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撒把 (1992)

  • 中国
  • |
  • 爱情  喜剧  经典
  • |
  • 1小时40分钟
  • |
  • 2D 胶片 
8.1
力荐
0看过
0想看

创作的焦急与曲折

20世纪90年代初,在北影厂召开的题材规划会上,冯小刚和郑晓龙讲了一个现代侨眷的故事,在场的所有与会者都认为那的确是个故事,只是近乎荒唐。厂长成志谷马上向两位作者正式约稿。剧本创作历时一年,五易其稿,标题由原来的《陌生的脸有甜蜜的危险》改为《大撒把》,可是决定投产时面临严峻的市场形势,谁也不敢相信没有打斗也没有男欢女爱,连噱头都没有的现代故事能收回成本。夏钢喜欢《大撒把》的剧本,更多的出于他对持续了十年之久的出国热现象的关注。十年来,同国风潮席卷全中国,许多人为出国而终年奔忙,许多家庭父母子女天各一方、夫妻远隔重洋。夏钢希望把如“大撒把”一样的出国风中“撒不开”的中国人的情感拍摄出来。他认为“出国热”是社会的热门话题,只要影片抓住被卷入“出国热”漩涡中的人们的生活与心态这一焦点,就抓住了千千万万个曾在“出国热”中身不由己的家庭和个人。

此时已届年底,马上就到春节,如果不能抢拍到春节的场景与气氛,全片的一场重头戏就会失去支点。片中的除夕夜正是1992年现实生活中的除夕夜,胶片真实记录了春节晚会上胡慧中的身影,以及零点时分满城的烟花爆竹齐鸣。为了不错过这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导演夏钢一方面积极争取剧本投产,一方面自己组织班子,垫付款项,开始看景筹备。最终,北影厂顶着可能收不回成本的压力,正式决定投产拍摄。[1][1]

导演夏钢与他的“深情喜剧”

夏钢在第五代导演中并不属于多产导演,但他的每一部作品 都烙印上自己的特色,令人印象深刻。没有张艺谋大胆的着色,也不及陈凯歌博大理性;夏钢影片里多表现的,是一个 贴近日常生活的人生世界,他用细腻的嗓音低婉的传唱着百姓的小调。北京出生的夏钢,1978年进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毕业后却干回自己市政工程局的工人工作,1983年调入北京电影制片厂 任导演。与同样作为第五代导演的同学们不同,夏钢有自己鲜明的银幕风格。在包括《我们还年轻》《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遭遇激情》《我心依旧》、《大撒把》、《玻璃是透明的》《无人喝彩》的所有影片里,看不到任何关于人性的深刻挖掘,没有宏大历史背景下对社会的批判与解读,没有宣泄、刻意表现。夏钢讲述当代都市的情感故事。没有上山下乡的经历,在都市里求学、谋生的夏钢,经历了青春的懵懂与惶恐、遭遇爱情、娶妻生子,目睹了都市的历史变迁与都市人的故事。夏钢选择自己熟悉的都市生活创作,秉着自己的兴趣讲述故事。夏钢说:“因为在城市生活多年,就有一种本能的熟悉,容易从城市老百姓的普通生活中看出意思来,能够挖掘出它内在的东西。”

故事中需要强调与竭力表现的内容,也通过平实的写实手法诙谐的表现出来。例如《大撒把》中顾颜的孤独。坐在新婚老友家直至深夜;兴致勃勃地帮朋友布置新房;自掏腰包帮朋友拍新婚照片;冒充作家在天安门城楼上见女读者;把单位发的年货送给朋友等等。顾颜百无聊赖的日子借助诙谐的语言、幽默的叙事铺陈表现出来。而使人们发笑的“尴尬”却也深深的传达着人们对于孤独处境与内心的共同认识,是一个轻松幽默的“深情喜剧”。[2][2]

...详情

经典台词

  • 你把这事往好了想到头,再往坏了想到头,然后就没什么了。 复制 复制成功 复制失败,请手动复制
  • 天天下了班就回这来,家具都挪了八遍了。 复制 复制成功 复制失败,请手动复制
  • -也许我今天不该来。-没关系,这次签不成,下次再来还可以找找熟人。 -我签了。 -签了不是好事吗?哪天到我那儿去,我给你饯行。 复制 复制成功 复制失败,请手动复制
  • 你心里不见得反对我的主意,只不过缺乏思想准备。 复制 复制成功 复制失败,请手动复制
  • 你就带了钱也不会买,但得做出真要买的样子,虚荣心得要,掏钱比较谨慎。 复制 复制成功 复制失败,请手动复制
  • 别胡思乱想了,最后还要自己安慰自己。 复制 复制成功 复制失败,请手动复制
  • 我知道,你这一走就是肉包子打洋狗了。 复制 复制成功 复制失败,请手动复制
  • -为什么干杯呢? -来。就为咱俩。 复制 复制成功 复制失败,请手动复制
  • 你当咱们中国丈夫是什么?咱中国丈夫就是出国人员培训班。 复制 复制成功 复制失败,请手动复制
  • 外国领事要是再给你拒签,你就拿外语教训他们:当年你们的爷爷奶奶们跟着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的时候,谁跟他们要过签证? 复制 复制成功 复制失败,请手动复制
  • 说你还能干什么,出了国还不把自己也丢了?忒笨,笨蛋一个! 复制 复制成功 复制失败,请手动复制
  • 你完全可以把我留下来。 复制 复制成功 复制失败,请手动复制
展开
CopyRight © 2022 电影频道节目中心官方网站| 京ICP证100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