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延晋

Yanjin Yang

他先后拍摄了小街《苦恼人的笑》T省的八四、八五年,开创了上海电影中这种社会性、人文性的电影传统。(任仲伦 评)[1][1]

这一代人的作品都有点沉重感。他们的忧患意识实际上就是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他们对责任感和使命感的理解不同于第三代,没有陷入狭隘功利的圈子里。从这一代人最早的作品,杨延晋导演《苦恼人的笑》小街滕文骥 吴天明导演《生活的颤音》都有宏观地进行历史反思的内容。(黄健中 评)[2][2]

杨延晋在他的创作指向中,表露出了明晰的倾向。他的电影敢于表现自己对社会生活的独到见解,艺术地把握传递主体意识的途径。(梁天明 饰[3][3]

杨延晋将他擅长的实验性极强的即兴创作冲动(早在1979年他的《苦恼人的笑》中已经有所展现),深深地注入到该影片的视觉风格、叙事结构以及含蓄的本体之中。当影片小街分裂成三个不同的结局时,他将中国实验主义的叙事电影推向了一个新高度,堪称中国“第四代”“怪才导演”的旷世之作。(《电影艺术》 评)[4][4]

参考资料

  • 1、张英.任仲伦讲上海电影史[N].南方周末,2009/12/03(E22).
  • 2、黄健中.“第四代”已经结束[J].电影艺术,1990,(03).
  • 3、梁天明.阐释杨延晋[J].当代电影,1990,(05).
  • 4、谢枫,谢飞,张庆艳,滕继萌,徐莹.再发现第四代[J].电影艺术,2008,(05).
CopyRight © 2022 电影频道节目中心官方网站| 京ICP证100935