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受难记 (2004)

The Passion of the Christ

重现宗教传奇   “Passion”一词源于拉丁语,本意为受难,同时还意味着一种深远而超然的爱,后被引申特指耶稣基督临终前12小时内遭受苦难并最终得到救赎的事件。《新约》以四种不同方式重述了“耶稣受难记”,在过去的2000年间,世人一直在对此进行深刻反思。“耶稣受难记”还激发了艺术家们的丰富想象,对西方绘画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并在20世纪催生出大量与此相关的电影作品。   1927年,塞西尔·B·戴米尔执导了第一部聚焦于基督生死的默片《万王之王》;1953年,20世纪福克斯公司推出了用西涅玛斯科普宽银幕技术拍摄的《圣袍》;到了60年代,圣经史诗已经发展成为一种电影流派,1965年,乔治·斯蒂文斯拍摄了长达220分钟的《万世流芳》,该片以华丽的布景和多达数千人的演员阵容著称。   就在众多圣经电影纷纷问世的同时,意大利电影大师皮埃尔·保罗·帕索里尼以全然不同的新奇手法拍摄了《马太福音》,影片选用了大量非职业演员和直接源于圣经的语言,透出一种自然朴实的风格,进而成为帕索里尼电影生涯中最成功的作品。70年代,《福音》和《万世巨星》以反文化歌舞片的形式重新演绎了耶稣受难记。最近的一部“受难”电影是马丁·斯科塞斯于1988年完成的争议之作《基督最后的诱惑》,斯科塞斯大胆改动了人物,片中耶稣受难时正面全裸,并与抹大拉的玛丽亚发生过性关系,宗教界因此一片哗然。   拍摄本片是梅尔·吉布森及其制作伙伴布鲁斯·戴维和斯蒂芬·麦克维蒂一直以来的梦想,因为从未有人尝试用巨细靡遗的现实主义电影手法将耶稣激昂的牺牲呈现在大银幕上。吉布森说:“我拍摄本片的意图是创造出一部能够经得住时间考验的艺术作品,从而引发所有不同背景观众的严肃思考和反省。我希望影片故事中的巨大勇气和牺牲能唤起容忍、关爱和宽容,那是我们在当今的世界最需要的东西。”   早在12年前,吉布森就开始着手研究与耶稣受难有关的各种文字记载,当时他正处在信仰危机之中,他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信仰,思索苦难、痛苦、宽恕和救赎的本性。本片剧本由吉布森和《好血统》的编剧本尼迪克特·菲茨杰拉德联手完成,虽然影片完全忠于《马太福音》、《马可福音》、《路加福音》与《约翰福音》中的记载,但吉布森深知他将涉足一个从未被人探究过的艺术领域,艺术、叙事和个人信仰将在那里交融碰撞。“当你要用电影讲述一个人人皆知而又众说纷纭的故事时,你唯一能做的就是尽可能的保留故事中的真实部分,并用自己的独特创意去表现,”吉布森说,“这正是我所努力尝试的。” 关于主演   吉布森从一开始起就相当清楚,要拍摄《耶稣受难记》,就务必找到有能力将耶稣卓越的人性和神性体现到极致的演员。经过一番苦苦搜寻,吉布森终于锁定了刚刚出演过《新基督山伯爵》的詹姆斯·卡维泽。卡维泽的一张照片深深打动了吉布森,吉布森认为卡维泽敏锐的双眼和坦荡的表情可以在沉默中传达出爱和怜悯的实质。   当吉布森最初挂电话找到卡维泽时,后者竟然一时没想到梅尔是谁,于是吉布森开玩笑称自己是梅尔·布鲁克斯,不过两人很快转入正题,吉布森坦言称自己的强硬特质和各种潜在缺陷不适合扮演耶稣,卡维泽才是他眼中的理想人选。耶稣的角色足以让任何演员都望而生畏,卡维泽也不例外,但他决定迎接挑战,难能可贵的是,身为天主教徒的卡维泽与临终前的耶稣都是33岁,而且他把祈祷当作是深入了解角色的方法。   耶稣在死前曾遭受严刑拷打,其中一种名为“九尾猫”的罗马刑具可谓臭名昭著,这种鞭具由多根鞭绳构成,每根鞭绳上都嵌有锋利的金属尖,为打造出皮开肉绽的惨状,卡维泽必须忍受长达数小时的上妆煎熬,而且化妆材料的刺激性很强,卡维泽的皮肤上会很快长出水疱。卡维泽在片中背负的十字架重达150磅(实际十字架重量的一半),为保持姿势,他必须借助举重训练提高腰部力量。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场景逾时两周才拍摄完成,当时正值意大利隆冬,身上只有缠腰布的卡维泽在凛冽寒风中瑟瑟发抖,剧组人员有时要使用取暖袋才能让几近冻僵的卡维泽开口讲话。除此之外,遍体鳞伤的卡维泽还曾患上肺炎,并饱受肩膀脱臼之苦。剧组在拍摄中曾遭遇雷暴天气,一道闪电正好击中了助理导演和卡维泽,而两人竟然安然无恙,所有演职人员全都震惊不已。   在物色扮演圣母玛丽亚的人选时,吉布森看中了罗马尼亚著名演员玛雅·摩根斯坦特,她在众多欧洲佳片中的出色表演给吉布森留下了深刻印象,吉布森甚至认为摩根斯坦特是罗马尼亚最伟大的女演员之一。