完了没有,我说已经做完了。他当时的评价是,这是他从未看到过的中国电影,又像纪录片,又像故事片,而这种艺术形式上的创新,令人眼前一亮,非常符合威尼斯电影节艺术与人性的主题。他的话有点大,我想可能是电影的真实质感给了他很深的印象。” [2][2]

...详情

经典台词

  • 你是公民,就要讲道理! 复制 复制成功 复制失败,请手动复制
  • 寨子里的规矩老了,现在一切讲法律。 复制 复制成功 复制失败,请手动复制
  • 你杨阿姨这次下乡是最后一趟了,往后我一个人走这条山路,就辛苦了。 复制 复制成功 复制失败,请手动复制
CopyRight © 2022 电影频道节目中心官方网站| 京ICP证100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