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

  • 中国
  • |
  • 爱情  家庭  文艺
  • |
  • 1小时44分钟
  • |
  • 2D 胶片 
8.2
力荐
0看过
0想看

院线发行:中国艺术片如何在市场绽放?

从2004年2月27日起,《暖》在北京6家影院进行为期半年的长线上映。这是针对艺术片的特殊性质采取的特殊放映形式,让敏感的电影人感受到了艺术片市场即将到来的“春天”。叫好不叫座,获奖影片没有市场,墙里开花墙外香,一向是中国电影发行中的一个怪现状,2001年,当时在国内几乎没有掀起波澜的《那人那山那狗》却意外在日本获得了800万美金的高票房,这无疑启发了霍建起对《暖》这部影片的发行思路。

霍建起在采访中提到,艺术电影有这样一个放映机会是一件好事,发行是一个过程,我不知道会不会顺利,哪怕不顺利也要开始。电影是多样化的,它首先是商品,其次是精神产品,过去的发行方式单一,其实不同风格和样式的影片应该采用不同的发行方式,找到对应的市场和观众。[1][1]

角色塑造:中日演员的艺术碰撞

在电影中,中日两国演员完成了一场跨越国界的艺术交流。日本演员香川照之已经不是第一次在中国电影中露面,2000年,他在《鬼子来了》中的表演令人印象深刻。

但在此之前,香川还没有演过不会说话的角色,没有台词,对于一个演员来说在表演上有很大限制,同时还要表达人物的感情,是很困难的。香川在拍的时候花了不少时间和婺源当地的农民聊天,几乎每天都是同吃同住,功夫不负有心人,香川被网友评为演中国人最像的日本人。[2][2]香川照之前文不断铺陈地演绎下,哑巴最终的爆发显得合理而悲怆,整个人物透露出悲剧色彩。影片在中日演员的多重配合下也展现出不俗的表现力。

内容呈现:富有韵味的色彩美学

全片采用35毫米胶片拍摄,使影片呈现出细腻的颗粒感和柔和的色彩过渡,赋予画面一种古典的质感。影片中的江南水乡、青石板路、金黄的稻田、秋千架等场景。

在利用冷、暖色彩帮助叙事的影片中,似乎有一种约定俗成的模式,彩色画面往往表现的是现实时空中发生的事,交代过去发生的事情则使用黑白色。而霍建起对这组色调的运用更加丰富,他完全根据剧情及表达主题、抒发情绪的需要调用冷与暖的色调。影片《暖》中冷、暖色调的运用最为典型。影片中回忆时空是以橙黄色为主的暖色调,表达昔日的暖与井河生活的美好和对理想的无限憧憬。现实时空中画面色调转为以青灰色为主的冷色调,灰瓦白墙、光线偏暗、雨雾蒙蒙,展现井河、暖与哑巴三人之间的尴尬与伤怀。影片中冷、暖色调不再是单纯区分时空的技术手段,而是人物情绪的外化表现,是对影片所要表现的对人生感伤与怀旧精神主题的升华。[3][3]


...详情

经典台词

  • 我的承诺就是我的忏悔,人都会做错事的,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弥补自己的过失,如此说来我是幸运的。 复制 复制成功 复制失败,请手动复制
  • 秋千帮了我的忙,它成全了我的勇敢,掩盖了我的惊慌,夸大了我的力量,我真想就这样永远地荡下去,那是一次真正的飞翔。 复制 复制成功 复制失败,请手动复制
  • 剧团就像一块巨大的磁铁,吸引着全村的老少,就像是秋千一样,问题是有些东西被吸走了,就很难再拿回来了,放回原处。 复制 复制成功 复制失败,请手动复制
  • 你没有,你越不回来就越忘不了。 复制 复制成功 复制失败,请手动复制
  • 我知道我需要一点勇气,抱住她的勇气,否则我永远也别想取代她心中的小武生。 复制 复制成功 复制失败,请手动复制
CopyRight © 2022 电影频道节目中心官方网站| 京ICP证100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