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烧圆明园 (1983)

  • 中国 中国香港
  • |
  • 历史  剧情
  • |
  • 1小时42分钟
  • |
  • 胶片 
7.9
力荐
0看过
0想看

取材于真实历史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3000多名侵略军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整个北京城。1980年,李翰祥导演有了把这段历史搬上大银幕的想法。他查阅了大量史料,并请教多位清史专家,几易剧本,最后完成《火烧圆明园》的剧本创作。[1][1]

创作理念

导演李翰祥先生谈到:“为了再现历史,我追求的是真实的艺术效果。除了忠于历史,我强调实景实物的拍摄。两部影片能在故事发生的原址——故宫、避器山庄等地方拍摄,是我早就梦寐以求的。这样拍出来的场景给人的感觉是真的。因为拍实景,拍实物,质感就是不同。圆明园早被列强付之一炬,如今只剩下断垣残壁,在原地搞实景拍摄是不可能的。但花费巨资在十三陵搭建起来的圆明园一角布景,已经达到了以假乱真的效果。配上十三陵的真实景致,也拍出了真实感。这样,当大家观看这两部历史影片时,就仿佛身临其境,真正地看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生活形态,就会觉得很实在,很具体,很可信,也更加生活化——历史的生活化。”[2][2]

布景理念

创作团队强调场景的真实感,并不是完全照搬仿造,而是以追求电影艺术效果上的真实为目的。电影布景的设计和搭建并不是让人们去实地参观布景,而是让观众在银幕上看其艺术效果。基于这种情况,李翰祥导演等人把“大水法”远观主体建筑压缩到四分之三,由十六米高降到十二米高。这样做不仅可以节约用料和资金,而且拍摄时便于构图,能够拍出整体效果。当观众参观“大水法”布景时,总是感觉小了一些,但在银幕上感到还是比较壮观的,这正是电影布景与真实建筑不同点。[2][2]

...详情

经典台词

  • 听,强盗要杀人放火,借口是主人不许他进屋来偷盗。 复制 复制成功 复制失败,请手动复制
  • 一八六零年十月十八日,历史把额尔金这个名字,永远钉在圆明园的残垣断壁上示众。 复制 复制成功 复制失败,请手动复制
  • 皇上和他的近臣、嫔妃正在避暑山庄巡幸,那里有的是好山好水好幽静。 复制 复制成功 复制失败,请手动复制
  • 有一把火曾把耻辱烙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脸上,同时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烙上了深深的仇恨。 复制 复制成功 复制失败,请手动复制
  • 圆明园的废墟,今后仍将竖立在田野上,年复一年。 复制 复制成功 复制失败,请手动复制
CopyRight © 2022 电影频道节目中心官方网站| 京ICP证100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