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铁骊

Tieli Xie

姓       名

谢铁骊

性       别

职       业

导演编剧

代表作品

《早春二月》《林家铺子》《包氏父子》《今夜星光灿烂》

国       家

中国

去世日期

2015-06-19

出生日期

1925-12-27

星       座

摩羯座

出  生  地

江苏淮阴

所属机构

北京电影制片厂

人物介绍

谢铁骊,中国电影导演。中国影协第三届理事、第四届常务理事、第五届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1940年入新四军淮海军政干部学校学习。1941年入苏北新四军淮海剧社任演员。1945年任三十军文工团团长 。曾创作话剧剧本《吹灯》、《三勇士》、《海城起义》等。1950年到北京,在中央电影局表演艺术研究所任教员兼表演系副主任。1956年,任北京电影演员剧团副团长,同年,进北京电影制片厂,任副导演。

1959年,独立导演了影片《无名岛》。1960年,导演了影片《暴风骤雨》,真实再现了土地改革运动的磅礴气势,细致地刻画了不同性格的农民形象。1963年,根据柔石的中篇小说《二月》改编、导演的影片《早春二月》,在民族风格与电影表现手法结合方面作出了成绩,该片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名片。1964年,改编并导演了影片《千万不要忘记》。1970年代相继拍摄现代京剧舞台艺术片《智取威虎山》、《龙江颂》、《海港》和《杜鹃山》。1975年,改编、导演《海霞》。1978年,与陈怀皑、巴鸿联合导演影片《知音》。1983年,改编、导演影片《包氏父子》。1984年,改编、导演影片《清水湾,淡水湾》。

1980年代末期,谢铁骊把宏篇巨著《红楼梦一部》、《红楼梦二部》、《红楼梦三部》、《红楼梦四部》、《红楼梦五部》、《红楼梦六部》搬上了银幕,在该片中谢铁骊积聚了自己几十年导演艺术创作的经验,以磅礴的气势和细致入微的表现手段再现了那曲封建制度的挽歌,为表璋他的突出导演成就,中国电影家协会授予他第十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奖。进入1990年代,谢铁骊仍活跃在电影界,先后导演了《月落玉长河》、《天网》等优秀影片。1995年在纪念世界电影诞生100周年,中国电影诞生90周年中,获中国电影世纪奖:导演奖。

谢铁骊的导演艺术创作既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又具有新颖脱俗的艺术魅力,能将深刻的思想内容,缜密的情节结构,精细的人物刻画,优美的抒情色彩和浓郁的诗的意境融汇在一起。

CopyRight © 2022 电影频道节目中心官方网站| 京ICP证100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