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竞天择vs. 智慧设计】
本·斯坦在制作这部纪录片的时候,一直都是本着应该自由地对“大科学”的正统提出合理的挑战的心情。其实有关“进化论”的争论确实容易混淆视听,同时也让人困惑:“难道这不是很多年以前就已经有了定论吗?”本·斯坦给出的答案更加混沌:“是,也不是。”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质疑?事实的真相就在于,数量大到令人惊愕、拥有科学依据的全新证据不断出现:自从有关生命起源的理论以“进化论”的形式出现后,已经过了150年的时间了,那个时候,达尔文对于DNA、微生物学、标志宇宙形成的宇宙爆炸、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以及人类染色体的排列组合,没有任何实质的概念。
可是你从这些观点中任意拿出一个,都会使大量的科学家重新支持达尔文所发表的那个简单的观点:生命是随意、无目的且偶然发生的,可是宇宙和生命本身却又时刻把人引向更复杂、更神秘的方向,那早已经超越了达尔文能够想象得到的领域。
达尔文的理论并不是由单一的想法组成的,取而代之的,是不停衍生出来的相关概念,每一个都是由非常明确的论点支持着的,在“进化论”的三条定律当中,只有第一条据说是经过了科学的验证而被确定下来的:进化论定律一,进化指的是个体物种当中微小变化的积累,在整个过程中,这些改变是逐渐且缓慢发生的;进化论定律二,有关生物来源都是同一祖宗的理论--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所有生物体,都来自于同一个祖先。这个理论描绘出的一个画面,就是生命的历史就好像是一棵拥有大量分枝的大树,都来自于同一个细胞,但是“不知何故”,出现了不同的物化形式;进化论定律三,将生物来源都是同一祖宗的这个理论结合进物竞天择,就组成了达尔文进化论的核心,“新达尔文主义”进化论则结合了现代有关DNA和遗传学的知识,宣称基因突变也是物竞天择的结果。
所以说,当你再看到“进化论”的字样时,就应该问问自己:“这三条定律是如何被使用的?”因为支持第一条定律成立的事实依据,到了第二、第三定律中并不适用。
那么,“智慧设计”又代表着什么呢?现在我们对大自然的认知上的探测,都是以经验为主的,这个过程中,你是否也看到了实质而明显的设计成分在其中呢?生物学家,本来就有着设计的天分,人类是智慧的产物,那么他们是否会借此去干扰大自然呢?或者生命真的有如“进化论”表述的那样,是一个简单到没有方向性、目的性的过程,惟一的手段就是物竞天择和随机偶然?
《智慧设计论禁令》否决的是有关“这个案例已经结束”的说法,它揭露了那些正在追求一种合理却与占统治地位的正统学术相反的科学观点的科学家和教育学家们,仍然遭受着迫害和打压。
如今,美国政府将管理机制扩展进教育体系以及科学机构,并决定其应该研习的教科书,与美国公众的意识和信仰是完全相悖的。新达尔文主义理论在学校被老师灌输给学生,就好像它是生命起源与发展现存的惟一一个似是而非的科学解释,完全无视于最近才开始出现的“智慧设计”理论,是如何从多方面向新达尔文主义理论发出挑战的,它们都是科学理论,因为其合理性而得到某种认知,为什么其中之一就应该弘扬,另一个就要受到无礼的镇压?
【关于本·斯坦】
本·斯坦,全名本杰明·J·斯坦(Benjamin J. Stein),于1944年11月25日出生在华盛顿特区,他是经济学家兼作家赫伯特·斯坦(Herbert Stein)的儿子,在马里兰州的西尔弗斯普林社区长大,后来进入蒙哥马利·布莱尔高中……1966年,本·斯坦从哥伦比亚大学毕业,手捧着在经济学领域取得的众多荣誉。1970年,他从耶鲁大学的法学院顺利毕业,并作为学生代表发表了毕业演讲。在耶鲁大学进修期间,本·斯坦还帮助学校出版发行了《法律和社会政策杂志》。
进入社会之后,本·斯坦曾给华盛顿特区的联邦商业委员会做过出庭辩护的律师,还在美国大学、加州大学和佩珀代因大学中当过助教,教授的是大众文化中的政治与社会部分……不过1986年往后,他就只教诽谤法、有价证券法和与伦理有关的学科了。
1973年到1974年之间,本·斯坦以总统理查德·尼克松的演讲稿撰写人以及律师的身份待在白宫--不过尼克松的那句名句“我不是一个罪人”,却并非出自本·斯坦之手。后来,他开始以文字为生,开始给《华尔街日报》当专栏作家和主笔,期间还是著名的财经杂志《巴伦周刊》的长期撰稿人,写过多篇与道德伦理以及诈骗有关的文章,也引起了全国广泛的关注。不仅如此,本·斯坦同时为《洛杉矶杂志》、《纽约杂志》以及著名娱乐杂志《E! Online》做定期的专栏作家,更别提他还给《美国目击者》写了整整10年的“日记”……总之,任何与他关注领域相关的杂志,你都能从中找到他的作品。
迄今为止,本·斯坦已经创作并出版16本书和7本小说了,大部分都是讲述在洛杉矶的生活的,另外还有9本非小说的散文作品,里面既有金融、伦理以及社会话题,也包含了大众文化中的政治和社会内容,他最近的作品是一本非常畅销、自我解嘲式的小说《如何毁掉你的生活》(How To Ruin Your Life)……本·斯坦也是一名编剧,他为电视版本的《密西西比谋杀案》(Murder in Mississippi)创作过剧本,还给许多电视短剧写过故事大纲。
最重要的,本·斯坦是一位知名的演员,曾出现在数不清的电影、电视剧和广告当中,他在《春天不是读书天》饰演的令人厌烦的经济学老师的那组场景,已经被票选为美国电影史上“最著名的50大场景之一”。从1997年到2002年,本·斯坦又以主持人的身份出现在智力竞赛节目《赢走本·斯坦的钱》(Win Ben Stein's Money)中--这个节目总共拿走7项艾美奖,在这个过程中,他还时不时做客福克斯的新闻频道,以嘉宾的身份探讨一下金融问题。
目前,本·斯坦他的妻子亚历山德拉·丹曼(Alexandra Denman)--以前也是一位律师、儿子汤米、四只猫和两只大狗一起生活在比佛利山。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