为汲取塑造圣母的灵感,摩根斯坦特研究了大量有关玛丽亚的绘画、雕刻和文学作品,并将影片剧本读了200多遍,她说:“演绎玛丽亚让我领悟到一种生活方式,她将痛苦和磨难转化成爱。我认为人生中最大的伤痛莫过于亲眼目睹自己的孩子惨遭刑罚和屠戮,而她一直坚守着内心中的博爱、信任和怜悯,我希望能在大银幕上达到如此的境界。”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出演本片时的摩根斯坦特已经怀有身孕,独特的身份让她进一步领会到母爱的深邃。 关于拍摄   为重现出古耶路撒冷及其周围的荒芜沙漠,剧组主创人员曾先后前往摩洛哥、突尼斯、新墨西哥州和西班牙寻找外景地,经过反复斟酌,吉布森最终选择了罗马,因为以拥有世界一流布景工匠著称的Cinecitta电影制片厂就在罗马,拍摄条件非常便利,而且座落在罗马附近的马泰拉(Matera)古城有着2000年历史,城中古色古香的砖石颇具耶路撒冷的神韵,帕索里尼的《马太福音》就曾在此取景。   片中规模宏伟、融合了多元文化的耶路撒冷古城布景在Cinecitta制片厂占地2.5英亩的外景地搭建而成,整个工程耗时10周,是艺术指导弗朗西斯科·弗里格利和布景师卡洛·格瓦西通力协作的产物。为本片掌镜的凯莱布·德夏奈尔曾花费大量时间与吉布森讨论本片的影像风格,并从卡拉瓦乔的画作中获取了拍摄灵感。卡拉瓦乔以强烈的明暗对比、清晰明了的现实主义风格和多变的黑暗主题彻底改变了17世纪的宗教作品,而吉布森也有意打破将耶稣受难圣洁化的惯例,他认为本片的叙事风格应该与卡拉瓦乔的绘画风格如出一辙。·影片以拉丁语和亚拉姆语对白,在宣传活动中,梅尔·吉布森曾声称试图不使用字幕,但影片在后期制作中还是被加上了字幕。另外,梅尔·吉布森还曾说不考虑影片投入“有益于灵魂”。 ·在拍摄鞭挞的镜头时,扮演耶稣的詹姆斯·卡维泽曾被两次抽伤,后背上的伤口长达12英寸。另外,在拍摄山上布道的镜头时,卡维泽还曾遭雷击。 ·本片助理导演Jan Michelini在拍摄期间曾被闪电击中两次。 ·片中的十字架重达150磅,詹姆斯·卡维泽曾因背负十字架而肩膀脱臼。 ·在片中饱受酷刑折磨的确实是詹姆斯·卡维泽本人,为了减轻对演员体力的消耗,特效设计师Keith VanderLaan曾用橡胶制成一个假人,以便在十字架的远景镜头中替代詹姆斯·卡维泽。 ·据梅尔·吉布森讲,扮演玛丽亚的玛雅·摩根斯坦特在影片拍摄期间怀孕,但没告诉任何人,直到有一天她走到詹姆斯·卡维泽面前,用蹩脚的英语说道:“I have baby. In stomach。” ·将耶稣钉在十字架上的手是梅尔·吉布森的手。 ·在本片于圣灰节的首映式上,一位来自堪萨斯州的56岁广告商佩吉·斯科特因不堪耶稣受刑的画面而心脏病突发,最后死在医院。 ·本片是影史上预售票最多的影片。 ·片中扮演彼拉多和约翰的两位保加利亚演员都姓“Hristo”,“Hristo”在保加利亚语中是“基督”的意思。 ·在影片开拍前,梅尔·吉布森请来一位加拿大神父主持为剧组人员举行的弥撒仪式。 ·影片没有片头字幕,影片片名在片尾才出现。 ·片中詹姆斯·卡维泽的鼻子是假的,他的蓝眼睛也被数字技术改为棕色。 ·影片在墨西哥的映期提前了一周,因为在美国首映的几天后,盗版版本已经出现。 ·在2004年耶稣受难节期间,本片重新登上票房榜榜首,这在好莱坞作品中是很少见的。 ·马来西亚并未禁映本片,但只能到基督教教堂购票。 ·影片最初的片名为“The Passion”,但在2003年10月,米拉麦克斯公司正在拍摄一部同名影片,梅尔·吉布森随即将片名改为“The Passion of Christ”,11月又改为“The Passion of the Christ”。 ·梅尔·吉布森曾声称要从本片票房中拿出1亿美元捐赠给传统天主教运动组织。 ·本片以3亿7000万美元成为票房最高的R级片,此外本片还是美国影史上票房最高的外语片和宗教片。 ·化妆师用了10小时才完成耶稣被鞭挞的惨状。 ·本片在科威特和巴林被禁映。 ·在影片上映的一年后,本片被柔化的版本被定名为“The Passion Recut”再次发行,尽管一些血腥镜头被删剪,但仍被美国电影协会定为R级。 ·在影片完成之后,本片的很多演员和剧组人员都改信天主教。 ·在拍摄受刑的镜头时,本片剧组使用了一种新型假血,具有一定粘稠度,须用酒精才能清洗干净。 ·梅尔·吉布森第一次担任编剧。 ·在2006年6月16日揭晓的《娱乐周刊》“25部最具争议影片”榜单中,本片高举榜首。

CopyRight © 2022 电影频道节目中心官方网站| 京ICP证100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