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许冠文的电影历程,尤其是把他和整个香港电影这几十年的历史放在一起考察,愈加会让人感觉到许冠文的独特。他相貌平常,却是香港电影金像奖第一位影帝,其后又获得过六次提名;他擅拍喜剧,骨子里却透着强烈的社会责任心与道德感;他身上分明带有浓郁的知识分子气,却没有谁能够比他的电影更为贴近香港的市井阶层。充满矛盾的许冠文,也正是香港电影界独一无二的许冠文。在许冠文和许冠杰兄弟主持的电视节目《双星报喜》播出20多年之后,有公司将这一节目发行纪念版影碟,结果两天之内在香港被一抢而空。2004年,由韦家辉执导的影片《鬼马狂想曲》再次向当年的许氏喜剧致敬。倘若没有许冠文,香港电影或许还可以呈现出别样一番景象;但是倘若没有许冠文,香港这座城市或许将会要减色几分。(许乐 评)[2][2]
许冠文电影的诞生,标志着香港喜剧电影的转型,也代表着香港喜剧文化已经从岭南文化中脱颖而出,开始实现着自我身份认同与自我肯定。许冠文电影开创了香港喜剧电影的自身品格,除了继承传统的喜剧手法,也大胆拓展了许多新的喜剧表现手段,力求通过其它多种元素的结合,开创出独特的许氏喜剧风格。他的努力对日后香港喜剧电影甚至其它类型的电影都产生了重要的作用,比如周星驰大胆对传统和经典文化的颠覆,王家卫始终执著于表现小人物对自身身份认同的疑惑,成龙对喜剧电影和功夫电影两种类型的整合等。所以脱离许冠文电影去研究当今香港电影的发展,也就意味着脱离了香港文化的发展轨迹。(张黎 评)[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