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炳榴的作品形式淡雅而不浅薄,艺术创作上宁缺毋滥,富含文化底蕴,充满人文关怀、社会思考,有美学价值;其为人朴实,其理念影响了一代年轻导演。胡炳榴内心把自己和商业化之间划了一条线,他和喧嚣的世俗世界是两个不同的世界。把电影界比作“江湖” ,分为“清流”和“浊流” ,胡炳榴就是清流的代表,是精英电影文化的守望者。
[1][1](广东省影协副主席邓原评)
胡炳榴拍摄的精品电影都是低成本电影,没有耀眼的大明星,没有炫目的高科技,靠的是艺术家以主动进取的创新精神调动自己丰富的生活积累和知识积累,找到雅俗共赏的契合点。他的成功经验,对于我们创作任何题材、任何风格样式的电影,都有启迪意义。(中国艺术报祁海评)
胡炳榴的电影生涯不算热闹,但是辉煌;他一生的作品不多,但每一部都足够分量。第四代导演如今除了谢飞、滕文骥等少数几位偶尔还出现在公众视野中的,大多数都按胡炳榴自己的说法,“退休在家安度晚年”了。而这位获过“百花奖”、“金鸡奖”、文化部优秀影片奖、“五个一工程奖”、上海国际电影奖的国家一级导演、电影界大腕依然住在一间极其简朴、年久陈旧的窄小的三室一厅老房子里。这位中国的“田园导演”,中年后的岁月再也没有离开过城市,却不沾城市的浮躁喧嚣,淡泊地过了他的一生。(东方早报陈晨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