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基督者 (2009)

Antichrist

【最具争议的电影大师】 作为一次最新的检验和考证,这部由丹麦电影人拉斯・冯・提尔(Lars Von Trier)自编自导的反基督者,再度证明了他是一个需要得到强大的反作用力的人,而他显然又一次达到了目的……一直以来,冯・提尔所制作的电影作品,都是在向公众和舆论做出公然的挑衅。他是一个善于展示自己的想法的煽动者,单纯地只是为了寻找一种极致的逆向动力,哪怕是受到了公然的指责,他也只是耸耸肩露出一副漠不关心的表情。可以从各种各样的前车之鉴中看出来,反基督者所讲述的故事越是能够引发激烈的反响,冯・提尔就会感到愈发地高兴,而在戛纳电影节上的第一次试映之后,他是带着满意的笑容离开的,虽然其中不乏奚落和嘲讽的嘘声,但是最有意义的仍然是持续不断的喝彩与掌声的迸发,就连一向淡定的冯・提尔也忍不住有了小小的激动,毕竟作为一名电影人,作品能够受到肯定,才会有前进的动力。至于一向旗帜鲜明的电影评论界,这一次也出乎意料地分成了两派,一些人公然指责影片中是在利用性爱和欲望对人的精神状态进行折磨;另外一些人则表示,故事以一种意识流的方式,触碰到的不仅仅是艺术级别的敏感度,还对原始的罪恶进行了更加深层次的挖掘。 毫无疑问,拉斯・冯・提尔是在通过反基督者展开一场说不清道不明且有点不可思议的旅程,走过了铺满悲痛和自我嫌恶的人性的道路--所有的一切都开始于一个一岁小孩的意外死亡,因为父母的看管不善,他从二楼的窗户掉到了室外,从那个时候开始,整个画面瞬间堕入到一个阴沉、黑暗的世界当中,马上就展开了一场血腥程度很猛烈且让人精疲力竭的奔跑与搏斗……儿子夭折之后,夏洛特・甘斯布(Charlotte Gainsbourg)饰演的母亲就通过无休无止的性爱来寻求心灵上的安慰,而威廉・达福(Willem Dafoe)扮演的父亲则是一位医师,他鼓励妻子正视自己的恐惧。于是他们决定一起来到一间位于山上的小木屋,让大自然的力量缓解过度紧张的情绪,最终却导致了一场以极端暴力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心理战,先是自己切掉了生殖器,然后走向了死亡。 其实一直以来,拉斯・冯・提尔都盼望着可以制作一部非常具有哥特风格的恐怖电影,而反基督者正好实践了他的这个创作野心,同时也代表着他的一次重整旗鼓的回归,在经历了一系列被抛弃且不受肯定的轻视之后,重新回到了倍受注目的聚光灯下。尤其是当他的那部很有办公室风格的喜剧真假老板(Direktren for det hele)引发了一系列令人失望的信息反馈时,冯・提尔也迫切需要这样一个机会,再次证实自己的电影天赋并没有丝毫地减退。在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过分沮丧低落的时期之后,有一天,冯・提尔躺在床上盯着天花板,脑子里突然闪现出了一个故事灵感,冯・提尔解释道:在我看来,制作一部电影并不只是一份工作,自然不需要例行公事的程序化,更没必要每天按时按点上班下班。对于我来说,这一切更像是起到治疗作用的恢复过程,虽然不一定会起到痊愈的效果,但多多少少会对某些人产生帮助。我从来没有想过借助反基督者传达任何实质性的信息,更不是像外界传闻的那样,在拿性爱的场面做幌子--就因为这部影片不若其他作品那么具有清晰的故事线索和脉络,包括逻辑理论,所以看起来更像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梦境。 虽然拉斯・冯・提尔总是能够找到很好的理由,为他的作品做出完美的辩解,但是戛纳电影节显然并不买他的账,仍然觉得反基督者只是单纯地在追求血浆所带来的快感而已,不过却对影片中惟一的两位演员给予了明确的肯定,还将最佳女演员的奖项颁给了夏洛特・甘斯布……冯・提尔则再一次以戏谑的态度掀起了不小的风波,尤其是当他宣称自己是世界上最好的电影导演时,差一点被由此引发的怒火烧到了屁股,而他只是选择以一贯的高傲和倔强拒绝提供任何让别人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电影灵感的尝试,他说:我从来不觉得需要为自己说出的话或做出的事做申诉,观众更像是我邀请到电影院的客人,我不需要为他们负责。事实上,我一直坚信的一点,就是我只为自己工作,其实我只是制作了一部自己非常喜欢的影片而已,所以我无需去讨好任何人,哪怕是观众,而且我不觉得自己欠别人一个解释。 拉斯・冯・提尔同时还承认,反基督者从瑞典的戏剧家奥古斯特・斯特林堡(August Strindberg)的作品以及他对生活的奇幻想象中获得了不少创作灵感,同时也是对自己早期的影片里的故事主题和成见的一次集中的回应,其中包括1984年的犯罪分子(The Element of Crime)里的危险的大自然。 