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后制作
导演阐述
2003年我去云南,看到了《马背上的法庭》,之后我六次来到这里,云南省的宁蒗县。宁蒗县地处云南西北部的山区,山高路远,道路和经济条件很差,全县面积6,000多平方公里,人口21万,有12个少数民族。至2004年底,全县仍有19万余人的年人均收入不足650元人民币。
这里的摩梭族还保持着母系氏族的社会形态。我力图透过一支流动法庭的办案之旅,制度下小人物的命运,折射出中国法制和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现状,民族的问题,文化的问题,环境的问题,发展的问题,宗教的问题,传统与现代的问题,更直接表现出司法公信力的问题。
在这里现代司法体制就像驮在马背上的国徽在颠簸中缓缓向前行。像这样的地区在中国有近千个,这样的问题在中国的农村和小城镇有着普遍性。它是真实的,真真实实的发生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
用纪录的方式呈现本真的生活
2003年8月,《南方周末》做过一期专题,讲述西南边陲山区的基层法官们,骑着马翻山越岭到山林深处百姓家里开庭断案的故事。刘杰说看了报道后自己“有了一种很朴素的感动,我对几张新闻照片尤其印象深刻,比如走在大山弯道上的马,背上驮着国徽,还有开庭时候的农家院子,我觉得这些都特别生活化。”他被这种鲜为人知的生活原生态深深打动,“报纸上的画面就停在我脑子里,挥之不去,我就很想把这些用胶片记录下来。”“只想呈现边远山区一种最真实、又很特别的生活状态,让不同文化背景、生活背景的人看片子时能读出些个体的感悟。”
曾为王小帅多部影片掌镜的刘杰,这回完全放弃了自己在《十七岁单车》中彰显的纯熟的技法。他带着摄制组来到人均年收入仅650元的深山老区,在那里架起摄像机,“不用任何技巧,无论摄影还是叙事,都是最原始的。讲故事就是单线条平铺直叙,什么插叙倒叙循环叙事这些全都不玩,老老实实讲老冯的一个星期。摄影上,我不同意用任何广角镜头,人的视角该多少,摄像的视角就多少,俯拍追拍都不用,只用自然光,单一的平视视角。”
影片的剪辑师、也是侯孝贤多年搭档廖庆松说,这影片纯粹得让他想起了侯孝贤早年的作品,这样形式纯粹的影片现已不多见。导演刘杰自己笑说:“片子平淡得像杯白开水,但是我心无杂念做了这部电影,心里够纯净吧。”
花絮
·本片来自于报纸上刊载的一个真实故事,导演刘杰说:“这个报道的图片展示了一个流动法庭在村里审案子的场景,这与我们平常熟悉的法官形象有巨大的落差。看到报道后,发现还有法官用一匹马驮着国徽去办案,用这样的方式去办案,真的感觉很震撼。”
·刘杰表示这部影片完全从艺术出发,没考虑市场,因此影片最初的一百多万投资都是他自己出的。
·影片从少数民族取材,讲述“法官老冯的晚年生活”,还大量展现了少数民族风情和美丽的云南景色。
·影片是演员李保田离开银幕八年之后的首次回归。
·本片是导演刘杰的处女作,按照通常习惯,主演的名字会处理得比导演显著一些,李保田看完影片后,却当场提了一个意见:“导演的名字应该放在前面,我只是一个演员。”
·刘杰谈起与李保田的合作,“李老师非常支持我们这个戏,他提前半个月到剧组,就为了晒一个当地的肤色,我们资金少,环境恶劣,李保田老师和我们一起拍了40天戏,全身脱了两次皮,有一场戏,要求他呈现喝醉酒的状态,他连续4天都真喝,实际上在高原上,他一喝酒就头痛。”
·刘杰十几年来与王小帅合作了《冬春的日子》、《梦幻田园》、《十七岁的单车》等多部影片,《马背上的法庭》是他的导演处女作。刘杰说拍摄这部影片的动机非常单纯,“一部尊重现实、尊重所要表现的人物,真诚的影片。”
·影片入选第63届威尼斯电影节“地平线单元”,电影节主席马克·穆勒对影片的评价是,又像纪录片,又像故事片。这种艺术形式上的创新,非常符合威尼斯电影节“艺术与人性”的主题。
·对于影片获选建党85周年献礼片,刘杰十分欣喜:“又陌生又感动,我知道上天不负人。我拍的是一部给静下心感悟生活的人看的安静的影片,问心无愧,电影是不骗人的,导演的心思全在片子里。只要心够纯净,影片在电影节和电影局面前,其实并没有什么不同,两者的眼睛都是雪亮的。”
·对于影片入选第63届威尼斯电影节“地平线单元”,刘杰表示,他是通过网上报名参加威尼斯电影节的,寄去的也是一个作品的“草稿”,当时并没有抱太大的希望,没想到后来却接到了威尼斯电影节主席马可·穆勒的电话。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