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改编
影片根据同名畅销小说改编而来,女作家哈珀·李以大萧条时期的美国生活为背景,通过两个孩子斯考特与杰姆的童年视角,展开了美国南方小镇梅冈的社会生活画卷。本书也是哈珀·李的第一本和唯一本著作,于1960年出版,1961年获得普利策奖,1962年就被搬上银幕。此后,哈珀一直隐居在阿拉巴马家乡的小镇上,拒绝各种采访,过着平静的生活。当她的侄子问她为什么不在盛名之下接着写作时,她回答说是:“有过这样一次,还有什么可写的?” 该书带有一定的自传体性质,小说中的芬奇是小说哈珀·李母亲婚前的原名,迪尔的原型则是哈伯儿时的伙伴杜鲁门·卡波特。导演罗伯特·马利根在改编时把梅冈描绘成一座沉闷古老的小镇,更加浓重地呈现故事氛围和时代背景。小说中斯考特和杰姆的童年生活占据了相当一部分篇幅,虽然也有法庭戏的描写,但相对较为分散,且更多地是通过斯考特和杰姆的视角来呈现。电影则更加聚焦于种族歧视和司法不公的主题,剧情上以汤姆·鲁滨逊的审判为主,布·拉德力的故事为辅,通过阿蒂克斯的辩护和汤姆的悲剧命运来引发观众的思考和共鸣。[1][1]
演员
影片把叙述的重点转移到女孩的父亲芬奇身上。他是一位两个孩子的单身父亲,也是一位律师,代表着慈爱善良和公理正义,是平凡世界里的大英雄。这位小镇律师身上闪耀的人性光辉,足以让很多战争英雄形像黯然失色。事实上,演员格利高里·派克的美国头号英雄的称号正是这样得来的。导演罗伯特最初找到他来出演该戏的时候,派克就感到非常高兴。派克十分高兴地说:“我乐于从命。我觉得自己不用费很大的劲就可以和角色认同,不用任何表演就可以置身于芬奇的处境。同时,我觉得自己好像完全认得那两个孩子。我在加州南部一个小镇上度过的童年与他们非常相似。因此,我很快能身临其境。既当父亲,又对孩子有充分的理解。”影片中出现的手表只是一个道具,在影片拍摄完毕之后,哈珀·李真的把她父亲的表送给了格利高里·派克,因为看到派克之后让她有太多关于自己父亲的回忆。例如在拍摄一个街景时,进入角色的派克突然发现站在一旁的哈珀女士眼里噙满了泪水,于是走到她面前关切地询问。哈珀回答说:“因为我刚才看到你凸出的肚子,和我父亲生前的一模一样。”派克笑道:“那不是小肚子,而是一场精彩的表演。”[2][2]
现实生活中,他就是一名同情黑人民权运动的积极参与者。在《杀死一只知更鸟》那场著名的长达9分钟的辩护场景中,全身心投入演出的派克慷慨激昂的讲话,感动了拍摄现场的所有人。当导演喊停的时候,整个剧组立即回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派克曾经声称《罗马假日》是他最喜欢的片子,但是他还认为只有《杀死一只知更鸟》才“最接近我的内心,是我演艺生涯中的高峰”。值得一提的是,这部影片也是美国另一位家喻户晓的英雄形象“超人”最喜爱的一部电影。[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