【不是剽窃,是致敬】 当拉斯・冯・提尔决定将反基督者作为一份礼物献给俄国电影人安德烈・塔科夫斯基(Andrei Tarkovsky)时,无疑是在给那些对反基督者恨之入骨的人的伤口上洒了一大把盐,冯・提尔认为:对于电影的世界来说,塔科夫斯基的地位就等同于上帝。我还记得当我第一次在一台小电视机上看镜子(Zerkalo)的时候,我彻底地着了迷。如果我们非得在这里面加上宗教的成分,可以说从那一刻开始,我变成了塔科夫斯基最虔诚的信徒,我最喜欢的事情就是一遍又一遍地反复观看他的电影作品。我知道塔科夫斯基看过我的处女作犯罪分子,而且显然对它产生了强烈的恨意--在我看来,这是一种非常真实的反应。我真的能够感觉到自己和他之间无形的联系,就象我对英格玛・伯格曼(Ingmar Bergman)产生的想法一样,虽然他们并没有从我身上找到相似的感觉。如果你制作了一部影片,然后将它献给一位导演,就没有人能够指责你的行为是一种剽窃,一切也就变得顺理成章且理所当然了。 反基督者沉浸在乱七八糟、是非颠倒的宗教形式当中,这对夫妇的堕落最终将会导致他们找到一个地球上的伊甸园,只不过那里看起来更像是地狱而已。在拉斯・冯・提尔混沌的电影手段的支配下,他已经将自己的视角转移了,这里的大自然被当成了一个充满着折磨、痛苦和死亡的最为原始的世界,许多画面都是直接取材自荷兰的诡异画家希罗尼穆斯・波希(Heironymous Bosch)的作品的……从一个过分简单化的水平层面上出发,我们同时还能从影片中看到性别的大战--男人冷酷的理性和女人难以驾驭的情感,不断地发生碰撞、摩擦,继而发展成了冲突。 一直以来,拉斯・冯・提尔的作品受到不断地抨击和指责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他在里面所展露出来的厌恶女性的心理,比如说1996年的那部破浪而出(Breaking the Waves),是在苏格兰的高地实地拍摄出来的,还有获得过戛纳的金棕榈奖的黑暗中的舞者(Dancer in the Dark),都是围绕着女性角色发展出来的主题故事,而她们的命运全部都是通过痛苦和自我牺牲而获得了圆满。然后到了2003年由妮可・基德曼(Nicole Kidman)主演的狗镇(Dogville),对于冯・提尔来说更像是一个很有突破意义的尝试,因为里面的女主人公拒绝接受献身的命运,以烧毁了整个城镇去报复那些折磨过她的人。到了这部反基督者,冯・提尔凭借着一些耐人寻味的电影动机,再次激起了激烈的讨论,因为他让夏洛特・甘斯布的角色以一种完全自然状态下的人性来展示,因为自己的疏忽,她没办法救她那刚满一岁的孩子,所以只能通过自我牺牲来获得一种另类的平静。 也许是因为过度注重意识流的原因,反基督者里面存在着一些模糊不清、似是而非的概念,拉斯・冯・提尔解释道:其实我自己都不知道,这部影片究竟是不是有如外界传言的那般,图解了两性之间充满张力的性别大战,因为我从没有把威廉・达福的角色看成是代表着男人的人物样本,只是在以自己心目中的想象来描述他。在我看来,影片中的他要更具讽刺意义,而她则更带有人性化的体现。夏洛特・甘斯布则补充道:我觉得人们批判冯・提尔憎恨女性,是一种很不公平的指责,我对他真的留下了一个非常好的印象,我觉得他的内心深处,其实是尊重女性的。我在影片中饰演的是这样一个女人,因为痛苦的经历而变得悲惨,最终发展成需要依靠身体的激烈运动来发泄抑郁的情绪。 拉斯・冯・提尔属于那种心怀着太多的焦虑和渴望的男人,而他对飞机的恐惧,则导致他每一次的戛纳之旅都要通过那种从哥本哈根过来的有篷货车,来一场耗费5天的艰难行程,而他的生活背景也颇有点弗洛伊德式的噩梦的感觉。冯・提尔回忆自己在校园度过的那段时光,想起了他经常被学校里的校霸欺凌和恐吓,然后到了1995年,在他的妈妈弥留之际,她告诉自己的儿子,她那已经去世的丈夫并不是他的亲生父亲--冯・提尔承认,当他听到母亲说出这个消息的时候,就好像平地里的一声响雷,彻底地把他给惊呆了。一年后,他又和自己的第一任妻子离婚了,然后改变了宗教信仰,变成了一个天主教信徒,所以评论家们才会逼迫着自己在他的电影作品中搜寻他早年经历的影子,而冯・提尔显然不愿意满足他们对这方面的饥渴,只以一些简单的回答应对,冯・提尔表示:我只能说,我脑子里确实好像有什么东西不断地催促着我,让我把反基督者拍摄出来,这些画面就那么走进了我的想象中,所以我不想对它们产生任何质疑,我惟一想给自己做的辩护就是,原谅我,因为我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我一直以来都认为自己并不是那种想要追求一部影片的深意的电影导演,因为我觉得这么做没意义……我想讲述一个故事,而你愿意看,就可以了。

CopyRight © 2022 电影频道节目中心官方网站| 京ICP证100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