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定宪,中国动画界泰斗级人物,被誉为“美猴王之父”,是新中国动画艺术的重要奠基人之一。他的职业生涯贯穿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黄金时代,参与创作了《大闹天宫》《哪吒闹海》等经典作品,深刻影响了中国动画的美学风格与产业发展。
1959年,年仅23岁的严定宪参与《大闹天宫》创作,担任首席动画设计及原画组组长。他在张光宇先生设计的基础上,将孙悟空形象简化为“脸似蟠桃、绿眉红腮、鹅黄上衣配豹皮裙”,既保留戏曲脸谱的韵味,又符合动画制作的动态需求。这一形象最终成为全球华人文化符号,影片更斩获捷克斯洛伐克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短片特别奖、中国第二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动画电影等多项国际大奖。
严定宪于1964年后转型导演,作品涵盖神话、现实等题材。与王树忱、阿达合作执导《哪吒闹海》(1979),将哪吒的故事从《封神演义》中剥离,重塑为反抗阶级压迫的英雄史诗。影片采用宽银幕格式,融合敦煌壁画与马远水墨画风格,获文化部优秀美术片奖、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美术片奖及马尼拉国际电影节特别奖。《金猴降妖》(1985)改编自“三打白骨精”,以戏曲程式化动作与表现主义风格结合,获金鸡奖最佳美术片奖。《舒克和贝塔》(1989)作为中国早期系列动画代表作,开创国产动画市场化运营先河。此外,他还参与试验中国第一部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1961),通过多次曝光技术实现水墨画的晕染效果,为世界动画史贡献独特的东方美学。
1984年至1989年担任厂长期间,严定宪推动动画产业化转型。他借鉴日本动画经验,主导推出《葫芦兄弟》《黑猫警长》等系列片,使美影厂从单一影院片制作转向多元化生产。1988年,他领衔承办首届上海国际动画电影节,搭建中外动画交流平台。他多次担任国际电影节评委(如萨格勒布国际动画电影节、韩国汉城国际动画电影节),并于1985年当选国际动画协会(ASIFA)理事。1981年与日本动画大师手冢治虫合作绘制“孙悟空与阿童木握手”漫画,成为中日动画文化交流的经典象征。
退休后,严定宪受聘于河北美术学院等高校担任客座教授,系统传授动画设计与导演理论。他强调“民族风格与现代审美的结合”,培养了新一代动画创作者。著有《美术电影动画设计》《动画导演基础与创作》等专著,总结中国动画的艺术规律与制作经验,成为行业重要教材。
严定宪的一生,是中国动画从萌芽到辉煌的缩影。他以画笔塑造了永恒的艺术形象,以革新推动产业发展,以教育传承创作火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